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形势分析

聚焦五大能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时间:2021-03-03 作者:刘志杰 来源:中国农村网 点击次数:89444

山西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习近平总书记三年两次视察山西,亲自掌舵领航、把脉定向。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牢记嘱托, 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强化军令状意识、交总账意识,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十三五”脱贫攻坚,集中解决了要素支撑“有没有”的问题,“十四五”巩固拓展,要突出解决能力提升“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总体要求,准确把握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个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努力破解巩固拓展成果、全面推进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这个历史性命题,勇敢扛起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历史性任务,紧紧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架梁立柱、谋篇开局。

                                                                    聚焦目标任务抓统筹推进

把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贯通起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增强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能力,实现脱贫摘帽地区农民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均增速高于全国脱贫摘帽地区,到“十四五”期末农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坚持分类指导,将全省117个县分为三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主要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体推进县主要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县主要是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强统筹推进,重点是“三个统筹”,统筹政策支持,三类县分别建立和集成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统筹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支撑、县级为主体,重点帮扶县要统筹用好现有乡村振兴和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成效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分别设定考核权重,既统筹兼顾,又各有侧重。

聚焦体制机制抓有效衔接

加快推进领导体制、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规划项目有效衔接。要认真研究“四个不摘”新内涵、新变化、新要求,赋予新内容。结合5年过渡期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从责任、帮扶、政策、监管四方面作深入分析,推动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转变、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转变。要配套出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用乡村振兴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制定“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三大省级战略为牵引,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底线任务,确定目标任务、主要指标、重要举措和重点项目。要出台调整优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意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 调整优化资金投入方向和支持重点,加强资金统筹和项目监管。要按照机构队伍保持总体稳定、机构职能加强的要求,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省市县三级扶贫机构改革,确保按照中央部署和省里要求完成机构职能调整,确保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要出台调整优化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意见。对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作出调整优化,重点向实施乡村振兴任务重、基层组织力量弱的地方选派。

聚焦能力提升抓巩固拓展

把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以能力提升为主线,巩固成果、拓展成效。

激发脱贫摘帽地区发展活力

坚持新发展理念,深挖潜力、蓄势赋能、换道抢跑。突出产业就业支撑。实施乡村产业“特”“优”战略,依托十大产业集群培育,推进一批产业提升项目,补齐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冷链物流等方面短板弱项。深化“五进九销”消费扶贫,以活跃流通促进产销衔接。强化科技人才服务。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科技帮扶项目,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产增效增收。培育致富带头人。抓好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训,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领路人、科技推广的明白人、生态建设的创业人、文化旅游的热心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落实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0项措施,发挥省市选派乡镇任职干部、成建制配备农村干部作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能力

把自身能力建设摆在防止返贫的突出位置。服务“一小一壮一老”,全生命周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教育斩穷根。保持教育资助政策稳定,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办好乡镇寄宿制中小学,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抓培训增技能。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建档立卡、精准培训、考核评价、发放证书、安置就业“一条龙”服务,提高持证率和高技能人才占比。强保障防返贫。实施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新政”,普惠和倾斜相结合,重点对无子女或子女无赡养能力的低收入老年居民倾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动态管理常态化,压实行业部门责任,跟踪监测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对监测对象提前采取帮扶措施,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要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建立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质增效。针对制约发展瓶颈,布局一批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乡村建设行动向退出贫困村倾斜,持续改善脱贫摘帽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突出抓好乡村教师、医生和文化三支队伍建设,优先满足重点帮扶县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县乡村一体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健全农村卫生室运营管护长效机制, 提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培育乡村工匠、非遗文化传承人。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兜底能力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低保、特困救助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保障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优势,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产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保险扶贫模式。加强救助资源统筹,强化临时救助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慈善机构参与社会救助,扩大社会救助服务供给。

围绕上述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实施好“三个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夯实巩固拓展的抓手载体。巩固一批挖潜力。重点抓好4.4万个产业扶贫项目后续运营,5479座光伏村级电站、53座集中电站的运维管理和收益分配,以1293万亩新造林管护和327.5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为重点的生态扶贫项目。提升一批强实力。培育1000家扶贫龙头企业,发展1000家扶贫合作社,做优现有1000家扶贫车间。以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人家”为抓手,打造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聚焦112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47.2万搬迁人口,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新建一批增动力。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项目储备和项目建设。结合乡村建设行动,新建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整村推进、整村打造、整村配套,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高质量建设脱贫地区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及主要景点支线。推进风电、光电等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先将光伏帮扶项目接网纳入电网升级改造。加强通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脱贫地区农村4G、5G信号覆盖率。所有脱贫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以上。

巩固脱贫成果是基础,拓展脱贫成效是路径,做好有效衔接是关键,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任务。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重大决策部署,做实做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加快走出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路。

作者:刘志杰 山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