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农垦家庭农场与市场对接的实践与建议

时间:2021-03-15 作者:李红梅 来源:经济研究处 点击次数:11445

职工家庭农场是农垦国有经济的基本单元,大型农垦企业是打造农业领域航母,创新农垦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坚力量,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与国内国际大市场双循环的有效对接。农垦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集团层面,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化龙头带动引领作用,谋划农垦现代物流体系和新型流通业态,打造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的价值体系,发挥农垦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优势;在国有农场及家庭农场层面,通过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职工家庭农场与国有农场和企业集团的有效联结,进而完成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连接,形成完整闭环,带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一、基本实践

(一)以大型企业集团为载体,提升对接的主动性 

农垦企业集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农场公司等在连接农场和市场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当前农垦拥有17个集团化垦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集团+分公司+农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明显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优势。截至2020年底,农垦拥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近70家、省级龙头企业357家。全国农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738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418家,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34家,超过6亿元的工业企业50多家。当前农垦拥有25家上市企业,北京垦区的三元股份、上海垦区的光明乳业、海南垦区的海南橡胶、江苏垦区的苏垦农发、甘肃垦区的亚盛集团、广东垦区的燕塘乳业、黑龙江垦区的北大荒、湖南垦区的正虹科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西部牧业等上市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通过深化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改革,农垦培育了300多家区域性农垦集团和产业公司,例如江西垦区的大茅山农垦集团、辽宁垦区的大洼和盘山农垦集团、河北垦区的御道口农垦集团、福建垦区的福州农垦集团、湖北垦区的五三农场集团、山东垦区的兰陵农垦集团等,通过集团化改革,农场资源实现优化整合,市场竞争力增强。农垦培育了一批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和大产业,粮食、天然橡胶、糖料、乳制品、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不断加强,成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例如,广东农垦集团依靠自有的种养基地和在全国候鸟式布局的生产基地,为全社会提供蔗糖、畜禽肉类、乳制品、大米、食用油、蔬菜、热带水果、茶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建成了全国农垦优质农产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产品和广东省名优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平台。又例如,甘肃农垦集团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培育了葡萄酒、食品加工、果品蔬菜、草畜产业、冷链物流、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00多个,打造了“莫高”、“黄羊河”、“条山”、“普安康”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和20多个甘肃省著名商标,甘肃农垦已成为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二)依托新型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市场对接的时效性

农垦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统筹布局农产品仓储、物流、营销网络建设,各垦区促进流通资源整合共享,完善设施设备,优化运营管理,发展新型流通业态。黑龙江、呼伦贝尔、辽宁、安徽、江苏、内蒙古等以粮食产品为主的垦区,完善仓储物流体系,重点加强粮食晾晒、烘干、仓储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在重要流通节点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打造农垦农产品物流网络,做强农垦流通企业。黑龙江垦区积极建设北粮南运的铁路运输和陆海联运物流网路。北京垦区的三元乳业、上海垦区的光明乳业、广东垦区的燕塘乳业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了流通效率。农垦完善批零结合、畅通高效、覆盖全面的农产品线下销售网络,不少垦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加快实施农产品现场购物的农旅融合后备箱工程,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例如,上海垦区的光明食品集团重点围绕乳制品,形成包括上海外环的西郊国际、中环的军工路、内环的吴中路“三环辐射”的冷链物流、储存配送体系,打造了上海垦区花卉、种源等农产品冷藏中心,利用空港资源,构建国际花卉、种源要素交易节点,同时加快建设肉制品冷链加工、中央厨房等项目,以早餐工程为切入点,以鑫博海中央厨房起步,结合农场发展和便利店转型,打造光明城市厨房工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便捷的厨房解决方案。又例如,重庆农垦是全国冷链物流100强企业,其干线运输网络覆盖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1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起了“城市冷链+干线运输”新格局,目前正在筹建面向全国的中垦冷链物流经营大平台。

