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一线来风

淮海农场:林下羊肚菌试种喜获丰收

时间:2025-04-07 作者: 来源:江苏农垦 点击次数:9636

三月的苏垦大地,春风和煦,淮海农场产业发展中心中山杉林间,一垄垄棕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飘散着菌菇清香。3月31日清晨,技术人员轻捻菌柄,将形似蜂窝的羊肚菌收入篓中,标志着淮海农场林下羊肚菌试种取得成功,也验证了区域性“林菌共生”生态循环新模式的可行性。

走进林菌复合种植区,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菌帽上的腐殖质。“今年我们将驯化的羊肚菌菌种播撒在中山杉树下,厚厚的松针腐殖土为其生长提供了养分,同时用小拱棚模拟山林间的环境湿度,我们的探索算是见到成果了。”技术员李博手持环境监测仪,道出了林下羊肚菌种植的成功密码。作为世界公认的“种植难度天花板”,羊肚菌对光照、土壤、温湿度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曾让无数试种者铩羽而归。淮海农场依托省农科院技术支持,除常规大棚大面积种植羊肚菌外,将林业管护与食用菌栽培深度融合,构建起“遮阳网+喷灌系统+智能监测”的精准调控体系,在中山杉树林间架起现代化种植的创收“温床”。

行走在林下菌垄间,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顾明辉算起了“生态账”:“每亩林地可采收半野生鲜菌200斤,按当前野生菌市场价2/3的价格即每斤90元计算,亩产值达1.84万元,还可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节省传统设施搭建成本80%以上。”他随手在地上拿起一块基质包继续说,“采收后的菌渣就地转化为有机肥,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升,加速树木生长,可实现经济林增值与食用菌创收双赢。特别是菌种厂建成后,菌棒基质可将农场稻麦秸秆与秕谷、豆粕进行配比,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成本省了,效果却‘大发’了。”

这场“林菌革命”在不断探索中引发了链式反应。首批采摘的野生羊肚菌将被送往检测中心进行成分检测,重点分析菌体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申报绿色农产品认证,并联合科研机构探索即食菌汤、冻干菌粉、微量元素提取等深加工产品开发项目。

清晨的薄雾逐渐褪去,中山杉新叶与菌田黑土相映成趣。在这里,淮海农场5亩“林菌共生”试验地却诞生了创收奇迹,这不仅是对传统农业时空格局外的探索,更是在苏垦大地上开辟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黄金赛道”。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