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40年回眸”:第二十一次年会(哈尔滨·2010)

时间:2023-02-1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1537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召开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代表大会。二是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三是实地考察了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分局和红兴隆分局。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代表大会

受研究会理事会委托,贾大明秘书长作了工作报告。两年来,研究会团结广大理事和理事单位,围绕农垦系统改革、发展、稳定、民生的中心工作,应对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针对农垦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理论研讨与调查研究,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术探讨和交流活动,取得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较好地履行了研究会的职责和义务,受到垦区和企业的欢迎。一是分别在南宁和广州召开了研究会理事长暨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就当前经济形势下农垦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二是分别在合肥、成都和银川成功举办了三期理论学习与交流专题研讨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相关领导授课,开展贴近农垦实际的专题研讨。三是在吉林垦区召开农垦系统中小垦区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与浙江省农业厅共同举办全国农垦中小垦区现代农业建设论坛。四是围绕农垦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理论探讨和学术交流。五是办好会刊《中国农垦》。

会议还就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两年来的人事调整进行了说明。为保证工作需要,根据研究会章程相关规定,研究会召开第二次理事代表大会(通讯会议),选举并任命吴恩熙、邹积慧、白智生、罗永魁为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本次会议通过了研究会人事调整与工作安排的决议,增补李红梅等13人为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增补张军、倪锋、唐安来、吴中庆4人为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会议强调,今后研究会仍将坚持理论研讨、政策调研、学术交流的工作方向,发挥人才和密切联系垦区的平台优势,结合农垦系统改革、创新、调整、发展、稳定、民生的实际,针对凸现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各种深层次矛盾,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创新思路,为农垦制度创新、领导决策和企业发展服务。

二、学术研讨与交流

与会代表围绕国家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农垦的历史定位与作用,国有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实践与示范等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

(一)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与示范

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中的示范作用,是党中央赋予农垦的重要使命。与会代表认为,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垦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水平高。国有农场实行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一方面确保了职工家庭经营、土地承包经营和产权明晰到户;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农场大农业和组织化程度高的集团优势保证。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农作物单产普遍高于全国普通水平。四是主要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程度高。依托现代物质装备和科技水平,农垦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不断加大,农垦种业在省级供种中占据重要比例。五是在保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给中作用明显。以黑龙江农垦为例,2009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330.5亿斤,粮食商品率达92.5%,粮食产量可以保证我国一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六是农业产业化水平高。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农垦培植了一批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了农业产业化,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建立在农垦农业基础上的农垦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共存。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农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八是辐射带动周边作用大。国有农场充分发挥核心优势吸引力,聚集周边农村生产要素。通过“专业集团+产业公司+基地+农户”“农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农场+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农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各垦区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历史传承,纷纷打造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例如,广东垦区以产业集聚为引导,培育了橡胶、蔗糖两大主导产业和剑麻、畜牧、乳业、水果、水产等五大优势产业;河北垦区积极发展乳业生产,目前已成为全省农垦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北京垦区把“立足农业、服务首都、辐射全国”作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在育种繁育、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物产物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型农垦龙头企业,通过运作上市、发行融资债券,联合收购、控股和参股收购等方式,拓宽融资平台;通过资本向主导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重组行业内资源,提高资源集中度。与此同时,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为内容的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得到加强;融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于一身的各种现代农业园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代表们认为,尽管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同时也为农垦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有农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正确认识农垦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产业聚群和产业升级,构筑适应现代市场要求的农垦产业体系,实现集约发展和生态发展。要积极探讨有效利用产业化经营、价值链管理的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实行资产经营与产业经营联动,在品牌经营和外延资源基地控制上取得成效。要加快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拓宽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积极推进农垦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要深化农垦的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加大研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农垦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战略与农场、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配套,解决转变发展方式的瓶颈问题。按照生态、高效的基本要求,发挥国有农场农业多功能性,应用先进技术、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产业化的运作机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为农垦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农垦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提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是农垦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对新时期农垦的历史定位与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垦推进城乡统筹,就是要融入地域经济,并在地域经济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农垦在资源、区位、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地方的协作,争取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先易后难、求同化异、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诚然,在推进城乡统筹过程中,土地问题十分敏感而关键。要确保农场和职工的利益,必须在政府支持下,通过土地确权,明晰产权关系,以保证在土地开发中农场、职工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代表们认为,农垦在小城镇建设中,要遵循因势利导、因场施策的原则。例如,黑龙江垦区通过撤队建区、危旧房改造、高水平城镇规划和施工等具体措施,使垦区城镇面貌一新,城镇化率大幅提高;重庆垦区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生产力状况、不同政策支持力度,实施了三种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海南垦区计划筹建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区,以取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新疆兵团通过在农场城镇建立农业产业化园区,吸引和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团场支柱产业;通过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团场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团场城镇化进程。宁夏垦区借助自治区打造“黄河金岸”的有利契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打造特色小镇等等。

代表们认为,农垦小城镇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仅仅依靠农垦自身力量是很难建设、维系高水平小城镇良性运作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财力支持的重点是农垦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环保建设和基础设施,以及为确保城镇正常运行管理的后续制度安排所需的经费保证等。通过推进城乡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垦区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环境。

三、学习与考察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本次会议的突出特点。除了学术研讨和交流外,与会代表还实地考察了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分局、红兴隆分局。大家参观考察了垦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现代化大马力综合配套的农机群、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农场小城镇建设现场、建三江、红兴隆市政建设、雁窝岛湿地保护区、友谊农场第二作业站等相关单位。代表们为垦区已建成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与科技贡献率高、优质商品粮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企业,并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而感慨,为农垦人已建成有较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的新型社区而感动,并增强了新形势下克服困难,加快农垦制度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尽快改善民生和为国家多作贡献的信心。

四、领导讲话主要精神

在考察建三江分局的过程中,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刘成果谈了三点意见。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后,要尽快提高粮食经营能力。要以“自己说得清楚、别人听得明白”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使优质农产品顺利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获取应有市场回报,促进垦区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二是要走精深加工之路。要把众多的小稻米加工厂用股份的方式整合起来,共创品牌,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开发新产品,把稻米文章做深做透。必要时专门成立大米加工研究所。三是要学会管理城市。黑龙江垦区城市化来得太快,干部没有思想准备,老百姓也没有心理准备。城市化使得整个垦区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与以前的农场场部、生产队不同,所以要尽快学会管理城市、管理社会。

研究会副理事长吴恩熙在会议小结中指出,本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会议收到的论文,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农垦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并就今后农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主要措施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具有区域特征明显、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发展思路比较开阔的三大特点。

吴恩熙指出,近年来,农垦在实践探索中花费了较大的力量,大胆探索,敢于冲破条条框框,但在理论研究、理论探讨、调查研究方面还是略显不足。特别是缺乏理论研究的动力和水平较高的理论研究成果。多年的实践证明,没有理论为指导的改革是盲目的改革,这样的改革不仅难以达到预期,还会给农垦事业带来重大的损失。面对新时期国家赋予农垦的历史任务,全国农垦要加大理论探讨、调查研究的力度,继续支持研究会开展各项活动。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