(三)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市场对接的安全性

近几年农垦标准化建设提速增效,标准引领、质量兴垦的现代化理念高效内化。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产品标准 生鲜乳》、《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标杆牧场通用要求 奶牛》、《农垦粳稻谷》、《农垦粳米》等标准相继发布实施。农垦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日益深入,依靠创新和技术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行动,集成推广了一批环境友好、品质优良、节本增效的种养新技术。农垦企业集团统筹职工家庭农场,提供统一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金融支持等标准化服务,粮、棉、油、糖、奶等主要农产品单产均为国内先进水平。例如,黑龙江垦区落实“中国饭碗、中国粮食、中国种子”的使命担当,为建设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提供坚强保障,重点发展北大荒有机绿色食品,深度融合有机绿色食品线上线下业务,并为粮食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营销网点遍及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22个重点市县;着力提高大宗原粮经营能力,强化设于垦区内外粮食收储节点的综合功能,通过规模收储支撑销售,有效拓展原粮外销市场及国家临储粮、地方储备粮代收代储业务;掌控13个农资配送中心,对垦区的化肥、农药统购直销,经营触角延展至各农场。农垦强化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追溯范围覆盖谷物、蔬菜、水果、茶叶、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农垦质量追溯企业由2O15年的343家增加到了600余家,有效示范带动了周边农业的更好发展。农垦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中国农垦公共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传播与管理,强化产品品质、技术、服务、营销等对品牌价值的支撑,构建中国农垦品牌体系。2019年发布实施《中国农垦品牌标识管理办法》,编制第一批农垦品牌目录,公布6个垦区 (集团)公共品牌和67个企业品牌,在7个垦区建成13个中国农垦绿色产品体验中心。例如,首农食品集团已建成贯穿育种、种植养殖、产品加工、贸易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涵盖乳业、粮食、油脂、肉类及水产品、糖酒及副食调味品等品类;培育出一系列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华老字号和知名品牌,持有13个中华老字号,19个北京老字号,15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北京著名商标。“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六必居酱菜制作和王致和腐乳酿造”3项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首农品牌价值为626.85亿元,上榜世界品牌实验室2020“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总排名位列500强的第81位,三元、古船、大红门分别以328.26亿元、186.52亿元、97.32亿元位列500强品牌第199位、319位、419位。

(四)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提升市场对接的拓展性

农垦加强电商建设,拓展营销渠道。广东农垦的佳鲜农庄、上海垦区的菜管家和都市生活、北京垦区的首食生鲜、辽宁垦区的品鉴农垦等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建设,以及黑龙江农垦与京东全面开展电商业务合作等都取得较好成效。农垦电商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鲜活农产品电商的重要力量。农垦在做强自营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健全配套设施与服务,提高了电商总体竞争力。例如,广东农垦的电商企业“佳鲜农庄”以全国农垦系统优质农产品资源为依托,以现代信息科技作为支撑,打造集生鲜超市连锁、电子商务、团体销售。大宗批发于一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目前佳鲜农庄经营广东农垦集团自有产品体系,包括蔬菜、水果、猪肉、粮油、奶制品等;同时经营全国农垦系统优质农产品,公司已销售黑龙江、江苏、海南、宁夏、呼伦贝尔等垦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产品,包括粮油、坚果、干货杂粮等共 1000种优质可追溯农产品。又例如,上海垦区的电商企业“都市生活”(上海都市生活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集种植、加工、配送和零售终端为一体的全新蔬菜全产业链平台,在上海奉贤拥有近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还与市郊宝山、南汇、松江、青浦、崇明及全国十四市等的多家农业合作社紧密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的形式,有效整合基地、流通和零售菜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打通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新鲜时蔬。

