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厄瓜多尔的香蕉业

时间:2006-06-2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171

       一. 厄瓜多尔香蕉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厄瓜多尔香蕉业的历史 
      厄瓜多尔香蕉久负盛名,享誉世界,其在沿海地区的种植和出口可追溯到殖民时期的十八世纪。香蕉作为厄瓜多尔的一种产业始于二十世纪。厄瓜多尔的“可可繁荣期”于二十年代末由盛至衰逐渐结束,原来用于可可种植的部分土地转产香蕉种植,使厄瓜多尔香蕉第一次在种植规模和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扩充和提高。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厄瓜多尔香蕉业开始步入一个高速发展期:1948年中美洲传统香蕉生产国因受病虫害的影响,香蕉产量大幅下降,难以满足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经营香蕉的跨国果品公司转道寻找新的香蕉货源。一些大的跨国果品公司将目光集中在厄瓜多尔已有一定香蕉种植基础的沿海地区,那里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香蕉种植的优越条件: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政府鼓励香蕉生产和出口的政策及在金融、信贷等方面对中小香蕉生产者给予的实际支持,这些都促进了厄瓜多尔香蕉业的蓬勃发展,近十年持续发展的结果使厄瓜多尔一跃取代中美洲诸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香蕉生产国和出口国。与此同时,香蕉生产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厄瓜多尔的经济增长,使厄瓜多尔经历了史称“香蕉繁荣期”的快速发展阶段。 
      50年代末期随着中美洲各国香蕉生的逐渐恢复,厄瓜多尔香蕉的国际市场空间有所缩减,厄香蕉业开始出现生产过剩问题并不断受其困扰,加上由于前十年中香蕉生产的迅速增长造成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以及香蕉病虫害也对香蕉种植带来很大影响,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厄香蕉的发展速度。尽管如此,厄香蕉业仍保持着不断增长的势头,至六十年代末一直是厄瓜多尔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和第一大出口产品。 
      自七十年代厄瓜多尔发现并开采石油,石油的生产和出口超过香蕉业,进入厄“石油繁荣期”,在厄国民经济中占据首要位置,厄香蕉业就与石油业共同成为厄瓜多尔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尽管一直受着生产过剩的困扰,九十年代厄香蕉业出现新的种植和出口高峰,香蕉种植面积、生产及出口比八十年代末均提高三倍,其中最高年份年总产量接近750万公吨,出口达456万公吨,出口额13.27亿美元,占厄国民生产总值5.62%,出口总值的25.46%,创厄香蕉生产和出口历史新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虽受生产过剩,美元化使厄国内生产和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国际香蕉市场容量趋于饱和及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影响,厄瓜多尔香蕉的出口有所下降,但随后开始恢复,厄香蕉种植、生产和出口都保持着相对稳定,并更趋于理性化,在厄国民经济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厄香蕉业的现状 
       1. 厄瓜多尔香蕉种植面积、产量、规模及分布情况 
       自九十年代初至今十几年间厄香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波浪式上升。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厄其总种植面积由9万公顷增长到21.9公顷(2003年),1995年和2001年曾分别达到22.8公顷和22.9公顷。2003年香蕉总产量为561万公吨,1997年曾达750万公吨。从地理分布上看,香蕉种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奥鲁罗省(EL ORO)、里奥斯省(LOS RIOS)和瓜亚斯省(GUAYAS),2003年上述三省的种植面积占厄全国种植面积的92%,分别为30%、32%和30%,其他三个产蕉省份卡尼亚尔省(CAÑAR)、科多巴克西省(COTOPAXI)和埃斯梅拉达斯省(ESMERALDAS)占8%。 
       根据厄农业部主管沿海地区副部长办公室统计,2003年厄瓜多尔共有香蕉种植园6190个,其中5295个种植面积为1-40公顷。平均11公顷左右的小种植园,占厄总种植面积的41.4%;种植面积50-100公顷,平均63公顷左右的中等种植园686个,占总种植面积的28.5%,209个为平均面积在220公顷以上的大种植园,占总种植面积的30%。 
       按省份划分,奥鲁罗省(EL ORO)占整个香蕉种植园数量的46%、绝大多数为小种植园;里奥斯省(LOS RIOS)占14%,集中了厄的大种植园;瓜亚斯省(GUAYAS)占31%,大、中、小种植园均有。 
从香蕉种植结构看,拥有1-20公顷蕉园的种植园占总种植者数量的70%,只占香蕉生产和出口总量的16%,而占3%的大种植园香蕉生产和出口达总量的45%。 
       2. 香蕉种植技术水平和产值等情况 
