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新时代福建农垦砥砺再出发 ——福建垦区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0-06-29 作者:福建农业农村厅农垦处 来源:《新中国农垦改革开放40周年》 点击次数:14066

40年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一个历史新时期,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多倍,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能取得这些伟大成就,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40年来,福建省农垦与国家改革开放进程同步,与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同步,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40年来,福建省农垦经济不断发展,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1亿元,增长8倍,年均增速8.6%;职工人均纯收入增长98倍,年递增12.7%。

一、改革开放的40年,福建农垦事业阔步前行

(一)不断谋划农垦改革发展工作。从1979年省革委会《关于进一步落实国营农场若干改革问题》,到1987年省政府《关于加快农垦企业经济发展的通知》,到1999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福建省农垦改革和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再到2017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农垦改革和发展已逐步上升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治任务,并采取了有力有效的措施予以统筹推进。

(二)不断强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各设区市承担农垦管理职能的机构和人员,切实转变农垦管理职能,创新工作方式,理顺行业指导和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地不得擅自解散、下放、撤销国有农场,农场合并、分设、调整等体制变动,需征求上级农垦管理部门意见。

(三)不断推进农场社会职能剥离。从2000年启动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等社会职能剥离,到2018年年底所有农场与属地政府签订了社会职能改革协议书,实现了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部纳入地方政府统一管理,消除了束缚国有农场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了国有农场与周边区域享受同等待遇,促进了农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不断推动国有土地确权工作。按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在上一轮土地确权的基础上(2010年),近两年农垦、国土、财政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截至目前,全省农垦国有土地全部完成权籍调查,实现登记发证97.32%,实现了农垦国有土地“权属应确尽确、证书应发尽发”。

(五)不断完善农垦社会保障机制。着力将农垦职工和垦区居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解决未参保或中途断保的农垦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2000年以来,先后会同劳动、财政部门制定出台了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全省农垦企业在职和退休职工参保率均已超过90%,基本实现了农场职工应保尽保。

(六)不断深化农场经营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鼓励和引导国有农场加快实施公司化改造,积极推进产业特色明显的农场联合联营联盟组建农业产业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先后培育了福州市农垦集团、福安市农垦集团两家区域性现代企业集团,推动了龙岩市小洋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漳州龙海程溪农场、平和安农美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农场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二、改革开放的40年,福建农垦工作积累丰富经验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农垦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特别深,旧思想、旧观念对改革的阻力特别大,而且随着形势的快速变化,理论不断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所以,为顺利推进改革开放,福建农垦始终将更新思想观念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工程和基础工作。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就很难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二)敢试敢闯,勇于突破。农垦改革阻力大、任务重,而且特殊性很强,无法照搬照套农村或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办法,又没有既定的模式可以推广,因而“敢”字带头非常重要。必须在政策指导下,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努力闯出一条适合福建省垦区特色的改革路子。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引进外资方面,福建农垦不争姓“社”姓“资”,只要有利于农场发展,都鼓励支持。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垦企业分布在全省59个县(市、区),农场规模大小不等,经营对象也不同,沿海与内地差异比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指导上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沿海、内地和城郊等不同类型的农场及其不同的产业区别对待,实行分类指导,推行场一式”“一场一制”。如在二三产业企业改革上,不强调推行一种形式,可以承包,也可以租赁,也可以搞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更可以兼并、拍卖等。

(四)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改革开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垦内部的方方面面和外部的众多部门,因此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显得尤为重要。40年来,各级农垦主管部门在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有关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农垦各项改革综合配套、协调进行,以及扩大开放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实践证明,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上下左右齐心协力,是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一条重要经验。

(五)及时总结,典型引路。在改革开放中,各地都涌现出了不少的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农垦企业的改革开放经验和成功做法,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是推动农垦改革开放面上工作的一条有效的途径。40年来,福建农垦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农垦工作会议、现场会、研讨会和印发《福建农垦》简报等多种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农垦改革发展。

三、展望未来

回顾这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福建农垦深刻体会到“实践永无止境”,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巨大的成绩。面对未来,唯有勇往直前,变成绩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实践、与时俱进,努力把福建农垦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度,以改革开放的再出发,推进福建省农垦经济的再发展。

(一)进一步明确农垦发展定位。国有农场是农垦的基本单元,兼具区域性、经济性、社会性特征,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在长期开发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但农场的基本属性是企业,本质上是以国有土地为依托、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要以农场企业化、集团化为目标,逐步实现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把农场打造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二)进一步创新农垦经营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国有农场农业统一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职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农业经营形式。

(三)进一步强化土地等国有资产监管。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基本完成国有土地登记发证的基础上,要全面开展包括土地在内的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要强化农垦土地权益保护,防止非法侵占农垦土地。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积极探索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和作价入股等工作。

(四)进一步转变农垦发展方式。农垦姓“农”,农业是立垦之本。农垦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富集的优势,增强农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完善和延长茶叶、水果、辣木、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链条,努力形成以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商贸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并充分挖掘农垦优美自然环境、农耕、知青等文化底蕴,打造一批休闲农垦旅游产品,推动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进一步扩大内外合作。农垦的改革发展决不能故步自封、自我封闭,要切实加强农垦内部的联合联盟联营,借力中国农垦公共品牌和地域公共品牌;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垦地合作,促进区域内农业资源的整合聚集,积极参与对台农业合作,鼓励参与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六)进一步培育农垦人才队伍。加快建立完善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面向社会招聘国有农场管理人员,并建立完善业绩与薪酬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农垦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打造一支热爱农垦、献身农垦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七)进一步发扬农垦精神。农垦精神是什么?新中国屯垦戍边的创始人、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曾在《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一书的序中写道:“创业者的精神呢?我以为最主要的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各级农垦干部职工要大力弘扬农垦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农垦优良传统作风,牢固树立开拓创新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汇聚起推动农垦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