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浅谈“胶”“蕉”间种的可行性

时间:2006-06-09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477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职工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场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缺乏。如何化解在有限的可利用土地上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和做优做精自营经济的矛盾,这是我们每一位企业领导干部不得不认真思考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龙江农场近年来在橡胶行间间种香蕉的实践探索,浅谈“胶”“蕉”间种在化解土地紧张矛盾,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土地,提高产业经营效益的可行性,仅供参考。
   一、“胶”“蕉”间种是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做优做精香蕉产业的有益选择
   (一)发展香蕉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水果之一,具有喜高温、产量高、市场前景潜力大的特点。海南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终年无霜雪,光热资源丰富,其自然环境条件特别适合于香蕉的生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香蕉生产已成为海南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海南农垦拥有全省陆地四分之一的土地资源,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垦植橡胶面积已达375万亩。现在每年有10万亩的老头橡胶树需要更新定植。我们正确处理好种植橡胶与种植香蕉的关系,利用新定植的橡胶行间间种香蕉,是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促进橡胶与香蕉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有益选择。
   (二)香蕉产业市场前景看好。香蕉是世界鲜果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仅次于柑橘居世界第二位。从国际市场看,近20年来国际香蕉贸易量年均增长30多万吨,而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从国内市场看,目前全国的香蕉年产量约65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香蕉不足5公斤,而世界人均年消费量达到12公斤。随着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到2010年,预计国内消费量将达到900万吨左右,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三)香蕉产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是具有成本和价格的优势。根据龙江农场多年的实践,每亩香蕉的生产成本约180—230元,亩产比种植木薯、甘蔗或豆科类产业增收幅度达500—800元,而进口香蕉成本价格比国产香蕉高一倍以上;二是具有品质优势。海南由于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香蕉品质不但比国内其他产区好,而且营养价值也优于进口香蕉;三是具有地域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香蕉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提高单产潜力大。
   (四)垦区职工具有良好的香蕉生产管理技术基础。海南农垦规模化发展香蕉生产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广大职工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对香蕉生产的种苗筛选、栽培和管理,已总结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发展香蕉生产得心应手。
   二、“胶”“蕉”间种,将促进实现“四大提高”
   (一)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橡胶与香蕉产业的生产成本。土地是无可再生资源。随着生产经济的发展,为缓解我们垦区土地越来越显得紧缺的窘境,“胶”“蕉”间种是一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方法,既可解决职工发展自营经济的用地问题,又将进一步降低橡胶与香蕉产业的生产成本。比如:职工到场外租地种植香蕉约需150—300元/亩的土地费,而利用橡胶幼苗行间种植只需30—50元/亩的土地使用费,橡胶行间种植香蕉后,能将橡胶抚管中大量的控萌、灭荒劳力投入转为积集有机肥和行间管理。
   (二)有利于提高土地地力,促进橡胶苗木的速生平衡。香蕉是速生快长、产量高的大型草木果树,植株本身含水量高,叶片面积大,蒸腾量大,整个生育期既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也需要大量的肥料“营养”。橡胶行间间种香蕉后,由于香蕉在管理中大水大肥的投入,对提高橡胶胶园的土地地力十分有利,能有效促进橡胶苗木的速生平衡。
   (三)有利于提高岗位工人的经济收入,促进职工生活奔小康。橡胶行间间种香蕉后,岗位抚管工人自觉地把胶园抚管当作自家的财产加强管理,同步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一是有效地调动了管理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劳务的投入;二是有效地加大了肥料和水分的投入到位,增强了胶园的“营养”供应;三是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与职工实现“双赢”,既保证了胶园的苗木增粗,又进一步提高了岗位工人的经济收入。比如:1998年九队李世祥等6名职工在173亩的橡胶行间间种香蕉1.7万株,当年岗位收入达35万元;2002年二十七队职工在391亩的橡胶行间股份合作制间种3万株香蕉后,加大了劳务和肥水的投入,不但香蕉产业收入达100万元,橡胶苗木株均增粗也连续3年突破9厘米。
   (四)有利于提高技术示范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香蕉在橡胶行间间种,处于大田作业,香蕉生产从品种的选择、苗木的栽培、蕉园的管理到香蕉的采收,技术含量较高。龙江农场职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增强科技管理含量,既较好地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生产技术示范带动作用。自2001年以来,该场从试种、推广到普及,不但在适合种植香蕉的橡胶更新胶园组织职工间种香蕉,而且这一作法也辐射到周边农村,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胶”“蕉”间种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胶”“蕉”间种既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促进企业增效,职工增收,龙江农场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形成共识。但我们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大问题:
   (一)关于“胶”“蕉”间种的规格问题。我们垦区目前橡胶定植大致分为3.3m×6m、4m×6m、2.8m×7m这三种规格,这些规格是各生产单位根据地形地貌和气候而定的。我们在间种香蕉时,应考虑到香蕉是叶片面积大的大型阔叶植物,定植要在不影响橡胶苗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进行。
   (二)关于“胶”“蕉”间种相互之间的定植时间问题。为确保橡胶苗木安全过冬和苗木当年增粗量,橡胶一般都必须尽量在5月份前定植,橡胶定植后的第2年,苗木高度达1米以上才能种植香蕉,如要同时种植必须选用3蓬叶以上的袋装苗。这样的作业安排,既不因橡胶定植时间安排过晚而影响香蕉的种植,也不因香蕉种植过早而影响橡胶苗木的正常生长。此外,由于香蕉是需大肥大水投入的大型草木果树,橡胶行间间种香蕉后,既可缓解胶园干旱的问题,又能起到抑制胶园杂草生长的作用。
   (三)关于“胶”“蕉”间种的生产技术管理问题。橡胶在定植后3年内,要在抓好正常抚管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挖通沟作业,保持足够的肥料养分长期供应,确保苗木增粗;香蕉种植一要抓好品种的选择,选用适合本地的优势品种;二要抓好种植的合理密度。香蕉的种植密度应视栽培种植高坡、土壤肥力、地下水位及坡面而定,矮型香蕉株距为1.6—1.8米,行距为2米,亩植180株—200株;中、高型品种株距为2.5~2.7米,亩植120株—130株左右;同一类型的香蕉,在肥沃土地或水肥管理好的种植,其密度可稍疏些。三要抓好蕉园的科学管理,做好科学配方施肥,合理排灌,适时中耕除草;四要注意抓好香蕉束项病、褐缘灰斑病、枯萎病、花叶心腐病、炭疽病和黑星病等病害的防治,保证蕉苗的正常生长;五要抓好香蕉果的采收。采收时要尽量避免碰撞擦伤果皮,尽量不把果穗放在没有海棉垫底的地上或者集中堆叠。 (作者:刘旭斌 琼胶龙江分公司副经理)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