       近年来,厄瓜多尔香蕉业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按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厄国内香蕉种植园可分为科技蕉园、半科技蕉园和非科技蕉园三类,九十年代期间,其科技蕉园、半科技蕉园的种植面积占全国香蕉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分别由24%和12%提高至71%和18%,非科技蕉园的比例随之大幅下降。 
      厄瓜多尔香蕉业的生产率有多样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这取决于种植面积、地理位置、生态条件以及蕉园的基础设施、排灌质量、施肥周期、田间管理和养护、蕉树的适时修剪、清理、空中喷洒药物和对劳动力的有效管理等诸多因素。 
       一般情况,其科技含量、蕉园的面积和规模与每公顷产量都有密切关系,种植面积在60公顷以上规模化生产的蕉园科技化程度高,其产量也较高,而10公顷以下的蕉园科技含量较低产量相对也低。按厄农业部统计,科技蕉园平均每公顷/每星期产蕉35.6箱(18.14公斤/箱),每公顷出产36.12公吨/年;半科技蕉园平均每星期/每公顷产蕉24.6箱,25.19公吨/公顷/年,而非科技蕉园每星期/每公顷产蕉21箱,平均21.33公吨/公顷/年。据厄农牧业统计和信息系统(SIGA)第三次农牧业普查统计分析,厄2003年香蕉种植园平均每年每公顷产蕉29.8公吨,这一产量低于哥伦比亚(31公吨/公顷/年)和哥斯达黎加(42公吨/公顷/年)。 
      从地区分布看,里奥斯省(LOS RIOS)和瓜亚斯省(GUAYAS)的香蕉出产率相对较高,而奥鲁罗省(EL ORO)的香蕉出产率则比较低。 
      厄瓜多尔香蕉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其总产量的85%销往世界各地,国内消费只占总量的15%,其中1/3用于家庭最终消费,另外10%中的43.1%用作喂养牲畜的饲料,33.8%用于制作各类食品的原料。 

       二. 厄瓜多尔香蕉业的比较优势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厄瓜多尔香蕉业的比较优势 
       1. 自然地理、土壤、气候条件 
       厄瓜多尔地处南美大陆西北部,赤道横穿其境,西部沿海平原地区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周年气温较稳定,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其海域是太平洋冷暖海流的交汇处,延绵海岸线几乎不受台风袭扰,因而具备了发展香蕉等热带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科学的种植、生产、管理方法 
       近六十年大规模的香蕉种植、生产和出口,厄瓜多尔在因地制宜发展香蕉产业方面,包括种植、采收、保鲜、包装、运输与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科学方法和经验。 
      (1)厄瓜多尔以大规模集约化发展香蕉生产,将庄园连片种植香蕉。多数由几个公司组成集团进行运作,实行品种、田间管理、产品质量、品牌和销售的“五统一”策略。组建相关的服务公司:如肥料公司、纸箱公司、香蕉粉加工厂、牧场、鲜牛奶加工厂、销售公司等,与之配套,形成产业链,实现农工贸一体化。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次果加工成香蕉粉等营养食品,或作为精饲料之一直接喂牛,实现转化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2)采用多造蕉的栽培方式,长期连作,生产周期长达几十年,一年四季都有香蕉上市,形成常年的香蕉生产基地。既有助于蕉园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又利于长期占领和开拓市场。厄瓜多尔还通过科研,解决了长期连作所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和病毒危害等三大技术问题。 
      其生产基地还通过建设a)能及时排除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或减轻水害和旱季时能保持土壤湿润的喷灌节水技术的排灌系统;b)与包装房和公路连接,便于果品和生产资料运输、四通八达田间道路系统;c)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植被自然生长及便于控制病虫害的蕉园隔离带、隔离区;d)均匀分布于蕉园的采收运蕉索道;e)配有包括采后处理和包装所需的相关设施的包装房等五个方面的基础设施,保证整个蕉园规划和相关设施都符合世界雨林联合会的环保标准。 
      (3)在香蕉生长期间采用科学方法管理蕉园,对香蕉果品:a)有针对性的定期配方施肥;b)合理使用符合ISO14001标准的农药,使果品农药残留量符合出口标准;c)适时套袋护果,力求生产高质量香蕉。 
      (4)注重采收与采后处理,对可采成熟度、无伤采果、抹花、脱把与清洗、区分等级、喷药保鲜、分层装箱以及及时冷藏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以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符合出口要求的果品。 
       (5)厄香蕉业还凭借着在香蕉种植传统、基础设施、管理经验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等优势致力于无公害、绿色、有机香蕉的种植和出口并不断扩大规模,以适应各香蕉消费国对进口食品、水果等产品不断提高的限制和要求以及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情况 
