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推动荔枝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10-08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次数:6566

荔枝龙眼是我国热作产业的骨干品种,无论种植规模、生产技术,还是市场影响力,我国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2018年,我国荔枝种植面积约800万亩、产量260万吨,龙眼面积约470万亩、产量203万吨,均占世界的六成以上,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主产国。

“以荔枝、龙眼为代表的热带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前由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主办的“2019年全国龙眼荔枝产业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李尚兰表示。

近年来,我国荔枝龙眼产业稳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45号)中明确优先支持荔枝等主要作物发展,建设名特优新热作产业带。荔枝龙眼等热带水果纳入了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林草局联合印发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

作为传统热带作物,荔枝、龙眼在我国通常集中在每年6—7月和7—8月上市,容易引起市场波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产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建设了海南特早熟、粤桂西南部早熟、粤桂中部中熟、粤东闽南晚熟及重庆、四川泸州特晚熟优势区,荔枝上市时间延长至4—8月,龙眼上市期3—9月,有的品种通过产期调节甚至可实现周年供应,显著提高了产业经济效益。

我国是荔枝原产地,荔枝品种多达数百个,不同品种的“优质优价”效应凸显,各种荔枝价格差距很大,不同品种亩产值差距能达到5000元以上。据了解,往年全国荔枝产业大会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的获奖品种,平均销售价格比其他品种要高20%以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糯米糍”、“鸡嘴荔”等优质品种占比约40%。

当前,我国荔枝产业链不断拓宽延长,加工业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年产4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研发出了上百个加工产品;靠近都市圈的荔枝龙眼果园开始从单纯的种植园向荔枝生态、采摘、休闲公园转型。同时,我国荔枝物流处理和冷链贮运能力显著提升,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今后三次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提速,产业效益将稳步增长。

重庆涪陵是我国适合种植龙眼和荔枝纬度最北的区域,独具最晚熟特色和优势,在金秋9月独领市场风骚。近年来,重庆市精心打造脐橙、脆李、龙眼荔枝三大水果产业,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脆李、脐橙、龙眼荔枝三大水果产业发展的会议纪要》和《重庆市三大水果产业发展机制方案及当前重点工作》,狠抓晚熟优质荔枝龙眼产业发展关键环节,重点实施品种改良、设施改造、产业融合等措施;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借助专家力量,建立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中心,打造出了涪陵、丰都、永川等一批高水平荔枝龙眼生产基地,重庆涪陵晚熟荔枝龙眼知名度不断提升。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荔枝龙眼产业整体上依然存在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等问题。

“因此,要紧紧抓住当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机遇期,推动荔枝龙眼产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李尚兰表示,应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特早熟和特晚熟优质品种,延长果品上市期,并不断开发新品种,实现“围绕市场种得好”。同时,打造区域优势品牌,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各有侧重又相得益彰的品牌体系,实现“打造品牌叫得响”。还要加快建设现代优质产业园,大力发展荔枝龙眼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果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富民有赚头”。深入挖掘荔枝龙眼文化内涵,加强对龙眼、荔枝树植株和特优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拓宽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传承有念头”。

责任编辑:杨文强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