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高温高湿天气应加强龙眼白霉病的监测与防控

时间:2019-08-1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8976

我国龙眼早熟产区的海南及粤西,龙眼基本收获完毕,粤东产区现正采收晚熟品种;而广大的龙眼中熟及中晚熟产区桂南、桂东南及闽南、闽东,陆续进入采收高峰,并可持续约一个月。据热作病虫害监测站监测,除云南外,大部分产区龙眼白霉病均有发生,为害严重的病果率达43%。

白霉病是近几年影响龙眼生产的重要病害,在持续的高温、多雨、高湿天气极易发生,往往先发生在树冠中下层枝叶稠密的果穗上。在幼果期以及果实膨大前期发病症状不明显,而在果实膨大后期、接近成熟期及采收期,整穗果实都被一层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覆盖,果穗枝条部分干枯,部分果实脱落,或果皮变为暗褐色,果肉变质腐烂。叶片受害,没有明显病状,但病征明显,于叶片正面覆盖着一层白色霉状物(见图)。

龙眼病虫害防控专家建议,加强龙眼园踏查,尤其注意观察树冠中下层果穗,一旦发现白色霉状物,加强监控,病果超过5%的龙眼果园应及时喷药防治。对于距采摘10天以上病株,可喷洒25%咪鲜胺(施保克)乳油1500倍液,或45%咪鲜胺(施保克)水乳剂2000—2500倍液,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凯润)乳油1000—2000倍,或60%唑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或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 800—1500 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1—2次,间隔7—10天。对于接近采收的果园,即距采摘不足10天的病株,仅限喷洒25%咪鲜胺(施保克)乳油1500倍液或45%咪鲜胺(施保克)水乳剂2000—2500倍液1次,以保证龙眼果品安全。

图:白霉病为害果实(左)和叶片(右)的症状

责任编辑:杨文强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