       作为支柱产业的香蕉在厄瓜多尔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自五十年代起就一直是厄瓜多尔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其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超过200万个,占厄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16%。1995年至2004年香蕉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保持在3.35%--5.93%之间。 
       2003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占农业产值的60.18%;占初级产品出口的26%;占非石油产品出口的33%;占石油以外传统出口产品的66 %。 
       2004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8%;占农业产值的54.33%;占初级产品出口的16.99%;占非石油产品出口的29.08%;占石油以外传统出口产品的60.12 %。 
      香蕉业还带动其它如海运和陆运、纸张和纸箱包装、塑料、农业化工、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整个厄瓜多尔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国际香蕉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厄香蕉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一) 世界香蕉市场的发展趋势 
       香蕉是国际市场水果交易中最主要商品之一。其交易量为世界水果交易量之首,交易金额排名第二。香蕉的国际市场呈以下特点: 
      1.世界香蕉种植、生产和出口高度集中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产蕉国共有123个,香蕉总产量在5500-5800万公吨,前10个产蕉国生产世界香蕉总量的75%,印度(25%)、厄瓜多尔(9%)、巴西(9%)和中国 (8%) 四国的香蕉产量超过世界香蕉总产量的5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是世界香蕉的主要产地,到九十年代这一地位被亚洲国家所取代。 
       世界香蕉交易总量在1300--1470万公吨,占世界香蕉生产总量的25%,金额35--40亿美元,仅拉美国家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香蕉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75—80%,世界主要香蕉出口国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菲律宾和哥伦比亚集中了世界出口总量的2/3,1998--2002年间厄瓜多尔香蕉出口占28%,哥斯达黎加占15%,菲律宾11%,哥伦比亚10%,危地马拉6%,世界其它国家占30%。 
       2.香蕉进口业相对集中并具地域化 
       香蕉主要消费地区分为:欧盟及东欧国家、北美地区、东南亚国家、南共体国家及智利等,欧盟、美国和日本就占世界香蕉进口总量的65—70%。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占总量的16%左右。 
香蕉的进口相当具地域化,这一趋势是由香蕉的运输成本、成熟时间以及进口国的政策等因素决定的,如中南美洲的产蕉国可无需配额和关税向美国市场供应香蕉,欧盟国家主要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希腊、葡萄牙、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其它国家进口。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是日本和中国等亚洲国家香蕉的主要供应国。 
       3.世界香蕉产量超过需求量,国际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 
        过去十年间,国际市场对香蕉需求平均年增长率为1.9%,而其产量则以年2.2%的速度增长。由于香蕉生产增长速度快于需求增长速度,九十年代末以来国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其直接影响国际市场香蕉的价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05年国际市场香蕉价格已下跌了18—25%。 
      4.国际市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香蕉的需求增长迅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档次也在提升,为此,水果中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香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每年世界有机香蕉的消费量已达23万公吨,占香蕉交易总量的2%。据专家预计,从现在到2010年,这种无公害、绿色、有机香蕉的消费量将增长52%,达35万公吨,世界主要产蕉国都致力于这种水果的种植和出口,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加是有机香蕉的主要供应国,每星期向国际香蕉市场供应160万箱有机香蕉,厄瓜多尔排行第二,供应12万箱/星期,以下依次为秘鲁和哥伦比亚每星期分别出口2.5万箱和 1.5万箱。有机香蕉的市场为欧盟和美国,每星期分别进口12万箱和8万箱。 
       5.少数跨国果品公司垄断国际香蕉市场 
      香蕉的国际市场为极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所控制,1997年世界最大的3家公司:DOLE FOODS(美国)、CHIQUITA BRANDS(美国)和FRESH DEL MONTE(智利)经营世界香蕉出口总量的65%,厄瓜多尔NOBOA和FYFFES (爱尔兰) 分别占6—7%,目前上述5家公司集中了世界香蕉交易量的90%。国际香蕉市场呈垄断特点。 
