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23-05-15 作者: 来源: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8753

2023 年 5 月13日-15 日,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专题研讨会” 在北京首农香山会议中心召开。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李德发,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宁以及我国动物基因编辑育种专家、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150余位出席研讨会。

我国是畜牧养殖大国,家禽年饲养量达140亿只,猪饲养量超过10亿头,牛饲养量近1亿头。但因动物疫病引发的畜产品安全问题,致使我国畜禽肉制品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抗病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是解决此问题有效且环境友好的办法,是破解我国动物种源“卡脖子”技术难关、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次会议旨在加快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等层面,研讨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前沿及产业化问题,打造动物抗病遗传育种领域开放交流平台,为我国畜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北京首农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建彤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首农食品集团种业科技战略的承载与实施主体,首农股份坚持“科技立农,食安为民”的使命,聚焦发展动物种业科技,已经形成了以优质畜禽品种为核心的肉鸭、种猪、肉鸡、蛋鸡等多品类动物种业矩阵,在主要畜禽品类上拥有自主创新、自主种质和自主品牌,实现了动物育种技术从1.0到4.0的跨越。公司希望在重大抗病新品种产业化道路上,以开放的共性技术平台服务于畜牧产业。

李宁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在我国现代畜牧业的高速发展、人民不断提升的对动物营养的需求、以及环境承载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密度现代化畜禽饲养模式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养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高密度养殖模式的最大风险是诸如非洲猪瘟、蓝耳病、传染性腹泻等烈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因此,培育抗烈性病毒的畜禽品种成为了全球动物科技和育种公司竞争的制高点;基因编辑技术的诞生,为畜禽抗性培育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库。目前,这项技术要在动物育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需要在企业投资、企科合作催化技术、以及监管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尤其是在动物基因编辑方面,亟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商业化环境,使得我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育种技术能够加快产业化进程。

陈焕春院士在总结性发言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推动围绕“猪基因编辑技术抗病育种”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与交流,为推进动物基因编辑在抗病育种研究与产业应用方向的发展做出贡献,相信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对基因编辑与干细胞共性技术发展、突破我国种源“卡脖子”技术难关和畜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议期间,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要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郑海学等二十余位专家分别围绕动物分子抗病育种基础研究、技术方法以及基因编辑动物新材料创制等方面做交流发言;围绕分子育种最新成果、畜禽基因编辑抗病育种、基因编辑与干细胞共性技术、相关动物医学与免疫学新技术、新成果等研究方向做专题报告,展现了我国动物抗病育种放的深厚科研基础、丰富成果和应用产业化的巨大潜力。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