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国企使命】广东农垦:全力当好现代农业“国家队”

时间:2021-07-23 作者: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点击次数:14031

“我爷爷种胶,我父亲割胶,到我这代,还是和天然橡胶打交道。”休假结束后,广垦橡胶(沙墩)公司经理陈欢即将重新回到泰国的工作岗位上。谈起一家人与农垦、与橡胶的情缘,他感触良多。

像陈欢这样的“垦二代”“垦三代”,在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农垦”)还有很多。从莽莽丛林出发,怀揣为国植胶的初心,广东农垦披荆斩棘、向阳而生,历经70年岁月,如今已发展成为涵盖天然橡胶、剑麻、糖业、乳业、畜牧、粮油、旅游、置业、金融、物流、营销等多个领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国内外同步开拓的国际化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忠实履行着战略资源保障者、现代农业引领者、乡村振兴践行者的时代使命。

“突破北纬17度”开辟天然橡胶事业

自创建之初,红色基因便深深融入广东农垦的血脉之中。1951年11月,为打破当时西方国家对天然橡胶原料的垄断和封锁,华南垦殖局成立。1952年,政务院和中央军委抽调2万多名官兵组建2个林业工程师和1个独立团,参加华南垦殖局橡胶垦殖事业,南泥湾军垦火种被播撒在了华南大地上。

当时,国际学界普遍认为,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巴西三叶橡胶树不适宜在北纬十七度以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然而,肩负“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重任,农垦人没有任何退路。

橡胶垦殖不同于普通的农作物开荒种植,是一项需要有科学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的工作。华南垦殖局确定首先开发雷州半岛和海南平原地区。从1952年7月开始,共有25万民工、2万多指战员、2000多名干部及科技人员及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垦殖工作,克服台风、洪涝甚至林间猛兽等多重威胁,让一棵棵橡胶树扎下根来。

到1965年,原是荒地丛林的大片土地上,农垦种植的橡胶树累计达189.27万亩,其中开割面积71.98万亩,干胶总产达1.61万吨。1984年7月,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橡胶育种采胶生理科学会议上,在广东省农垦总局科研人员将关于橡胶树在高纬度培育生长的总结性科学论文宣读完毕后,台下响起如潮掌声。广东农垦“突破北纬17度”的壮举,获得世界认可。

在广东农垦人眼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是尊重科学、严谨细致的态度,靠的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靠的是广东农垦始终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外再造新广垦”主动开拓国际市场

如今的广东农垦,已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逐步提升。这得益于广东农垦在中国农业“走出去”进程中下的一招先手妙棋。

早在上世纪60到90年代,广东农垦便多次承担国家交给的援外任务,在亚非等多国家开展了20多个项目。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之后,广东农垦围绕“海外再造新广垦”的战略目标,对外合作模式从完成对外援助任务向主动开拓海外市场转换,以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大力推动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发展。

如今,广东农垦海外业务分布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贝宁、加纳等国家,投资建设了47个生产经营项目,累计投资总额27.5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仅天然橡胶产业一项,广东农垦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每年创造税收4000万美元。

未来,国际化是广东农垦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就在上个月,1400箱“红土金菠”从湛江起运出口新加坡,这是广东农垦优质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取得的又一突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度开展对外合作,坚持共建共享,当好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广东农垦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入广东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供给

时代不断赋予广东农垦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依托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蔗糖、剑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菠萝优势产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广东农垦引导周边农户种植优质菠萝、高产甘蔗、红心火龙果等,其中仅广垦糖业集团便带动周边农村种植甘蔗60万亩以上;参与组建广东种业集团,垦区每年向地方供应优质种苗1000万株以上;建设生猪优势产业集群,与新希望、牧原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助力广东生猪稳产保供、转型升级。

作为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新增参与主体,广东农垦推动近3万亩符合条件土地列入《广东省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并高质量实施。广东农垦还与省能源集团合作建设葵潭、织篢农场等光伏复合项目,为优化广东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农垦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糖粮油、肉菜果等食品板块生产结构,全力当好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食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同时,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美丽垦区,深化国企和农垦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