      (二) 厄香蕉种植和出口在世界香蕉市场的地位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厄瓜多尔一直是世界上香蕉第一大种植、生产和出口国,自九十年代,亚洲的印度香蕉业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世界香蕉种植和生产第一国,其香蕉主要供国内消费,很少出口,为此,目前厄瓜多尔仍保持世界香蕉出口第一、种植和生产第二大国的位置。厄香蕉种植和产量均占世界总种植面和产量的9%左右,出口数量和金额占世界香蕉出口总量的20%以上,最高年份接近30%,起着左右国际香蕉市场的作用,今后还将继续主导和引领国际香蕉市场。 

       四. 厄瓜多尔香蕉的出口情况 

      (一)厄香蕉出口情况 
      1.2005年厄全年香蕉出口总量 
       2005年厄瓜多尔香蕉出口数量为484万吨,出口额为10.86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2004年增长2.99%和 6.05%。 
      2.1995-2004年厄香蕉出口情况 
      十年间,厄瓜多尔香蕉出口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厄香蕉出口最高好年份1997年较1995年曾增长55%,2004年较1995年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22.41%和19.49%。 
      3.厄香蕉出口国别地区情况 
       厄瓜多尔香蕉出口到世界40多个国家,其主要传统市场是欧盟和美国,输往这两个市场个的香蕉占其香蕉出口总量的1/2至2/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8--2002年间欧盟占厄香蕉出口的34%,美国占29%,日本占7%,俄罗斯占4%,中国占3%,加拿大占3%,其他国家占20%。 
       2004年出口欧盟国家占其出口总量的42%,其中意大利26%,德国10%,比利时6%,出口美国和俄罗斯各22%,其他40个国家占14%。
       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近年来,厄瓜多尔对其香蕉传统市场美国的出口在逐年下降,90年代初厄瓜多尔向美国出口香蕉2.73亿美元,占其香蕉出口的58%,2004年出口美国2.25亿美元,下降17.58%,只占22%。对欧盟国家的出口稳步增长,对俄罗斯及其他东欧国家出口增长较快,1999年厄向俄罗斯出口香蕉5640万美元,到2003年出口2.31亿美元,增幅309.6%;厄瓜多尔的另一个传统市场日本的出口降幅较大,1999-2003年香蕉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30%和23%。
       4.厄香蕉出口企业情况 
        厄瓜多尔香蕉出口主要通过国内出口公司和跨国公司完成的,并且相当集中。根据厄瓜多尔中央银行对外贸易统计,1990年厄瓜多尔有130家公司从事香蕉出口,其中最大的7家公司的出口占厄香蕉出口总量的52%,到了2001年160家公司出口香蕉,前7家就占71%。近几年厄瓜多尔前10家出口公司香蕉出口量仍占厄香蕉出口总量的70%以上,2003年香蕉出口前10家企业是EXPORTADORA BANANERA NOBOA S.A.公司(21%);  UNION BANANEROS ECUATORIANO S.A.公司(15%);KIMTECH S. A.(ECUADOR)公司(10%); REY BANANO DEL PACIFICO S.A. 公司(8%);BANDECUA S.A. CIA. D’ DESAROLLO BANANERO D’ ECDOR.公司(6%);CIPALCORP. INTERNACIONAL PALACIOS S. A.(ECUADOR)公司(5%);EXBANECUA S.A.(ECUADOR)公司(3%);BANAFRESH S.A.(ECUADOR)公司(3%);FAPROBAN FAMILIA PRODUCT. DE BANANO(ECUADOR)公司(2%);SUFRUTA S.A.公司(2%)上述十家公司香蕉出口约8. 4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6%左右。
      5.厄香蕉对华出口情况 
      香蕉曾是厄瓜多尔主要对华出口产品,也是中厄双边贸易的支柱。在我开放水果市场后的几年里对厄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厄香蕉曾大量进入,在国内市场上以果粒硕大饱满、甜度适中可口、保鲜期长而著称。1996年,香蕉进口24万公吨,进口额达6887万美元,约占厄香蕉出口总额的7.5%,占厄对华出口总额的75.12%,双边贸易的52.57%;1997年是中国进口厄香蕉的最高年份,共进口34.2万公吨,金额9255万美元,占厄香蕉出口总额6.97%,对华出口的92.61%,双边贸易的58.87%。2000年进口22.6万公吨,总值7427万美元;分别占其香蕉出口总额、其对华出口和中厄双边贸易的9.04%、92.27%和47.92%。 
       自2000年厄瓜多尔开始试行货币美元化,厄香蕉出口成本大幅上升,我国内不少公司转从其它亚洲国家进口,加之我国内香蕉扩种并增产,对厄香蕉需求减少,2001年从厄香蕉数量开始大幅减少,至2005年进口不足100万美元。
      (二)厄瓜多尔香蕉出口环节及出口包装规格情况 
      1. 厄瓜多尔香蕉出口环节 
      厄瓜多尔香蕉种植到出口的生产贸易链相当复杂,涉及生产商、中间商、出口商、跨国果品公司、进口商、批发商和最终消费者等较多环节,厄瓜多尔除了NOBOA公司以外,其他无论是生产商、中间商还是出口商都不能真正将其香蕉直接出口最终消费国,而只是运至港口交给跨国果品公司,由其完成后半段香蕉真正的国际交易,厄生产和销售产业链至此中断,这种多环节、不完整的产业链条即不利于维护香蕉种植着的利益,又影响出口价格的提高。 
