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农业产业发展要关注“四化”新趋势

时间:2020-02-27 作者:发展规划处 来源:发展规划处 点击次数:14466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农业发展要关注四个方面的新趋势。

趋势一:管控智能化。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农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是今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是关键性创新和战略性机遇,实施“宽带农村、数字经济、智能农业”战略,把农村纳入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范围,实现农村全部接入新一代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构建“农业云”服务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把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尖端工具,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革命性创新。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实施数字农业工程,着力扩大农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快实现粮食、畜牧、园艺、渔业等主导产业的在线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全力建设农业物联网,加快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土壤墒情监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精量播种、精量施肥、设施农业、生态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趋势二:产业融合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完善价值链,是今后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实施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发展战略,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新模式,农业多功能的深度和广度将实现新拓展。人们渴望到美丽乡村放松身心、体验质朴的农耕文明、寻求心灵的宁静,这为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旅游业属于典型的“无烟产业”,是低碳中的低碳,资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是农村区域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经济增长点。农旅融合将是最具活力的产业融合新业态。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依托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特色突出的乡村文化,高标准开发精品旅游产品,打造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农村旅游品牌,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乡村旅游需求,把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充分挖掘出来,把旅游亮点以震撼人心的效果传播到国内外客源地。通过完善国家支持政策,加快盘活农村各类闲置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旅游产业。

 趋势三:产品安全化。食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得到政府、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消费者收入增加和生活质量提高,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都将促使农业生产端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将减少化肥、农药、兽药、抗生素等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或消除相关残留,使农产品品质得到大幅提高。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纯天然、无污染、安全的食品原料,而且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有机农产品将会日益受到高端市场的追捧,有机农业将会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其巨大发展潜力会得到充分释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土壤保护与修复、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污染治理等,是重大投资需求。

趋势四:经营农场化。由于科技创新应用步伐加快、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农业劳动力日渐高龄化等因素,农业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的步伐将加快,土地流转规模扩大、流转速度加快、流转效率提升。在各类资本的推动下,农业经营用地将会逐步集到少数人手里,农业农场化、农场企业化将成为大趋势。近几年许多种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民间资本,将各家各户碎片化的土地流转连片,进行规模化耕作,农村已经出现一些中小型农场的雏形,未来较大规模的新型农场的数量会持续增加。农场将成为新农村重要管理单元,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改革和发展,国家对农垦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有农场通过流转周边乡镇土地、代耕代收代种、示范带动、技术支撑、走出农场办农场等方式,推进垦地融合,与周边农村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全国农业农场化提供样板,共同建设农业大基地、大产业、大企业和参与国际合作的农业大航母。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