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40年回眸”:第十六次年会(哈尔滨·2002)

时间:2023-02-0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2206

2002年8月12日-14日,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研究会理事长曾毓庄,常务副理事长于彤,副理事长王家旭、洪金波、陈少平、张绪根,秘书长贾大明,以及农业部、司法部和部分垦区共35个单位的5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调研报告45份。农业部农垦局局长魏克佳出席了会议,并就当前农垦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作了重要报告。曾毓庄理事长作了会议总结,并对研究会今后的研究课题和其它工作作了布置。会议期间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通过了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增补名单,讨论了研究会换届选举事宜。与会代表围绕我国加入WTO后,农垦面对挑战和机遇,如何制定发展对策,如何构建农垦新型法人主体地位,如何进行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现纪要如下。


一、当前农垦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魏克佳局长在报告中通报了当前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形势。总体形势乐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垦经济稳步增长,1-6月全国农垦GDP同比增长7.08%,增速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2.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上半年全国农垦工业盈利5亿多元,大大超过上年全年盈利2.1亿元。预计今年全国农垦系统有望扭转多年来的亏损局面;3.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在种植业上调减压缩了低效风险作物比例,增加了高效低风险作物种植比例。畜牧业特别是乳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经济发展作用不断增强;4.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5.农业生产势头良好,丰收在望;6.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出口额同比增长15%。

魏克佳指出,当前农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影响和制约垦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没有消除;二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非国有经济发展慢,比重低(占GDP的30%,全国占65%);三是农垦企业包袱沉重。农垦社会性支出98亿元,国家财政补贴只有30亿元,农垦背负办社会包袱,且历史债务沉重。

魏克佳提出了当前农垦的两大任务: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培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升级。二是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魏克佳指出,要着力提高农垦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要贯彻落实杜青林部长在部常务会议上的要求:农垦系统应成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火车头,发挥农垦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农垦系统应成为全国农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农垦应成为维护稳定的中坚力量。农垦应发挥四大作用:一是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中起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增加农产品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作用;三是在全国农业企业中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带动作用;四是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

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重点实施好农业部提出的农垦发展行动计划:农垦种业行动计划、农垦奶业行动计划、农垦大豆行动计划、农垦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垦天然橡胶行动计划,作为今后5年或更长时间内农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改革必须坚持下列原则:1.根据农垦的国有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两重性特点,必须把国企改革和农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同时贯彻中央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2.根据农垦经济性、社会性、区域性的特点,必须坚持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3.根据农垦企业区域分布差异大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一风吹和一个模式”;4.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魏克佳强调了当前农垦系统改革的重点:一是加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力度;二是积极推进农场改革,改革国有国营的局面。农场改革的模式有多种,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场取消法人地位、变为产业化经营第一车间等。但家庭农场作为经营主体不能改变;三是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大企业集团创建,过渡时期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四是完善配套改革;五是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质量。





二、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观点

(一)关于面对入世挑战与机遇,制定农垦经济发展对策问题

1.正确认识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农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扩大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二是有利于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三是有利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五是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国内支持。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关税的下降,国外质优价廉的粮食和农畜产品会大量涌入,必将对农垦的相关产业产生冲击;二是农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

2.制定农垦经济发展对策

(1)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与机制创新是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选择。与会代表认为,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黑龙江垦区王家旭在发言中介绍了黑龙江垦区实行农场内部政企分开,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的成功做法。经过改革,黑龙江农垦初步形成了农场与社区相对独立、相互支撑、双轨运行、共同发展的管理体制。北京垦区毛招斌在发言中介绍了北京农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集团化重组与改制进程的成功经验。

(2)发挥农垦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调优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基本对策。湖北垦区张绪根认为,与农村相比,农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如农田基本建设较为完善,农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农场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组织化程度较高,干部职工素质较高等。毛招斌认为,农垦具有多年积蓄和发展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特有的技术与资源、已开发的市场、专业人才和区位优势。王家旭认为,黑龙江垦区的小麦、大米、大豆等产业具有品质优、规模大、价格低及加工等优势。此外,农垦还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对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十分有利。发言中,新疆兵团强始学、海南垦区吴裕丰、广西垦区胡光明、云南垦区陈葵、陕西垦区杨浩民等也分析了各自垦区的优势产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充分发挥农垦的比较优势,调优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是发展壮大农垦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提高农垦综合竞争力、应对入世挑战的基本对策。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必由之路。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了共识,入世后中国农业的竞争对手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垦区农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核心竞争力。此外,与会代表还谈到了充分利用WTO有关“绿箱”“黄箱”政策,保护和扶持垦区农业发展问题。

(二)关于构建农垦新型法人主体地位问题

1.培育大型龙头企业,确立新的经营主体

与会代表对黑龙江垦区围绕七大产业组建专业公司,北京垦区以“三元”为统一字号组建12家专业公司,以这些专业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做法,给予了广泛的认同。上海垦区童锐志、广东垦区林炳霖都提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农垦系统必须尽快培育出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把培育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深化农场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有的代表认为,培育龙头企业要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2.构建国有农场新型法人主体地位