      2. 出口包装规格 
      厄瓜多尔的香蕉出口一般是纸箱包装,然后在产地或港口装集装箱再装船运往世界各地。其具体包装规格和重量是按国际市场和消费国的要求而定。一般销往国际市场的香蕉其重量按磅计算,纸箱包装具体规格有7种,重量分为5种规格,具体如下:BBBM/15磅,25.27/28磅,208/31磅,208CH/31磅,22XU/43磅,22XUCS/50磅,115KDP/50磅。 

      四.厄香蕉业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一)香蕉生产过剩与国际市场容量间的矛盾给厄带来困扰 
      自九十年代初,世界香蕉种植和生产的增长高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加之世界香蕉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种植和出口香蕉的行列,加剧了世界性香蕉生产的过剩,这种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厄瓜多尔,随着香蕉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和生产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虽然其出口也呈上升趋势,但赶不上产量的增长,厄香蕉生产过剩的比例最高年份达40%。近年来,厄政府采取一些措施,这一比例降至2003年的15%,在国际香蕉市场供过于求的大环境下,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有待时日和更有效的措施。 
      持续多年的香蕉生产过剩的局面直接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的连年下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1995--2005年间国际香蕉市场价格下降18--22%,厄瓜多尔香蕉出口价格也一降再降,2004年较1997年出口平均价格由290.08/公吨降至217.8/公吨,降幅33.51%,为此,当年出口数量虽然增长2.95%,收入却减少29.66%。随着出口价格的降低,厄香蕉国内收购价格和香蕉种植者的利益不断受到冲击,引发香蕉种植者与出口企业之间的矛盾。 
      香蕉业是厄瓜多尔的支柱产业,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自九十年代起就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对香蕉业的发展加以引导和调控。 
       1.出台政策,加大限制香蕉种植面积增长的法律执行力度,鼓励出口,引导种植者减少和控制增加种植面积。 
       2.颁布《香蕉法》规定香蕉最低收购价格(PRECIO MINIMO DE SUSTENTACION PMS),并授权厄农业部和外贸部根据国内收购季节和国际市场行情进行定期调整,对缓解厄香蕉种植者与出口企业在收购价格方面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 
      3.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对外加强厄香蕉的宣传和推广,巩固和恢复传统市场,同时开拓新市场,以期从生产和市场两个方面解决香蕉出口价格下降的问题。 
      4.采取一些措施,探讨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产销连,以更直接的方式,在适当的季节增加出口量,改善出口价格连续下降的现状。 
      5.鼓励无公害的有机香蕉的种植。这不仅有着对保护生态环境、保育土壤品质、资源循环利、增加生产收益、满足消费需求、永续蕉业经营等多项功能和作用,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也较普通蕉要高很多。厄瓜多尔利用其在香蕉种植、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优越的水土气候等条件逐步扩大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和出口数量,据专家分析有望在2010年成为有机香蕉的第一供应国,通过这一举措达到提高国际售价和增加总体收益的目的。 
      (二) 厄货币美元化对香蕉业的冲击 
       五十多年来,厄瓜多尔一直保持着世界香蕉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除了其沿海地区非常适宜香蕉种植的自然气候条件外,国内劳动力和燃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低廉,颇具竞争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 
      自2000年厄瓜多尔经济实施美元化后,厄瓜多尔原来在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燃料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已荡然无存。特别是与地理位置比其有优势的中南美洲其他主要产蕉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相比,厄目前的优势只剩其适合香蕉种植的土壤、气候等天然条件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和管理了。 
       厄瓜多尔中央银行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初,美元化施行前厄瓜多尔消费价格指数为448.7,生产价格指数为722.5,五年后的2004年底分别上涨至1235.8和1508.1,增幅高达275.4%和208.4%。 