(五)深化农业经营机制改革,提升市场对接的创新性

农垦持续推进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一是通过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各垦区利用职工退休、土地承包租赁到期、返租、入股、身份田货币化等方式流转土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实际流转回的土地进行重新发包给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或由农场统一经营,实现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二是规范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清理“三过”问题(土地租价过低、租期过长、规模过大)。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规范承包租赁主体及承包期限,解决农业用地租赁长期存在的“三过”问题,收回私垦、私占、被侵占地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垦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约5100多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55%。三是创新完善农垦企业与农场、职工家庭新型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起集团(龙头企业)+基地+职工和集团+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组织模式,以及公司制、股份制等经营模式。例如,广东垦区鼓励农场根据实际实际情况,以资本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组建多个新型农业经营联合体(模拟股份制公司、经营合作社等),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湛江垦区在以“生产基地+产业龙头”模式共建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外,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农场、职工、社会资本共同参股,以种植能手为职业经理人”的模拟股份制和公司制模式,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吸引多方投资。宁夏垦区针对不同承包经营类型、产业经营特点,选择不同经营机制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及土地用途前提下,引导农场公司采取生产托管、统一流转、“龙头企业+基地”、订单农业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统一规模经营与服务,农场由单纯收取土地承包费转向参与产前、产中、产后经营转变,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与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江苏、上海等垦区推行农场公司集中统一经营,2019年,江苏农垦农发公司农业在岗职工人均经营面积超290亩,麦稻周年单产2524斤,比2012年亩增520斤;农业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10.02万元,是2012年的3.1倍。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农场层面,采取农场参股、经营团队持股、职工自愿入股等方式,建立以产业为依托的模拟股份经营联合体;垦区层面通过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技术支持、提供资金等方式,在产业公司、农场公司、农场职工间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例如,黑龙江农垦九三集团以华南期货为依托,与北安分公司达成万吨提前锁价的大豆收购订单意向,确保种植基地提前锁定利润,如大豆价格上涨将同步提高订单价格,利益联结和风险共担机制的不断完善,为最大限度调动各市场主体生产积极性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各地垦区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标准化生产,通过社会化服务提升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例如,安徽大圹圩农场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全产业链管理模式,按照“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模式生产,家庭农场规避了市场风险,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安全种源和粮源得到了保障。又如,北大荒农垦集团开创了统一生产经营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式的生产资料供应方式、农产品销售方式和农业生产服务方式;以数字农服为牵引,与中化等农资生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进行互动式创新,实施农业投入品的集团采购、订单生产、目标供应。江苏农垦集团借助现代农业组织化和一体化全产业链运营优势,发展农业服务新业态,成立专业农服公司,建设“现代农服+互联网+金融+规模种植户”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六)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有效对接市场

农垦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业技术整体领先的优势,积极加强垦地合作,完善垦地合作的利益机制,示范带动周边农业发展,为地方农村提供代种、代收、代耕等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促进了农民与大市场的连接,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部分农场承接周边农村土地流转,走出农场建设新农场。例如,大兴安岭垦区的甘河农场2020年承接周边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过4万亩(种植大豆和玉米),承接价格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既促进了当地农村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又解决了周边农村务农农民老化和无力种地的问题,同时使农垦农业技术、机械化、规模化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促进了垦地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又如,安徽农垦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辐射带动周边农村,按照“菜单式服务、合同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全程化监督”,为周边农村稻麦种植户提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同时,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农业政策咨询和现场田管指导。江苏农垦积极承接农村土地流转,已与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协议面积147万亩,落实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苏垦农服公司全农服务取得良好开局。2019年江苏垦区组织麦稻生产技术培训180余场,覆盖面积达600万亩以上,服务规模种植户1万户以上。2019年苏垦农服入选“南京市服务企业百强”和“南京市成长企业五十强”榜单。

二、对策建议

当前国有农场统一经营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农垦主导产业发展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效率不够理想,生鲜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国有农场归属市县管理的属地化管理垦区,土地碎片化问题还很严重。为此,亟待进一步加强农垦对接市场的支持措施。

(一)支持农垦物流、仓储和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在重要流通节点建设大宗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流通效率。整合粮食收储、加工、精深加工、物流企业入园发展,通过产业和利益连接,实现全价值链的利益共享。健全农垦粮食、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产后服务体系,培育粮食流通新业态。在充分发挥国有农场的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在粮食清理、烘干、仓储、销售和粮食银行等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培育农垦粮食产业、产品、产地新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信息化进程,围绕生鲜农产品营销,进一步发展农垦电商产业。

(二)支持农垦现代化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坚持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强化农业基础社会建设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粮棉油糖高产模式示范提升、现代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提升、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创建等活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适合垦区的一批高产高效生产标准和模式,做好对新模式试验示范和成熟模式的推广应用工作。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转型升级,扩大追溯系统的适用性和追溯产品范围,实现重点垦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追溯全覆盖。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以产品为单元,围绕投入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识等全产业链,制定完善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和完善农垦品牌的标准体系。保持农垦在水稻和小麦上的育种优势,加强玉米和水稻的育种能力建设,力争在蔬菜种子、果树苗木等育种领域取得新突破。在全国主要种子生产垦区建设一批全国农垦农作物良种展示示范基地。

(三)支持农垦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做强做优

坚持农场企业化和垦区集团化,以集团化垦区和产业优势显著的区域性农垦集团、大型农场为重点,以联合联盟联营为主要模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以优化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市场经济导向,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做强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农垦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集团。进一步推动垦区间的联合联盟联营,推动跨区域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视走集成创新的新道路,把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贯穿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全过程,以打好种子翻身仗为重点,推进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

(四)支持农垦农业深化农业经营机制改革

以农业规模化集中统一经营为方向,以构建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目标,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公司制、股份制等农业经营形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农垦现代农业经营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形成农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