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厚植优势 彰显特色 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3-03-07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点击次数:82232

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围绕优质粮油、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生态畜禽等主导产业,厚植绿色发展优势,扎实做好资源集约、产地保护、科技创新、业态融合四篇文章,探索走出一条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注重机制创新,节约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健全耕地保护利用机制。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工矿复垦”三大工程,通过平整丘陵荒地,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充分挖掘后备土地资源潜能,拓宽补充耕地路径,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37个,先后引进社会资本22亿元,整治规模27万亩,盘活土地资源逾6.5万亩,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带动5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管机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全市重点项目管理和责任制考核,科学合理设计建设内容,实行田、土、水、路、林、技管综合配套,推动实现“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土肥沃”建设标准。截至目前,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8个,总投资7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61.3%。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大力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7个、水肥一体化示范点15处。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初始水权分配机制,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节水精准补贴,平均每年可节水672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总量逐年下降,亩均增产3%—5%,粮食年增产660万公斤。


二、注重源头管护,强化产地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示范基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健全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使用新型农药、现代植保装备,推行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技术,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等关键环节,建成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场280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5个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结合光伏基地高效农业项目,推进种、养、肥三产融合,构建农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推行“一收三分五化”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技术再生、肥料化、生物反应堆等举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全域推进建设100个秸秆集中收集点,推广秸秆直接还田14万亩,建设6家秸秆生物质有机肥生产企业,年利用秸秆转化为商品有机肥4万吨以上。


三、注重培育动能,提升农业绿色科技支撑。搭建绿色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设绿色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引进11位院士、3位长江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充分发挥“科创中国”试点市平台作用,积极对接中国农学会、山东省农学会等涉农学会,培育建设一批科技小院,搭建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科研+产业园+农技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形式,推进技术研发与农业生产融合互动。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机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积极搭建农机制造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接平台,发展适应山区丘陵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加强绿色科技服务指导。选聘农业专家到农业龙头企业任职指导,选派科技特派员实地示范绿色生产技术。充分利用农广校等阵地,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优良品种、节本增效、农产品保鲜和精深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培训。建立12个农业科技志愿服务工作站,落实农业科技志愿人员800余人,常态化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四、注重全链打造,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三带十区百园千社万户”工程,推动实现园区集中、主体集聚、产业连片,建成136个农业产业园区,园区连片经营面积达到16.8万亩。建设茶叶、百合、山楂等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引进培育高蛋白小麦、饲用玉米、优质甘薯等示范粮食作物新品种15个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强绿色农产品认证,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54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8个。实施名茶、名果、名菜、名粮、名药“五名”工程,新泰甜山楂、新泰芹菜等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打响。探索低碳发展路径。探索“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模式,建设农光互补示范基地,建成安装光伏板农业设施大棚1万余个,利用蔬菜设施大棚棚顶或棚间距建设光伏电站,实现“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绿色低碳发展。年实现发电收入5亿元,年产优质蔬菜6万吨,带动1.5万人就业增收。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