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春潮沃野“新”意浓
——北大荒集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耕生产

时间:2025-04-24 作者:李珊 来源:北大荒集团 点击次数:5640

春归大地暖,万象始更新。北大荒广袤的黑土地上,处处涌动着生机与希望,泡田整地、播种育秧、施肥灌水……新模式赋能、新农技添力、新农机驰骋、新农艺见效,正将大地“翻新”铺绿,一幅幅业兴、景美、人和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今年,北大荒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通过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业装备补短板行动,助力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新模式赋能 开拓农业发展新航道

农业创新模式正在打破传统农业边界,通过技术、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协同,推动北大荒农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可持续方向转型。

“有哪些合作模式?”“有什么服务内容?”“农业社会化服务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益吗?”日前,在北兴农场垦地合作交流会上,各乡镇代表提出了心中的疑惑。针对这些问题,农场农服总站工作人员一一回应。这次交流,拉近了双方距离,得到了托管农民的认可,一份份详尽的服务方案也在交流中逐渐成形。

今年,红兴隆分公司农服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到宝清县、集贤县、饶河县等地,细化垦地合作实施方案,各农场也在红兴隆农服的指导下,扎实推进“技术服务、全流程服务、环节服务”三大服务模式,从培训对接到协议签约,紧紧抓住春耕备耕黄金期,为做好生产托管服务开好局、起好步。

在红兴隆农服与曙光农场农服总站托管地块现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正确操作农业机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组织农机手对大型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等设备进行“体检”,一边调试一边向农民传授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的方法,确保每台农机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农忙时节。

截至目前,红兴隆农服协同农场已经举办技术服务46场次,培训1470余人次,覆盖面积53.8万亩,落实全流程服务10.51万亩、环节服务25.43万亩、示范点17个、面积1.94万亩,发放北大荒种植技术宣传手册3000余份。

在现代化大农业的新征程中,北大荒集团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切口,聚焦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构建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分工、标准化流程、企业化运营、平台化赋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北大荒模式”。

春播时节,走进云山农场第六管理区,种植户隋长顺正忙着为“认养田”所用稻种进行播种作业,“种稻有良种、管理有技术、卖粮有销路,到年底每亩大约增收500元。”说起定制农业,隋长顺最有发言权。

“我们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专属种植方案,从水稻品种选择、种植管理,到收获、加工,全程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操作,并运用可视化管理,让客户全面了解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云山农场第六管理区主任杨孔明说道。

从“种什么卖什么”到“要什么种什么”,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在健全完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科技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同时,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探索托管生产、认领定制、会员预售、众筹销售、专项种植等定制农业发展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产品选择。

新农技驱动 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从高效的灌溉到精细的播种,从科学的施肥到智能化的田间管理,新的农业技术正在春耕生产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近日,在江川农场第二管理区田间,多台大马力拖拉机正悬挂卫星平地机进行旱平地作业,通过精准控制冻土层融化进度,实现化一层、平一层,让原本高低不平的土地变得平整。

为改变传统搅浆泡田整地耗时长、成本高、需水量大的弊端,农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广应用旱平免搅浆技术,以示范点、示范户为带动,大力宣传旱平免搅浆的优势,让种植户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在节本增效方面的显著作用。

根据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旱平免搅浆技术不仅具有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增加土地利用率、节约用水、降低成本等优势,还可以提高整地水平,免去搅浆步骤,减少作业环节。同时,平整后的田地,插秧机通行能力强,与常规作业相比日作业效率提高5~10亩,有效避免对土壤结构破坏,达到保护黑土资源的目的。

随着春耕生产的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智慧农业正引领北大荒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在共青农场天津庄管理区田间地头,工作人员正与种植户张鹏飞一同调试播期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可精准预测出在不同土壤状况条件下的最佳播种时期,实现田间智能化管理。

“我们以前都是靠经验来算播种时间,现在用上这个设备,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实时的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啥时候播种系统说的算,相信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今年还能有个好收成。”天津庄管理区种植户张鹏飞说。