重庆垦区王永树、王千六以缙云山园艺场的改革探索为例,介绍了该场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实务操作,阐述了对新型法人主体功能的理论定位和现实意义。他们认为,国有农场已经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使命,必须通过改制、资产重组,建立一个开放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自主经营实体,确立崭新的法人主体,在理论上实现市场竞争主体和企业制度安排定位。由此,可以解决困扰国有农场进一步发展的产权问题、制度问题、效率问题、社会负担问题、历史积欠坏账损失问题、土地资本化问题和土地的分离重组问题。从而,真正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大市场选择和市场调节机制。

3.构建国有农场新型法人主体地位有多种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与会代表对重庆垦区缙云山园艺场的改制案例很感兴趣,认为值得研究和借鉴。但是,各个垦区、各个农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普遍推行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而应因场而宜。有的代表认为,农场的改革方向是“准政府”组织,把场属二、三产企业卖掉,农业跟着龙头企业走;有的代表认为,农场在组织农业生产上的地位和作用应当重视;而有的代表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农场一级在农业生产上的组织、服务作用比较有限,可以建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发挥协调作用,连接市场和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赵福春、李玉凤在他们提交大会的论文中,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国有农场非企业论”的观点。他们认为,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黑龙江垦区国有农场的企业地位在经历一个由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过程,国有农场的法人主体地位正逐步消失;上市公司、企业集团、民营企业将取而代之成为黑龙江垦区新型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农垦总局、管理分局、国有农场行政系统以统一行使政府职能,建立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上市公司、企业集团、民营企业等企业系统以确立新型法人主体,首先全面实现黑龙江垦区内部政企分开,待时机成熟时把行政系统交给地方政府,最终实现外部政企分开。

(三)关于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

1.关于战略性调整的原则

与会代表认为,实施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二是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三是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此外,坚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创建名牌产品,也是结构调整中要把握的原则。

2.关于战略性调整的重点

经济结构作为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既包括了生产力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资产结构、就业结构等),也包括了生产关系结构(如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分配结构等)。与会代表认为,实施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把握重点。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贾大明认为,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农业和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上以实施“农垦发展行动计划”为中心,以大豆、种业、奶业、天然橡胶和热带水果等有优势的重点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另一个重点是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黑龙江垦区孟昭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李豫新、海拉尔垦区张学才等结合本垦区实际,探讨了农垦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重点。

3.关于战略性调整的保障措施

贾大明代表认为,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继续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获得良好预期的组织与政策保障。张学才认为,国家应对农垦农业实施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垦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力度,尽快解决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的问题。黑龙江垦区陈平认为,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是黑龙江垦区农场体制调整的有益探索。李豫新代表认为,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实施有力的农业政策,提升科技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发展好乡镇企业,是确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保障措施。


三、研究会今后的工作安排

1.关于第五届理事会人员增补事宜

根据研究会章程的规定和研究会工作的需要,2002年4月,研究会增补了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少平、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改委主任周国胜三位副理事长,并在本届年会理事扩大会议上进行了通报。根据研究会工作需要,本次理事扩大会议通过了新增补的第五届理事会人员,增补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王树林、辽宁省农垦局副局长林仁堂为研究会常务理事;增补广西农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处处长丘科、西安市农工商联合公司办公室主任蒲民利、中国农垦经济杂志副主编成德波为研究会理事。

2.关于今后研究会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课题

经过讨论和协商,初步拟定今后研究会的重点研究课题为:加入WTO后,农垦企业如何尽快提高综合竞争力问题研究。在此主题范围内,可以分设一些子课题进行研究。

3.关于研究会换届改选的问题

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到今年年底即将届满,面临换届改选的问题。大家就换届的原则,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人员的产生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协商。根据民政部对社团的要求和研究会章程的规定,本着连续性、广泛性、代表性的原则,初步确定了研究会组成和换届的原则和思路:一是原则上各垦区都要有代表自愿参加;二是以系统内理事为主,主要吸收管理、政研、企管、科研、企业领导人参加;三是适当吸收对农垦经济感兴趣的管理、科研、新闻部门的人员参加;四是副理事长单位要照顾历史现状,人选既要有代表性,也要有积极性,总量适当控制;五是理事会规模保持现状,适当扩大。

会议初步决定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和换届改选于2003年8月中旬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承办。

4.关于会刊《中国农垦经济》的征订发行问题

《中国农垦经济》杂志是国家级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研究会的会刊。在全国各垦区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刊物的编辑质量、发行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会议希望全国各垦区、各企业和各理事单位一如既往,认真做好2003年度《中国农垦经济》的征订发行工作,同时也希望各垦区、各企业多参加会刊协办,多提供优质稿件,力争把会刊的质量与发行量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成德波执笔  胡玉平为本文提供了部分资料)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