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国产榴莲“种植版图”北扩提速

时间:2025-06-18 作者:杨琼文 来源:海南农垦报 点击次数:4822

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以其独特的风味俘获了无数中国消费者的味蕾。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对榴莲的需求高度依赖进口,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是主要供应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鲜榴莲进口量高达142.6万吨,同比增长72.87%;2024年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156万吨,预计未来进口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榴莲栽培技术的不断突破,海南榴莲种植业异军突起,开启了本土驯化的新篇章,并逐渐形成商业化种植规模。国产榴莲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相关产业链也在加速延伸。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果树所”)副所长黄海杰介绍,当前海南保亭、三亚、乐东、陵水、万宁、琼海等市县已有企业和农户大规模种植榴莲,总面积约5万亩。目前,多个产区已迎来开花挂果期,预计在6月下旬至7月迎来批量上市。


保亭的榴莲树上挂满了榴莲。杨琼文 摄

国产榴莲的崛起振奋人心,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海南榴莲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能否最终实现“ 榴莲自由”?当前国产榴莲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种植资金、技术推广、人才支撑等配套资源能否及时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为探寻答案,近日,记者深入走访了海南多家科研机构、专家以及榴莲种植企业和农户,从气候适宜性、土地资源、管理技术、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训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海南榴莲产业的现状,直击产业亟待解决的核心瓶颈。

天生“娇贵”:生长条件严苛

“榴莲作为典型的热带水果,对气候和地理条件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其在国内大规模种植的主要因素之一。”省农科院果树所果树栽培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邓会栋指出,海南虽与泰国、越南等地的纬度相近,充足的光热资源是榴莲生长的天然优势。然而,冬季偶发的低温寒潮与夏秋季频发的台风,如同悬在榴莲树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榴莲产业的发展。此外,适合榴莲生长的缓坡林地资源也较为有限。

榴莲“娇贵”,其全年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2℃-33℃;气温低于14℃会引发幼芽、叶片冷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幼树冻死;果期气温低于15℃,果实将停止生长。反之,高温干旱叠加使得空气湿度过低,会导致叶片干枯,严重时可导致幼树枯死。此外,榴莲还忌风和怕涝。因此,榴莲园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还需要配套完善的排水和防风设施。

邓会栋强调,榴莲“需水但怕涝”。适量的水分能够促进榴莲生长和发育,但积水则会严重损害根系,导致根部缺氧腐烂,甚至整株死亡。因此,选址很重要:种植榴莲树需要选择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丘陵或缓坡地是理想之选,可利用自然坡度有效排水,避免根部腐烂;在平地,则建议采用起垄或起土包的方式进行种植。

押注未来:产业渐成规模

6月3日,在金江农场公司南茂片区茅丛山上的九号榴莲园,园主谭德隆望着树上日渐成熟的果实,心中充满了期待。

谭德隆介绍,他的榴莲园占地100亩,2019年种植了“猫山王”“黑刺”“金枕”和“干尧”4个品种共1200棵榴莲树。今年,他采用人工授粉技术对100棵“猫山王”榴莲树进行技术干预,成功挂果,单株挂果量30个至50个,预计6月底至7月份全部成熟上市。“当年选择品种时,我主要考虑了气候因素,因此种植了较多耐寒性强的‘猫山王’和‘黑刺’品种,而最不耐寒的‘金枕’和‘干尧’只种了一两百棵。”谭德隆解释道,榴莲种植具有投资大、收益周期长的特点,这就要求种植企业和农户必须谨慎选择榴莲品种,一旦选错品种,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全球优质榴莲种质资源超过1000份,目前海南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金枕’‘干尧’‘黑刺’和‘猫山王’。在耐寒性方面,‘金枕’最弱,其次是‘干尧’和‘黑刺’,‘猫山王’表现最佳,因此品种选择至关重要。”黄海杰介绍说,目前在海南引进种植的榴莲品种中,“红虾”品种备受瞩目。“红虾”榴莲的品质可与“猫山王”媲美,其果肉呈橙红色,细腻绵密,基本没有纤维感,果核小,味道醇厚。

