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传奇胡椒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3-15 作者:任慧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5055

任慧

胡椒是多年生常绿木质攀缘藤本植物,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喀拉拉邦一带的热带雨林,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被誉为“香料之王”。目前,全世界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胡椒,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南美洲。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80%左右,越南作为全球第一大主产国,更是几乎包办了全球胡椒出口市场的一半。胡椒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香辛料,贸易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生活中常见的胡椒主要有黑胡椒、白胡椒、红胡椒和绿胡椒,这几种胡椒均出自同一原材料,只是加工工艺不同导致“肤色”各异。

胡椒的生产贸易历史

胡椒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古印度人率先开始采食胡椒。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帝国和古希腊战争期间,胡椒被商人贩卖到古希腊从而引起关注,2世纪被引入古罗马后更大受青睐。由于胡椒是热带植物,偏好特定的土壤和气候且不易移植,欧洲并不适宜种植胡椒,只能远涉重洋到亚洲探寻以满足需求。稀缺性和独特的价值导致当时胡椒价格极高,成为财富的象征,甚至吸引航海家们前赴后继寻找直达印度运输胡椒的航线。最终,15世纪末随着达伽马船队探索的成功,胡椒在欧洲供给不再紧缺,价格开始走低,直到成为平民食品。

汉、晋时期,胡椒经波斯商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由于本土不宜种植,波斯商人垄断致胡椒价格昂贵,仅限于宫廷和权贵等少数人享用。胡椒在中国大规模普及始于明朝,比欧洲早了近一百年。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鼎盛,与此同时大量胡椒开始运往中国。另一方面,明朝中期中国引种胡椒获得成功,彻底打破了垄断,供给充足、价格下降使胡椒终于进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胡椒的贸易历史就像一部关于商业、航海、军事、政治的人类变迁史。

近年国际胡椒生产与贸易情况

产量先增后趋稳。2012-2018年全球胡椒产量迅速增长,从41.4万吨增至78.6万吨,年均增速11.3%。此后产量基本稳定,2021年达到79.4万吨。越南、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世界前五大胡椒生产国,合计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5%,中国是第六大胡椒生产国,占比4.2%。

单产量差异明显。2021年全球胡椒平均单产1.2吨/公顷,亚洲主产国塔吉克斯坦、马来西亚和越南单产水平高。其中,塔吉克斯坦单产遥遥领先,近五年年均达20吨/公顷;马来西亚单产增长快,2021年约4吨/公顷,是2017年的2.3倍;越南单产稳定,基本维持在2.5吨/公顷左右。南美洲的巴西单产高增速快,自2016年起年均增长8.1%,目前每公顷产出3.1吨。与上述主产国相比,中国胡椒单产较低,约1.8吨/公顷。

贸易量大且集中。2022年全球胡椒贸易量为47.2万吨,亚洲是世界最大的胡椒出口地区,胡椒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以上,其次是美洲,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1%。主要出口国是越南、巴西、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其中越南和巴西出口合计占全球的60%左右。阿联酋近两年出口增长显著,2022年占比6.4%,较2020年增75.8%。

中国胡椒生产与贸易情况

中国胡椒产地高度集中。由于胡椒喜高温高湿环境,种植地区多为热带地区。中国的胡椒生产主要集中在海南省。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胡椒总产量占全国的99.3%。中国胡椒主栽品种是印度尼西亚大叶胡椒,销售以白胡椒为主。

中国胡椒产能提升受限。近年来胡椒收购价格不振影响了椒农的信心,海南省胡椒种植面积有所下降,2022年不足2万公顷,较2019年2.2万公顷的高点下降10.4%,产量也从4.5万吨降至3.7万吨。同时,海南胡椒亩产在120公斤左右,较巴西亩产低80公斤,较越南亩产低40公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柬埔寨调查胡椒生长性状。李志刚 摄


贸易长期逆差。中国胡椒贸易自2012年由顺差转为逆差后,长期保持逆差状态。2020年,中国进口胡椒达到2.2万吨的历史峰值,占到当年全球贸易总量的近4%。中国胡椒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52%)、越南(32%)和巴西(10%)等胡椒主产国。

胡椒作为中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是海南等热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和RCEP等协议生效,胡椒产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我国每年胡椒的需求量在7万到9万吨,国内产量不足4万吨,市场空间巨大。未来胡椒产业可从三方面发力延续在中国的“传奇”:首先,加强育种、栽培等技术研发和创新,打造高品质原料供应基地,从源头改善低产能问题;其次,提升加工能力,推进胡椒全产业链发展,开发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最后,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力度,以品牌促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