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两会声音:发挥中垦基金引导作用,建立有竞争力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

时间:2021-03-08 作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点击次数:9755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既是农民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期盼,也是基层地方政府的期盼。当前乡村振兴领域已逐步形成财政支农、金融助农和社会资本参农的投融资现状,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本质在于更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设立合理的投资回报率,为投融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资深专家梁庆凯说。

随着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出台,农村产权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发展的制度障碍正在逐步被打破,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有效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农村的积极性。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仍面临不少制度性障碍,制约着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的完善。

对此,梁庆凯建议: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地方政府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服务、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品牌打造等方面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做好项目规划与投融资规划有效衔接,明确项目建设的内容,建设的模式,投资的回报水平,给予社会资本明确的预期。

二是要整合资源提高要素投入。包括整合政府的资源和村集体、村民的资源。只有将政府和农民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并将资源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资本,才能以股权为纽带,以市场化的方式与社会资本进行有效合作。

三是要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促进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等多元投融资保障机制协调发力;通过设立财政支持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融资担保机构等方式降低涉农资金的运营风险;通过健全农业信贷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机制,加快做大担保规模;积极争取现代种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国农垦产业发展等基金支持,带动农业领域社会投资。

四是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链为基础搭建利益链,以产权关系为基础搭建利益联结机制,以利益联结机制为基础构建新型市场主体。在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特色资源时,应确保村集体和村民获得租金和营业收入分成,盘活闲置房产厂房增加村集体物业经营收入,提升特色产业配套服务相关收入。

五是要确定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分担机制。在规划项目时,就要合理规划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区间,既保障社会资本的兴趣,又不至于掠夺农村财富。同时,设计好合理风险分担机制,既要适当缓释社会资本的投资损失,又不能简单的给社会资本风险兜底。

六是推进金融产品的供给侧改革。金融机构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和林权经营权抵押贷款,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增量扩面。鼓励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应用。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构建与乡村振兴主体资产要素、资金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七是做好乡村振兴的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培养形成农户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守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增加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投资乡村振兴的信心。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