       五年来,美元化对厄经济作用已基本得到充分显现,利弊参半,经济学家对此也褒贬不一,各有各的理论、分析和说辞。但有一点:即厄各个行业的成本增加是公认的。美元化后,香蕉业的生产要素全面上涨,直接和间接劳动力分别增长80%和40%,、化肥、农药等增加20—60%不等,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上涨10%以上,燃料及运输成本增长50—75%,使香蕉生产成本较前平均增幅在40%以上(详见附表:4),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厄瓜多尔香蕉业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南美洲另两个主要产蕉国,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的货币比索和科朗对美元分别贬值49.52%和37.12%,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两个国家包括香蕉在内的出口产品竞争力。相比之下,厄在国际香蕉市场上一直处于竞争劣势, 厄香蕉出口2000年和2001年连续2年较99年下降16.19%和10.39%。 
      尽管如此,厄瓜多尔香蕉业和政府一直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美元化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国际香蕉市场直接参与度,实现了美元化的较平稳过渡,2002年香蕉出口恢复至美元化前的水平,此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2005年香蕉出口比美元化前的1999年增长了16.30%,继续保持香蕉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五.厄瓜多尔香蕉业前景 

       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来形容厄瓜多尔香蕉业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因为厄香蕉业在世界香蕉市场上仍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大的趋势看,今后还将主导和引领世界香蕉市场。一方面,由于过分的竞争产生香蕉世界性的生产过剩问题,进而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又引发厄国内收购价格下挫,使香蕉种植者利益受损,这一系列的问题较复杂,涉及面又广,不是哪一个国家采取单边行动和措施就能解决的。这种情形将还会继续存在并有扩大之势,另一方面,尽管厄政府和香蕉业已经采取了措施,但厄香蕉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成本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并随着厄通货膨胀的加剧而继续上涨,厄香蕉业还将继续承受来自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和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夹击。 

       六.对中厄香蕉经济合作的有关建议 

       (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内水果市场进一步呈多样化趋势,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香蕉的消费量也随之增长。厄瓜多尔香蕉品以其品种优良、质量上乘,在我国有很高的认知度,几乎家喻户晓。近几年,厄瓜多尔香蕉业调整策略,逐步摆脱美元化给其带来成本飙升,竞争力下降的困境,适应国际香蕉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和需求,以灵活的方式和颇具竞争性的价格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我们可利用这一契机,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鼓励和组织相关企业适当恢复和扩大从厄的香蕉进口,这样即适应国内水果品种多样性的需要,又能满足国内 对香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建议政府从政策上予以适当照顾和引导,以努力缓解双边贸易不平衡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的影响。  
      (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开始规模种植香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05年我国香蕉种植面积有15-20万公顷,占世界香蕉种植总面积的8%左右,与厄香蕉种植面积相仿,但在香蕉品种、种植、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产量和出产率、生态环保等方面与厄瓜多尔有着相当的差距,厄在这些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且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可资借鉴。我有关部门及各产蕉省要有计划地加强与厄香蕉界人士的联系, 进行多层次、全法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良品种、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优化香蕉生产结构、提升科技含量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香蕉业的健康发展。 ?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