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简报2015年第12期

时间:2015-07-1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434

热作病虫害监测与防控简报

第12期

农业部农垦局(南亚办)                      2015年7月14日


近期应加强剑麻茎腐病的监测与防控 

    剑麻茎腐病是目前剑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各主产区均有发生。该病由黑曲霉菌引起,剑麻病株残体上的黑曲霉菌丝体是剑麻茎腐病的主要侵染来源,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雨水进行传播, 黑曲霉菌还可通过空气传播。
    6月份以来,我国海南、广东和广西三个剑麻主产区的气温一直攀升,广东地区温度高达28℃~37℃,海南地区温度高达28℃~39℃,广西地区温度高达27℃~36℃,且由于雨水频繁,易造成剑麻茎腐病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剑麻叶片钙含量低的麻园割叶及母株钻心、采苗更易感染剑麻茎腐病。因此,各监测站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关注本辖区内剑麻茎腐病的发生情况,并依据监测结果,指导麻农认真做好剑麻茎腐病的防控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病田及易病田(钙含量2.5%以下)需调整割叶期,原高温期割叶的病田推迟到11月中旬后(低温期)割叶。此外,于麻园大行亩撒施石灰75~100kg,以提高钙含量,促进抗性提高。
    2、病田及易病田需高温期割叶的,要在割叶当天进行割口喷药预防,药剂用40%多·硫悬浮剂100~150倍。
    3、停止母株钻心等有伤植株的一切田间作业,若采苗、起苗需当天消毒伤口,药剂同上。
    4、平衡施肥, 提高麻株抗茎腐病的能力。剑麻是喜钙作物, 同时钙有利于增强麻株的抗病力, 因此要重视施钙肥, 特别是发病麻田, 更应增施钙肥, 以提高植株的抗性, 不能偏施氮、钾肥。
    5、加强田间管理。采取适当控制割叶强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割麻技术水平等措施,避免或减少剑麻茎腐病的发生。 (剑麻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专家组提供)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