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40年回眸”:第二十次年会/第七届理事会(海口·2008)

时间:2023-02-1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1765

2008年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11月15~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刘成果,农业部原总经济师、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朱秀岩,研究会理事长魏克佳,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福平、王宗南、王义昭、汪占琪、任建新、迟中华、张成国、阮英梓、符孟彪、彭隆荣,秘书长贾大明出席了会议。全国农垦各垦区、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的代表119人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60多篇。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给会议发来贺信;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出席了会议,并就全国农垦的形势及2009年主要任务作了工作报告。会议由理事长魏克佳主持,秘书长贾大明作了会议小结。海南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参会并致辞。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根据研究会《章程》规定,依据相关程序,选举产生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及理事会领导组成人员。二是学术研讨与交流。代表们围绕“回顾总结我国农垦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绩与经验教训”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会期虽短,但内容丰富,效率较高,圆满地完成了会议日程。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按《章程》规定的程序换届选举,组建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

2008年11月15日,召开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首先听取秘书长贾大明所作的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二是宣读了农业部关于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换届选举的批复。贾大明就换届选举的原则、程序进行说明,并通过换届选举的唱票人、监票人、记票人提名。三是投票选举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会上发出选票119张,收回119张,其中有效票118张,弃权票1张,符合法定票数,选举产生163人组成的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四是宣布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成立,并召开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会上投票选举产生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理事会领导组成人员。分别发出选票119张,收回119张,其中常务理事选票和理事会领导组成人员选票各有两张弃权票,有效同意票符合法定票数。选举产生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48人,正副理事长、秘书长16人;五是魏克佳理事长就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发表讲话。六是审议通过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范芝、成德波为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七是秘书长贾大明部署了2009年研究会的工作。八是召开了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会议,讨论了2009年工作安排。


二、学术研讨与交流

本次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题是,回顾总结我国农垦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经验教训。有17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他们结合本垦区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经验、教训及未来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研讨与学术交流。

(一)取得的巨大成就

参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农垦系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借鉴农村改革和城市工业改革的经验,在农垦体制机制创新、结构调整、产权改革、分离社会职能、构建和谐垦区、弘扬农垦精神、创立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30年来,我国农垦系统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盈利水平、税收和职工收入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全国农垦工农业生产总值仅有85亿元,年亏损0.93亿元;职工年均工资486.5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8∶32.42∶9.58;粮食总产129.4亿公斤,亩产不到200公斤,粮食商品率30.8%;年上缴税2.57亿元。2008年,全国农垦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280亿元。从2002年以来,农垦连续七年实现生产总值增幅12%以上;2008年粮食年总产235亿公斤,亩产403公斤;粮食商品率达88%以上。2007年全国农垦实现利润86.31亿元,上缴税金126.91亿元。职工年均工资10756元。2008年全国农垦的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5∶37∶27.5。30年来,农垦系统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应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探索与实践。克服重重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以再创农垦事业的辉煌为己任,勇当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了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努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着力提升农垦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经营效益,着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特别是近十年来,农垦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工农业生产再创佳绩,经济保持健康增长,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改革顺利推进,农垦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势头。

(二)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和经验

农垦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农垦的区域性、社会性特征以及各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较大差异,对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与会代表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的代表认为,农垦改革的目标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管农垦企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要办社会,具有区域性、社会性等特征,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垦的这些特征将逐步弱化。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继续坚持政企合一是不利于农垦改革发展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倘若继续坚持政企合一,企社合一,是短视的,没有前途的。有的代表则认为,由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中国特色行政主导经济的状态短期内很难改变,农垦的存在离不开社会性、区域性的特点,政企合一、企社合一,内部分离,也许是农垦生存发展的体制需要。有的代表认为,农垦改革的目标方向不能简单地照搬现代企业制度,而应根据垦区和企业的实际进行。有的代表认为,垦区、企业间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与产品竞争能力间存在较大差异,改革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要允许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的探索和实践。无论垦区、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还是维持政企合一,或实行其他模式的改革,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都要允许去探索、去实践。关于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与会代表较为一致的意见是: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须认识到垦区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在坚持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各垦区应从各自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和实施方法,选择适当的时机,逐次推进改革;绝不搞一个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二是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必须考虑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涉及的面更广,难度更大,垦区间差异也将更加突出。为此,条件成熟的改革,可以加快推进;条件不成熟的改革,则要采取渐进的办法过渡,创造条件,等待时机,避免盲目推进,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垦区在推行改革时,必须做到统筹兼顾,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使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有机结合。也要考虑到职工的承受力。改革的措施需得到垦区与职工的认可和支持,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四是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成果。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个核心。只有让职工在改革进程中受益,能共享改革成果,广大职工才能真正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五是坚持融入市场经济和地方经济中。要不断破除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发展模式,自觉地融入市场经济中,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增加竞争能力;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地方区域经济规划中,在自觉为地方经济作贡献的同时,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支持。六是坚持弘扬农垦精神,保持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光荣传统,是农垦克服困难,增强竞争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源泉。

(三)教训与问题

内蒙古农垦代表认为,以往的有些改革照搬农村和城市工矿企业的模式,一哄而上,“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一些弯路。客观上使国有农场管理资源以及农工商一体的经营体系逐步瓦解,资源和资产分散流失。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区别被淡化,一方面职工要减负,土地收费要降低;另一方面管理成本增加,农牧场正常运行费用难以保障。上海农垦代表认为,在投资管理上,上海农垦曾有过深刻的教训,投资决策权一度下放乃至失控,曾造成重大损失。江苏农垦代表认为,企业改制不能一刀切。几年前,江苏垦区在改制过程中,场办企业几乎是“改光、卖完、退尽”,一批直属企业只保留参股地位,使垦区国有经济规模和总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未来农垦改革发展的主要障碍与问题,代表们认为,一是生产发展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挑战,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二是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三是国家和市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给农垦企业带来挑战和机遇。四是农垦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除自身的探索与不懈努力外,需要得到国家的配套政策和财力扶持。五是农垦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将影响农垦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六是人才断层和人才短缺是农垦发展的软肋。许多农场多年来未引进人才,农场本身的人才也纷纷外出,由此带来“10年后谁来当场长”的问题。农垦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后,人才断层和人才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领导讲话的主要精神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为会议发来贺信,对研究会年会及新一届理事会的组建表示祝贺,希望研究会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农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把研究农垦改革发展与“三农”问题、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决策服务;坚持从实践出发,挖掘基层的新创造、新经验,捕捉有趋势性的重大问题,增强政策理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为实践服务。

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指出: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困难重重。全国农垦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积极应对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紧紧围绕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发挥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带动作用的工作中心,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和股份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巩固建设大基地,扶持培育大企业,努力形成大产业,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和效益,保持农垦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当前全国农垦工作的特点是:在改革方面,一是农业经营体制继续完善,为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垦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三是分离农场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四是农垦社会保障逐步纳入属地统一管理。在发展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农业大企业在资源整合中得到发展、不断做强。三是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2009年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二是要发挥农垦在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农垦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进一步促进垦区公共事业发展。对研究会的工作,李伟国提出几点希望,一是希望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勇于突破、敢闯敢试的精神。二是希望进一步围绕当前农垦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加强研究,为新一轮改革发展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三是希望大家深入实践,加强调查研究。

理事长魏克佳指出,研究会作为农垦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为主的学术团体,如何在完成农垦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课题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新一届理事会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全国农垦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一届理事会要全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新时期农垦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调研,为农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献计献策。二是加强研究会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为企业和理事服务。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业务培训,培养更多的人才。四是继续办好会刊《中国农垦》。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