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质量兴农看农垦】守立德树人初心 担科教兴农使命

时间:2020-12-16 作者:耿丽雪、闻世宇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 点击次数:14734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农垦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壮阔征程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涉农高校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垦改革需求,突出服务垦区的办学特色,把北大荒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大课堂”、科学研究的“大基地”、社会服务的“大舞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垦区的能力和水平。学校依托垦区,服务垦区,围绕合作基地建设、各类人才培养、协同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智库作用等方面做好合作共建的大文章,把根牢牢扎在北大荒沃野上,以新风貌融入垦区,为推动北大荒垦区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培养知农爱农人才

“玉鹅模式”推广团队在青冈县开展科技扶贫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共和国史册辉煌壮丽的一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精神瑰宝。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垦区同根同源,既是北大荒精神创造者,也是践行者和传播者。一所大学的办学精神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历史的积淀,也需要实践的磨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建校62年来,始终将传承北大荒精神作为办学育人的自觉追求,融入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具有农垦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培育蕴含垦区特色和垦区元素的专业学科,打造熟悉垦区、热爱垦区、服务垦区、具有北大荒精神的师资队伍,传承北大荒精神文化,培养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现代农业人才。

查哈阳农场水稻“双侧双深”综合示范项目进行专家中期检查

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自觉承担起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发掘重任,将以北大荒精神为底色的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北大荒精神展示馆,深入发掘北大荒精神中的爱农兴农品格和育人功能。垦史垦情教育和北大荒精神教育,既是新教师上岗、新生入校的第一课,也是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依托“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垦区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开展返乡调查、垦区劳动等社会实践,设立“爱农就业奖学金”专项,引导广大师生走进农村、亲近农民、服务农业。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垦区50%以上的场处级以上干部、90%以上的技术骨干都出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校也因此享有“垦区黄埔”的赞誉。

大庆市林甸县宏伟乡宏伟村的狮白鹅繁育基地


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勇当科教兴农先锋

哈尔滨石油学院到八一农垦大学思政研修基地开展“北大荒精神”主题教育

在强农兴农的新征程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新机遇,从服务“三农”入手,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务实合作,努力做到“研究立地科研、产出益地成果、培养落地人才”,彰显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多年来,八一农大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农作物种衣剂”“叶面肥”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为龙江大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开创了我国大豆生产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典范,目前,这一技术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区大面积推广,增产大豆超过1000万吨,取得经济效益200多亿元。2020年10月,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等院所大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学校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团队的“米豆轮作下大豆三调一控高产栽培技术”,开展了大豆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实收计产,亩产达336.2kg,刷新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记录。

黄操军团队研发的全国首个多线全自动智能化水稻秧盘播种生产线投产,成功解决了疫情导致的垦区水稻生产人工短缺问题

同时,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水稻、杂粮、奶牛等农垦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需要,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开展全产业链联合攻关,努力“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产出了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栽培、商品鹅生态养殖、秸秆快速分解等一批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关键性技术成果。特别是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的生物法无污染制浆技术,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试验,实现了水稻秸秆变废为宝和高值化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展现出可观前景。疫情期间,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前进农场合作研发的全国首个“多线全自动智能化的水稻秧盘播种生产线”在前进农场上马。项目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化物料分配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了生产线高速、精准地传送基质土和种子,满足水稻用种量均匀、成苗一致同时播种,节省了大量人工,成功解决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垦区水稻生产人工短缺问题。

思政教学展演情景合唱《北大荒人的歌》


对接垦地发展需求 立足社会服务舞台

学生参观北大荒精神展示馆

2013年,学校获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服务黑龙江行动计划,重点在动植物育种、水稻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物联网、秸秆利用、玉鹅种养、农业信息化、物流管理、智库等方面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学校创新校地、校垦、校企、校农合作方式,与地方政府和垦区共建了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集技术创新与成果推广、品牌保护与价值提升、人才培养与职业培训、创业孵化与文化发展于一体的综合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北大荒”科技服务新模式。其中,“农产品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针对黑龙江省农产食品供应链中的全产业过程、关键环节和安全保障等技术难题,解决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链条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原料储运、安全检测、粮油制品加工以及成品储运销售等全程可溯源的问题;实现了对农产食品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过程的全程监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对商品信息和经营责任的追溯。

学校领导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

学校深化“高校+政府”“专家+农村”“技术+产业”校地合作模式,组建20余支科技服务团队和科技特派员队伍,在龙江、甘南、泰来、富裕、林甸、桦南、桦川等19个重点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坚持把专家送到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共建特色产业基地,力推技术转化落地,建设了青冈县狮白鹅、林甸县三月温室、齐齐哈尔管局马铃薯、肇州县新福乡香瓜等一批产业示范基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疫情期间,学校组织31名专家录制66部农技培训视频在学校和各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及黑龙江省“双实用”计划平台展播,向农户讲授农技知识,解决备耕生产的技术问题和困难。同时,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辐射面广、培训方式灵活等优势,采取“调出来提升、派进去指导、本地化培养”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各类型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服务人员近千人,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园艺服务团队进行“三月温室”推广与技术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三江考察时说:“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习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是激励,是动力,更是寄托在每名教育科技工作者身上的责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必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足教育科研,为垦区产业发展和龙江振兴贡献八一农大力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责任编辑:质量安全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