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藏”出好年景
——曙光农场有限公司落实“四藏”战略纪实

时间:2020-06-28 作者:俞雷 隋洪滨 麻成军 来源:北大荒集团曙光农场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13716

良田良技种好粮,千里沃土藏金粮。

6月的北大荒,蓝天碧野,和风吹拂。走进一望无际的田地里,排列整齐的庄稼苗,一步步向丰饶的秋天靠拢。曙光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农场”)副总经理封力源介绍说:“尤其是今年,在疫情防控下,秸秆还田、云端科技、标准作业、精细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得到充分应用,全场 20.5万亩耕地全部在丰产期完成了插秧、播种,实现了一次保全苗。”

曙光农场在落实北大荒集团(农垦总局)提出的“四藏”战略中,用土地做粮仓,藏着丰收和希望;用科技之光点亮粮食生产,点亮全面小康;用农业制度开启智慧农业,实现增产增质;用域外农业鼓起职工钱袋,带来幸福生活。

绿色发展落实“藏粮于地”

5月 23日,曙光农场第七作业站一台红色大马力机车穿梭在 39亩新增补充耕地里,对齐刷刷的玉米苗进行中耕作业。

曙光农场人多地少,历史包袱重,常年资金紧张,补充耕地项目是一个收益大、但见效时间比较长的项目。为此,曙光农场把补充耕地项目作为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从长远发展考虑,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于 2019年投资 430.69万元,建设规模1981亩、新增耕地 715亩的补充耕地项目。目前,补充耕地正在进行中耕作业,预计可多产粮食 1300余吨。

确保粮食安全,就要“藏粮于地”。曙光农场把保护好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从2013年开始,农场就开始了高标农田建设增粮行动,根据历史记录,在深入调研、综合论证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底线,先后建成了近 2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昔日的“望天田”“低产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千亩田”“吨粮田”。


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先后建成了近2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图为水利工程建设现场。

在实现高产稳产的同时,曙光农场把目光盯准了市场,把人们对“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需求作为粮食生产发展方向,注重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

曙光农场 73.2%的耕地用于旱作农业种植,秸秆资源丰富。为此,农场把保护土壤生态系统作为落实“藏粮于地”的重点,把实施生态农业工程作为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有效举措,通过秸秆全程无害化处理,打造秸秆饲料化、秸秆肥料化的综合利用模式,提高土壤有机肥力,增加综合产出,实现耕地永续利用。

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进程,曙光农场与龙垦畜牧公司合作,将万头乌驴养殖基地所需的大豆、谷子秸秆打包离田,用于喂养乌驴,产生的粪便再与 EME益生菌作用转化成秸秆有机肥,用来种植“驴粪谷子”“驴粪富硒大豆”等有机农作物,形成了秸秆过腹换肉造肥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经过 3年多的探索,农场把驴产业发展与秸秆综合利用相结合,现已完成国标和美国 NOP有机双认证 1万亩,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1.03万亩,为 2个千亩有机谷子种植基地、6个千亩有机富硒大豆种植基地顺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智慧种田落实“藏粮于技”

“老话说‘种田不用学,人家咋干你咋干’,可现在种地,还真不是这个理。”5月14日,曙光农场种粮大户陈鹏展在长势粗壮油绿的大豆地里,通过抖音直播向“老铁们”介绍着自己高产大豆种植“真经”。

陈鹏展坚信科学种田的力量,农场组织的各类种植技术培训,他是一场不落,还经常通过网络向专家请教,邀请农场的农技人员来到高产大豆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多年的种植经验告诉我,要想实现粮食高产稳产,一是要选用优良品种;二是要不断更新技术;三是要精心进行田间管理。”在高产大豆种植中,陈鹏展选用国家优质高产首推良种“垦豆 3”。同时,他还注重改进种植技术,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巧用玉米残肥、进行化控,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大大提高了大豆产量。