谭德隆望着日渐成熟的果实,喜上眉梢。杨琼文 摄

榴莲的生长周期长,从种苗种植到挂果通常需要五六年时间,前期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给种植户和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保亭云顶榴莲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黑刺”榴莲种苗约280元一棵,其他品种的种苗价格在一棵120元左右,再加上租地、水肥一体化安装、购买肥料等,前期投入巨大。

“从购买种苗、栽种到开花结果,一亩榴莲的成本高达4万元至5万元,且收益周期较长,一般需要5年以上,这让许多农户望而却步。”张国祝说。

据了解,为扶持榴莲产业发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榴莲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种苗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海南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则联合推出“榴莲贷”专项金融产品,为当地种植户提供精准信贷支持。

目前,海南省内的榴莲种植以散户为主,规模通常在几亩到二三十亩之间,而大规模种植则主要由企业主导。例如,保亭云顶榴莲种植有限公司、保亭金榴农业有限公司、三亚的优旗大嘴鸟榴莲基地、乐东领秀农业公司、陵水莉可蜜榴莲基地等,其种植面积少则上百亩,多则达数千亩甚至上万亩。不久前,海南橡胶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宣布,将榴莲种植列为该公司继橡胶树之后的“第二棵树”。

据了解,2024年,海南全省榴莲产量约为300吨,预计今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望突破1000吨。即便如此,国产榴莲在整体市场上的份额依然微乎其微,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依然存在。

技术突破:“种植版图”北扩

随着栽培技术的突破,海南榴莲种植业成功开启了本土驯化进程,掀起了商业化种植的浪潮。国产榴莲“种植版图”随之从北纬18°不断向北延伸。

“目前,除了位于北纬18°以南的保亭、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种植榴莲外,北纬18°以北的万宁、琼海、定安等市县均开展了榴莲引种,并且部分区域已经实现开花结果。”黄海杰说,省农科院果树所正在海口、澄迈等地开展榴莲的科研试种,一旦成功,将为海南北部市县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培育更适合海南气候的榴莲优良品种,省农科院果树所近年来广泛收集国内外优异榴莲种质资源,目前已收集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的优质种质资源60余份。“我们正在通过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等技术手段,筛选具有抗逆性强和优良品质的新品种。”黄海杰说。

据了解,目前在万宁市的南桥、三更罗、北大、龙滚等镇,以及琼海市的会山、石壁等镇均有榴莲种植基地,多个种植基地今年迎来了开花挂果期。

尽管榴莲种植技术不断突破,海南榴莲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黄海杰指出,榴莲种植需要精细化管理,部分农户因技术不足导致产量不稳定。同时,种植过程中仍有不少技术难关亟待攻克,例如榴莲钻心虫和叶蝉等病虫害的防治、人工授粉技术、坐果保果等技术难点,仍需持续攻关。

育才强技:突破发展瓶颈

5月28日,保亭榴莲技术推广协会在保亭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正式成立。该协会由海垦热带果蔬产业研究院、海垦南繁热带作物研究有限公司联合海南多家科研机构、榴莲种植企业和种植户共同发起,旨在加强榴莲产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榴莲种植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并为榴莲种植企业和农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协会的成立对于广大榴莲种植企业和农户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将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将助力解决种植环节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海南省优稀水果产业技术体系榴莲综合实验站站长、海南省南繁种业集团副总经理(挂职)汤华参加了该协会的成立活动,并讲授了题为“测土配方施肥与榴莲种植”的专题报告,受到榴莲种植户的热烈关注和好评。关于当前海南榴莲产业的发展形势,汤华指出,海南的榴莲产业正蓬勃发展,媒体关注度高,榴莲种植的投资意愿热度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作为在海南新兴种植的热带水果,面临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层出不穷,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这是严重制约榴莲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才能跟上榴莲产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科技研发则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目前,海南榴莲产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同时,科研经费的不足也使得许多科研项目无法顺利开展,一些关键的技术难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汤华呼吁设立稳定持续的榴莲科研项目,集中力量攻克榴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榴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快培养本土的榴莲专业人才。

“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还得依靠扎根海南热土的本土科研力量。只有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开展实地研究和生产实践,才能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重视对本土科研力量的支持和扶持,重视对本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发展包括榴莲在内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最可持续的举措。”汤华说。

在政策扶持、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多重助力下,海南榴莲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种植版图的持续拓展,海南榴莲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为海南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本报记者 杨琼文)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