“农场之志”:《陕西南泥湾农场志》

时间:2021-12-2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7168

2020年,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批中国农垦农场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南泥湾农场进行了申报工作,经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择优推荐,中国农垦农场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报部领导审定,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被确定为全国51个农场第一批中国农垦农场志编纂农场之一。7月,南泥湾(集团)公司成立农垦农场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刘一民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小雄,党委副书记赵永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王向军,工作人员曹茜、崔静、张坚、王宝竸。9月,选派人员参加中国农垦农场志编纂培训班。同时制定工作方案、编纂篇目,落实人员、经费,建立相配套的工作机制,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2021年1月,外聘市方志办王延平、原农场场长助理邢丹东参与志书编纂工作。

《陕西省延安南泥湾农场志》编纂工作基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基本完成篇目制定、资料搜集工作;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底,完成初稿编纂工作,?月通过集团公司内部初审。第二阶段,2021年?月至?月,对初审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书前页图照资料、序言、概述等内容,复经内部评审后定稿,报送?。?月,志书顺利通过终审。?月出版。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过:“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记住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当我们在查找翻阅资料时,那些浸没在时间洪流中的老照片,浓缩峥嵘岁月的旧报纸书刊,一段饱蘸深情的音律,一页定格荣誉的奖状、题字……那一页页档案,都展现着南泥湾农场走过的岁月历程。80年前,八路军359旅战士用锄头把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期间所形成的南泥湾精神曾经感动着几代人,至今影响着各行各业;80年后,我们用笔墨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延安时期的艰难和辉煌。记述延安南泥湾农场从1940年底八路军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开始至2020年底,走过的从轰轰烈烈起步到不断调整机制、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将80年的历史做一回顾,整理总结,反映农场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或教益,开拓未来,砥砺前行,更好地为农场的未来发展建设服务。虽然历史已经远去,故人不再归来,时代变迁,河山依旧,新中国已是万象更新、国泰民安。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来自无数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私奉献。耸立在南泥湾的359旅七一七团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七一八团马坊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七一九团九龙泉烈士纪念亭,随时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精神永续。这也是我们编写《陕西省延安南泥湾农场志》的初衷和责任。

志书编写以南泥湾农场前身八路军359旅所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及其后期成立的南泥湾农场为记述主体,全面、系统、真实、科学地记述农场自1941年至2020年自然、社会、人文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为体现和反映延安“南泥湾精神”,突出时代特色、农垦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在第四编中增加南泥湾军垦屯田篇目,将359旅大生产运动在此集中记述。所涉及内容尽量追溯至事物发端;对散见于各处不同版本资料经多方考证比较后入志,以提高志书的资料性和可读性。

《陕西省延安南泥湾农场志》编纂工作中,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下属单位分合移交等原因,给搜集资料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编纂小组成员通过网络征集资料、走访当事人,实地考察,查阅农场文书档案、技术档案、综合档案,查阅历史资料、相关出版物等方法,先后收集资料图片6000余张,档案资料1000余份,整理汇集资料近200余万字,采访兵团时期老同志10余人。其中曹茜、崔静、张坚、王宝竸在水渍、发霉、鼠咬、灰尘遍布的资料堆中查阅、摘录、复印资料达70余万字。?易其稿,才得以编纂完成志书。志书的编纂完成,同时也得益于集团公司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公司?等人为志书编纂收集提供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农场原场长助理邢丹东为志书前期篇目设置,后期资料考证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企业管理部部长王向军在志书编写初期提供大量的机构变动、人事任免、农场发展线索等方面资料,并亲力亲为编写?;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副书记?、副总经理?等亲自对志书初稿进行审核修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党委副书记赵永峰在主管志书编修工作中,及时协调解决编纂工作所遇问题、协助考证资料;原兰洲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4O团宣传股长王庆华在编写《南泥湾农场志》中,编写了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南泥湾40团简史,为志书的编纂工作提供大量可佐证的资料。延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霍志宏,延安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曹树蓬为志书编纂提供大量有关大生产运动时期资料,并从专业角度对志书编写提出中肯的建议,这些都对保证志书的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对帮助我们搜集考证资料、修改审核的所有人员表示诚挚敬意和谢意!对关心支持志书编修的所有领导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农场的前身历史上溯至20世纪40年代,资料收集时间跨度大,难度高,无法记载周祥,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见谅;加之编者水平有限,志书或有不少疏漏错讹之处,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摘编:殷甦雪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