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安徽农垦系统实行“两田制”改革的调查

时间:2003-11-1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081

国有农场“大锅饭”的终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安徽省农垦集团公司拓展新的思路,实施新一轮的改革,力度之大,令人瞩目。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在垦区农业单位实行“两田制” (身份田、招标田)和职工生产、生活、社保统筹三费自理,改土地承包经营为租赁经营,并逐步过渡到“先交钱、后种田”,积极探索国有农场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计划经济时期,农场各业产、供、销都由农场直接按计划组织,是财务上统收统支,经营上统负盈亏的“大锅饭”体制。经过多年不断改革,农场内部已形成多级法人实体与多元利益主体,“大锅饭”机制初步破除,但在大农场套小农场的格局中,国有农场仍然在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仍然承担着生产经营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 实行“两田制”是根据外省垦区的有关经验,并以贯彻中央有关国有农场职工加入社保的文件精神为契机,全面启动的新的一轮农业改革。通过这场改革,它将原先主要由农场承担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逐步转变为主要由承包户承担,农业职工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作为企业,国有农场主要接受省农垦集团公司委托,从事国有资产(包括土地资产)的经营与管理,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农场不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和直接承担生产经营风险。随着改革的深入,农场与场内的二、三产业的关系将主要是参股、控股的产权关系,农场仅以出资额享受收益权利,承担风险责任;农场对农业,一方面凭借土地所有权,向承包者收取租金,市场与自然风险主要由承包人承担;另一方面农场通过控股、参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他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组织帮助众多的承包户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了“大锅饭”的终结。 所谓“两田制”即农场将耕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职工的身份田,另一部分为招标田。身份田是指农场为从事农业的在职职工和场内二、三产业等非农部门转岗职工,每人提供不超过5亩耕地或一定面积的茶园、果园、林地、水面等,以作为对其交纳社保统筹费用的补偿。获得身份田的职工应履行自己的缴纳全部社保统筹费(包括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部分)的义务,此外,还应承担农业税、公共抗旱、排涝等生产费用。招标田是指农场身份田以外按市场机制运作,以交纳一定数额的租赁费取得经营权的农业用地,实行先交钱后种田,即承租人先交付招标田的租赁费,后取得招标田的经营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招标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租。农场依据土地的地力、水利、交通、环境和区位情况,茶果园依据园相等基础条件,制定招标田租赁经营的总体方案,分场受农场委托,根据茬口、自然条件等因素,将农场发租方案落实到田块,张榜公布,组织招标。租赁费基价的确定,主要包括土地基础设施折旧费、农场管理费、社会负担、农场积累、农业税等。考虑到农场的经济状况,职工一次交清租赁费有困难的可分两次交,也可以实物(粮食)缴纳,但最迟在当年秋季作物播种前交清。身份田的分配,打破了原农场职工的身份界限,由农场职工过渡为社会人,真正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招标田从承包经营转向租赁经营,调动了承租人的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打破了农场土地按职工身份平均分配的格局,使部分不参加招标的职工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据统计,我省全垦区从事农业职工28836人。人均占有耕地21.1亩,亩均承包费221元,其中交实物占总承包费总额的54.46%,交现金占45.5%。目前,“两田制”在农场逐步推开,今年实行两田的面积已达 187802亩,占全垦区耕地的33.8%,已开始实行交钱后种田的农场有寿西湖、淮南、水家湖、正阳关、华阳河等13个农场。位于天长市的大圹圩农场因耕地较少,只给每个职工4亩“身份田”,职工有了 “身份田”,社保等费用由个人上缴,仅此减少农场费用40余万元,上半年农场本级盈利51.9万元,在大灾之年,较上年同期增盈28.9万元。地处皖南的九连山茶场,招标茶园经营方式由过去的承包转为承租,一律实行先交钱后种田,实行三费自理后,农场每年减负13万元。不仅如此,实行“两田制”以后,承租人自主投入、自抗市场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截止8月上旬,该场共采摘鲜叶350万公斤,实现产值412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4.1%,职工收入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安徽日报记者 李哲夫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