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改革开放结硕果 砥砺奋进再出发——河南垦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0-07-27 作者:河南省农场管理局 来源:《新中国农垦改革开放40周年》 点击次数:12724

1948年3月,中共太行行署在太行南麓、沁水之滨的博爱县西南的磨头乡,建起了博爱农场,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国有农场,它标志着河南农垦事业的开始。70年风雨兼程,70年岁月如歌。目前,河南农垦共有国有农场91个,分布于全省17个省辖市、6个省直管县的69个县、市、区,其中省属农场2个,市属农场7个,县属农场82个。总人口15万人,土地总面积近50万亩,其中耕地35万亩。2018年,实现农垦生产总值21亿元,固定资产15亿元,实现利润2961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40年来,河南垦区砥砺奋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垦区和谐稳定,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农业“走出去”成效显著。目前,河南农垦已成为以小麦良种繁育、种猪生产为主产业的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河南农业企业走出国门的先行者。

一、40年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一)优势产业蒸蒸日上。农作物良种生产、生猪生产、农产品加工是河南农垦的三大支柱产业。黄泛区农场、许昌农场、民权农场、博爱农场是“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生产上严格实行“统一作物品种布局、统一供应大宗生产资料、统一职工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产品检测检验、统一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六统一”措施,建成了12万亩核心展示区,辐射近60万亩,年生产原良种10万吨,满足了全省小麦生产1/3以上的用种量,涌现出了“地神”“兆丰”“博农”“久丰”等种子知名品牌。拥有标准化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园2万多亩,有低温冷库300多座,贮藏量达10万多吨。“黄泛区”牌黄金梨连续三届荣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2017年又被评审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博爱农场、孟州市农场、许昌市农场是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黄泛区农场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农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为社会提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目前,全省1/3的农场、50余种农产品先后通过国家、省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黄泛区农场和浚县农场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称号。河南农垦拥有设备一流、管理先进的现代化万头猪场13个、5000头猪场20个。拥有3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占全省的1/2;年出栏生猪60万头,年供应优良种猪8万头,占全省种猪生产的1/10;年生产优质原种猪2.3万头,占全省的1/2;年出口生猪6万余头,占全省生猪出口量的1/4。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打造出了“豫竹”牌方便面、乳制品、饮料酒、酒精、DDGS蛋白饲料(酒糟蛋白饲料)、醋酸乙酯、β环状糊精等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了拥有粮食加工、乳品加工、饲料、果酒等20多个门类、产品达500多种的工业体系。品牌战略稳步推进。全省农垦有“地神”“绿原”2个国家驰名商标,“黄泛区”“泛农”“天鹰”“泛区”“兆丰”“诸美”“谊发”“精旺”9个河南省著名商标。

(二)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河南农垦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现有农业科研机构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者8人。每年开展专项课题研究200多项,近年来获国家、省科研成果奖100多项。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农业实用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秸秆还田、配方施肥、设施栽培、农业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全程机械化、玉米高产创建、小麦高产创建等9项重大农业技术措施覆盖率100%、应用率90%以上。河南农垦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单产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农垦前列;养猪业基本实现了猪舍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和猪深部输精、B超妊娠诊断、疾病综合防控、动物营养配合、无特定病原种猪精液等最先进技术的应用。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头母猪年育成出栏成猪数达23.1头,多次蝉联全国农垦生猪高产攻关冠军,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德政府畜牧业技术合作示范企业。近年来,河南农垦培育出了“泛麦8号”“泛玉5号”“许农5号”“兆玉10号”“神棉1号”等2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为种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南农垦工业企业自行研制或同大专院校、科研部门联合,开发出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博爱农场方便面厂开发的汤料、南阳市黄牛场开发的痢菌净粉、老王坡酒厂的节粮发酵技术、黄泛区缸套厂开发的化机缸套及修复技术、淅川制药厂研制的柴胡口服液、盐酸氟桂利嗪、佛波双脂注射液等,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获得了省、部科技奖。黄泛区农场2015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为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民生事业显著改善。河南农垦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民生事业也得以显著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0元,人均住房面积由过去的不足10平方米提高到40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体制,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农垦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28546人,参保率91%,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22312人,参保率100%。农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和办社会职能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企业和职工社会负担大大减轻。场部城镇实现了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泛区农场是河南省首批命名的5个“环境优美小城镇”之一,是3A级生态旅游区。

