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兵团精神的信仰向度

时间:2025-03-04 作者:张文龙 来源:兵团日报 点击次数:6892

将历史的镜头置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风雨兼程的宏伟征程中,人们不禁会问:兵团人既没有优越的生存环境,也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为何能义无反顾地扎根边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造出令人赞叹的历史性成就?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毫无疑问,坚定的信念是解码这一问题的核心密钥。七十年来,无数兵团人怀着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自信,在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极端情况下创造出“沙漠披绿衣、荒野变良田、戈壁建新城”的人间奇迹,在生动的实践中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结构连贯的精神统一体,具有承接传统、支撑现实、统摄未来的强大功效,高度彰显了兵团人的远大追求和坚定信仰,从而构筑了这一精神的信仰空间。

热爱祖国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兵团人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的神圣使命。他们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祖国的边疆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边境地区,兵团的团场、连队星罗棋布,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国防屏障。兵团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随时准备为祖国奉献一切。这种爱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边疆地区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信仰。这种忠诚究其本质而言,源于刻在兵团人骨子里的忠贞信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种无比坚定的信仰并不是停留在观念领域的述而不作,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将其内化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通过信仰主体的积极作为推动信仰目标的接续实现。热爱祖国既是兵团人的本色,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历史时空的集中彰显。兵团人从一开始就深刻认识到,祖国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在坚定信仰的支撑下,兵团人把家国情怀作为不断前行的坐标系和动力源,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用一生的笃行与坚守谱写了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的壮丽赞歌。可以说,兵团精神所彰显的热爱祖国的核心内涵能够积极吸收凝练与自己信仰追求和行动理念同向一致的精神养分,从而有效形成能够凝心聚力、激发斗志的时代性力量。

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价值追求。兵团人在维稳戍边过程中,舍小家、为大家,始终能够摆正“大我”和“小我”的位置,将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后,始终秉持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的态度。他们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建设还是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兵团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这种无私奉献精神背后是对一种超越个人功利的价值信仰的坚守,从而揭开了兵团人改天换地的精神密码,凝聚起战天斗地的强大意志和昂扬斗志。无数兵团人坚信,他们的奉献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为了让边疆地区变得更加美好和谐稳定,让子孙后代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以说,兵团人以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的心态深刻诠释了小我、大我、无我的精神状态与人生追求,他们的奉献精神成为兵团精神的不朽丰碑,成为兵团精神最鲜明的价值底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勇毅前行。

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实践品格。面对新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匮乏的物质基础,兵团的先辈们没有胆怯,更没有退缩,而是发扬“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的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他们住地窝子、喝盐碱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在戈壁荒漠上开辟出绿洲,建立起现代化的农场、工厂和城镇。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源于对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仰。兵团人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以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丰裕,更在精神上展现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崇高追求,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伟大精神特质,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新时代兵团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不懈动力。

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兵团人在实践中,始终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农业生产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在工业领域,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在社会事业发展中,不断探索适合边疆地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发展模式。这种开拓进取精神体现了兵团人对创新发展的追求。他们深知,只有守正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兵团人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实践,为边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概言之,开拓进取体现了兵团人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行为风格,也体现了兵团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面对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面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需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积极应变,在主动作为的创新实践中给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