粮食稳产增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今年,共青农场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为核心,积极探索农业应用新技术,通过引进气象环境监测装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遥感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田间作业精准度,让春耕生产变得更智慧、更高效。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今年,北大荒集团充分发挥科技对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作用,打造26项成果转化和主推技术,引导种植户在种、管、收等环节应用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入户到田,不断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新农机发力 跑出农田作业加速度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北大荒集团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协同发展,高效助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我们先调整播种机的排种器布局,按照1.1米大垄的设计,每个大垄均匀安装3个下种开沟器,保证种子能精准分布在大垄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排种器和施肥装置进行了升级,为春耕生产提供农机装备支撑。”连日来,双鸭山农场技术人员正对马斯奇奥气吹式8行播种机进行改装,以适配1.1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近年来,双鸭山农场不断拓展农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当前农业发展实际,深入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将创新成果持续转化成推动农业标准化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全面提升粮食综合产能贡献“新”力量。

农机具的升级换代,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更标志着农业生产正朝着智能化、现代化大步迈进。以往,春耕作业靠人力和传统农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如今,随着新型智能农机具的引入,春耕生产变得愈发高效、精准。

走进绥滨水稻育秧大棚基地,播籽覆土一体机正匀速前行,一边精准地将水稻芽种播撒在秧床上,一边迅速完成覆土作业,整个流程紧密衔接、一气呵成,高效且精准。

这台播籽覆土一体机是今年农场引入的新型智能农机,搭载了先进的智能播种系统,能够根据预设参数,精准控制播种速度和播种密度,其配套的覆土装备也能自动调节覆土厚度,为水稻芽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绥滨农场始终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智能精量播种机、无人植保机、侧深施肥插秧机等各类先进农业设备,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一对一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助力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北大荒集团深入研判地区农业机械实际情况,常态化开展新型农机设备的引入、更迭与换代工作,逐步推动地区农机朝着数控化、智慧化、互联化方向发展,并秉持“新技术+新农机+新农人”的发展思路,稳步提升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与质量,全面赋能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新农机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北大荒的春耕图景将更加绚丽多彩,农业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新农艺落地  注入农业增效新动能

精准高效开展春耕生产作业还需坚持机艺适配、衔接发展,将科学之“光”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之“能”。晨雾还未散尽,查哈阳农场金星管理区旱田示范区里机车轰鸣,旱田播种作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玉米种子下地,滴灌管带的铺设、覆土一系列作业流程也同步完成。

前来参观的种植户魏凤芝用手轻轻拨开刚铺好的管带,仔细的用尺量着前后左右的距离:“你们看,这播铺一体就是好,管带行距控制在38厘米,这回水肥利用效果就更明显了,咱们快跟刘主任说一声也这样播种。”

“今年,我们在播铺一体的基础上又优化了方案,采取小流量轻减化设计,根据地形地质特点尽能可增大毛管单侧铺设长度和单元控制面积,减少支管密度和阀门数量,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金星管理区主任刘海龙介绍着今年春播生产的科技和狠活。

当前,查哈阳农场浅埋滴灌技术已实现水肥自动化作业,工作人员按照设计的水量肥量在手机上或者电脑上就可进行操控实行自动化轮灌。未来技术成熟后,将通过田间土壤传感器传递回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离子含量信息实现自动决策、智慧灌溉。

连日来,浓江农场各管理区利用晴好天气,高标准开展水稻本田平整地作业,并充分利用干、支、斗渠节制闸,采取截流和水泵抽取的方式拦蓄“桃花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今年,我们要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节水灌溉体系,对灌溉设施进行数字赋能,引进高效节水灌溉监测与控制智能及智能交互电子沙盘等设备,构建9个高效节水灌溉监测与控制站点,打造区域示范中心,以此为中心辐射全场60多万亩水田。”浓江农场副总经理张玉军介绍。

近年来,浓江农场依托青龙山灌区及其田间配套工程,积极推广水稻“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模式,在地表水灌区开展“地表水、地下水、雨洪资源”三水联合调度,井灌区采取“蓄住天降水、留住过境水、回归废弃水”三水联用,创新探索水稻全生育周期节水灌溉和灌溉水精准调度模式,通过综合节水措施的推进,大大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每年全场60余万亩稻田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北大荒集团持续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统筹发展高效智能节水灌溉,在水资源综合利用、节约保护等方面创新法、谋新路、开新局,为春耕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农时不等人,奋蹄赶春华。机器的轰鸣是奋进的鼓点,田间的绿意是信心的底色,在“科技活水”的浇灌下,北大荒这片承载希望的田野,正走出一条科技赋能,引领农业发展向“新”提质的农业强国之路。

(素材提供:唐宇楠 杨佳 李伟华 张莹 李昂 康灵宇 龚剑 张盈 洪道峰)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