(四)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河南农垦在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同时,努力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农场通过实施良种繁育、机械化作业服务、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畜牧养殖、信息服务等场地合作共建模式,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黄泛区农场、博爱农场、许昌市农场、商丘市民权农场、武陟农场、鄢陵农场、汤阴畜牧场、社旗农场等以种子生产为依托,在周边农村发展联繁基地26万亩,每年向社会提供的20万吨农作物良种,可带动330万农户,使农民增收9.2亿元;销售的8万多头优良种猪,可带动1万多农户,使农户增收4.4亿元;农机外出作业,为农民代耕代种代收30多万亩,可使农民增收910万元;培训农工和农民3.7万人次;在农村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新技术,可使农民增收4.88亿元。黄泛区地神种业农业科学研究院常年坚持为农民提供优质配方肥料,免费为农民化验,登门进行技术指导,使配方施肥技术由农场走向了周边农村,扩展到周边20多个县市,每年使农民增加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环境优美的农场小城镇也吸引了周边村民到农场定居经商,各种公共设施方便了周边村民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生活购物、文体娱乐,农场职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周边的村民也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五)企业文化繁荣发展。农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活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编写《企业文化手册》,深入进行企业精神教育,让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主题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等群众性活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大职工群众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繁荣发展,河南农垦有多件作品荣获省、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黄泛区农场对中央党校五七干校旧址、王近山将军旧居、老场部旧址等进行了挂牌保护;投资600余万元建成的黄泛区农场场史馆,已被命名为周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科知识普及基地,成为传承农垦精神的重要基地和展示农垦形象的窗口。

(六)农业“走出去”成效显著。2013年,黄泛区农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始在乌克兰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建立了3个境外公司,在乌克兰租土地8万亩,发展奶牛养殖等产业;在塔吉克斯坦经营土地9万亩,开展了农作物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在塔吉克斯坦种植的小麦、玉米、棉花平均产量是当地农户的2倍以上,创造了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的最高纪录。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试验获得成功,打破了塔吉克斯坦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不仅彰显了河南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黄泛区农场在境外投资建设的两个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已被批准为省级农业对外合作园区,纳入商务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统计范围。

二、新时代砥砺奋进再谱华章

2017年5月10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河南农垦定位为“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区、新型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河南农垦的光荣使命和历史任务,为河南农垦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河南农垦必须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韧劲、攻坚拔寨的拼劲,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全力谱写河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当好新时代河南农垦事业的答卷人。

(一)着力推进农场企业化、经营规模化。以打造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为目标,由省政府批准组建的河南省黄泛区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努力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管理和监督机构,规范决策和管理行为。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薪酬体系,规范筹资投资、劳动用工、绩效考核、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等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营销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围绕主导产业,在确保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

(二)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以职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把农场现有的农业分场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子公司。建立健全农场与职工之间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培育农业综合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发展股份制、公司制、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形式,开展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农场与农场、农场与地方多种合作经营模式。逐步完善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和管理制度。

(三)创新农场国有土地管理方式。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
理,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农场土地严格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农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需要,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农场产业发展合理用地需要。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土地政策,对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临时存储等附属设施,农业生产相关配套设施,养殖项目等使用农用地的,按农用地管理使用,助推农场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场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利用河南省黄泛区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平台,发挥土地最大效益,通过土地资源优势开展产业合作。有序开展农场国有农用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试点。

(四)加快推进新型现代农业建设。按照《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调优种养结构,实施绿色兴农、品牌兴农、质量兴农,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作物种子和畜禽良种基地建设,发挥科研技术优势、基地优势、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种子生产,加大良种良畜繁育推广力度,打造现代种业航母。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参与郑州等大中城市篮子”工程,利用黄金梨、桃、葡萄、苹果等绿色品牌优势,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追溯;利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优势,规范投入品管理;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生物和物理防治,开展绿色优质高效专用粮食生产。打造河南省绿色有机果蔬、高端畜禽产品、优质专用粮食供应基地。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生猪、肉牛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夯实种养业核心地位,建设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资农技科技信息化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园,推进粮食晾晒、烘干、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建设,参与国家大宗农产品收储,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全面发展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利用农场生态旅游和农垦文化优势,建设现代农业体验、采摘、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发挥农场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优势,开展投入品统一供应、全程技术服务、质量追溯、实施订单农业;实行区域化单品种连片种植、单收单储,实现优质专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加工、储运操作规程;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打造自动化、标准化、可视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代耕代种、农资供应、农机农技服务等,为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五)发挥好农场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下大力气抓好黄泛区实业集团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塔吉克斯坦中塔(河南)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和乌克兰中乌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完善园区各项制度,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创优园区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吸引国内资本投资园区,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用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国际贸易;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农业境外投资的质量效益,最大限度规避对外合作的各类风险,提高农业技术在境外的推广力度和服务水平,发挥好在全省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河南农垦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在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更加有效地凝聚和增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中共同推进河南农垦的改革发展,在企业发展中同步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增强职工群众对农垦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