种粮大户的“真经”里藏着曙光农场粮食高产的密码。

“藏粮于技”主要是推进种植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支撑。曙光农场以推进农作物全程标准化为重点,以扩大新型技术运用覆盖面为主体,以强化技术培训力量为载体,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玉米、大豆、水稻 100%应用精密播种机、插秧机,并搭载北斗导航系统,保证了播种、插秧的密度与匀度;水稻种植芽种实现 100%智能供给;水稻育秧全部应用“两膜一布”和新型盆式育秧盘技术;使用超雾级一体化喷药机、高地隙喷药机和航化喷药机,对农作物进行化控、富硒等作业,陆、空联防促早熟防倒伏;利用数字农业平台推广膜下滴灌、侧深施肥、增宽加密、无人驾驶技术、数字管控高产模式、变量施肥等技术,全方位加大科技支撑,推进农业向智能、精准、高效转型,促进粮食增产。

图为曙光农场有限公司可视化播种对播量、深度、播速等进行精准调控,实现全程精密播种过程。

曙光农场把绿色、生态、智能、高效作为保证粮食高产安全的关键,着重在减肥、减药、减杀虫剂上做功课,将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与往年田间试验数据相结合,每年都量身制定玉米、水稻、大豆的肥料“处方”,通过微信群、QQ群、培训班等方式,向全场 1000余个种植户推荐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2500余份。同时,农业技术员大力开展“实验方”活动,在品种选择、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采用实际操作、全程记录、同类对比分析,探索高效新型肥料、农药的适用技术。

农业制度落实“藏粮于管”

“这‘四统一’生产方式省时省力省心又省钱。”5月 31日,曙光农场第三作业站联合体负责人朴伟志结束了 7900亩地的第一遍中耕作业时,颇有感触地说。

据朴伟志介绍,2019年,作业站开始探索抱团种植模式,45户种植户组成了联合体,统一合作主体,统一价格定制、统一品种选购、统一作业标准,形成了连片作业、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的种植模式,不但提高了作业标准,还节省费用。今年,联合体一共种了 5200亩玉米、2700亩大豆。目前,仅种子、化肥就节省近 20万元。

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抵御风险能力,曙光农场继续加强“双控一服务”,推行“公司+联合体社+农户”的方式,控制生产前端。联合体将农户所需生资产品总数提供给农场,以规模订单向采购目录内生资厂家提出采购计划,择优采购。今年,曙光农场共有 5个联合体种植的 2.1万亩玉米、大豆、水稻,通过集团化采购化肥 641吨,占农场化肥需求总量的10%,节约成本3.7万元。明年农场计划将化肥统购比例提高到 80%以上,预计可节约成本 50万元以上。

经过多年的探索,曙光农场制定了“管理先导,科技支撑,培训保障”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将落实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的思路确定为“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更高标准作业,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必须做到量化考核,必须强化细致的指导培训,以实实在在的效果引导种植户主动加入农业生产管理行列。

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秧苗选美大赛现场。

为强化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农场严卡农时标准和作业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形成制度制约机制,提升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实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农场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年活动。成立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推广服务三个工作组,做到了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工作有人干、技术有人教、质量有人看、标准有人查、服务有人管。疫情防控以来,利用数字智慧综合管理平台、小鱼易连、企业微信等平台,开展线上农业科技培训 26次,培训人员 3000余人次,线上为农户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600余次。

“再建一个曙光”落实“藏粮于外”

曙光农场在经营好 20.5万亩耕地基础上,充分发挥农垦先进种植技术优势、机械化力量和水平优势、先进管理模式优势,积极向周围农村和国外扩展,通过代耕、代种和土地租赁的形式,增加耕地经营规模,提升粮食产能,再建一个“曙光”。从2005年开始,先后在俄罗斯、安哥拉、加纳、赞比亚从事农业种养殖服务。截至目前,共在国外种植耕地 4.4万亩,最多每年外派 80余名技术管理人员,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近 3年来,农场域外农业年均获得管理费收入 1000万元左右,实现了职工、企业创双增千万。

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田源富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七台河市军管所750农场代耕作业。

今年,曙光农场把目光转向周边市县,在总结国外农业经营管理经验基础上,成立农业农机合作社,通过为地方代耕代种代收,实现增收增效。目前,农场的玖和大豆合作社在鹤岗种植原部队农场土地 0.6万亩,解决就业 14人,预计增收 120万元;田源富农机合作社为驻七台河市部队代耕 1.5万亩,解决就业 20人,预计增收 100余万元。

(本文刊载于《中国农垦》2020年第7期)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