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农垦新贡献

时间:2021-03-11 作者:陈进 来源:《中国农垦》2021第3期 点击次数:1143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农垦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敢于担当,有更大的作为,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一、新发展格局对农垦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

(一)新格局对农垦企业提出新要求。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源于我国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保护制度”。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影响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砝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能平稳发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功不可没。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口要吃饱吃好,农垦企业必须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担,夯实国内大循环正常运行的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还强调:“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储运调控能力。

二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动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贮藏设施建设,补齐短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电商和直接配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就要畅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努力增加居民和职工收入,提升消费在国内需求中的比重。

三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运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农垦种业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短板,须按中央要求,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对耕地问题,中央要求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建设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这些要求,农垦企业都必须认真遵循和执行。

四是要擘画农垦企业参与国际循环的新图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农垦是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在支援非洲国家农业开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与东盟国家合作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加快布局,促进国际合作互利共赢。要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升农垦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二)新发展格局为农垦企业带来新机遇。

一是中央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给农垦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2019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农垦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农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为农垦集团化、企业化改革推进注入更多的新能量。

二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为农垦的发展带来动力源泉。中央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从而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自由交换,实现要素、产业和空间的融合。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带来农村的巨大变化,也为农垦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将为农垦发展打造新平台和新的增长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推动西部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这些区域中的农垦企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如长三角一体化中,沪、苏、浙、皖四省市农垦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成为推动农垦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四是国家精准有效投资,将给农垦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扩大农业农村的有效投资,是补齐“三农”及农垦发展短板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农村和边疆地区的交通通达深度。为贯彻中央要求,中央农办等七部委印发了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意见。安徽省农办等八部门也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实施意见》。这些有效投资也包括农垦企业在内,将有力推进农垦企业更快地发展。

二、深刻认识农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势

(一)强大提供需求资源富集和规模化优势。2019年全国农垦企业总资产达到1.18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420多亿元。全系统拥有1700多个农场,9680多万亩耕地。截至2019年底全系统拥有大牲畜299万头,其中奶牛98.54万头,猪存栏728万头,羊存栏1118.50万只。广东、海南、云南等垦区还有国家战略资源天然橡胶的生产加工和保障供给的能力。近年来,江西、河北、云南、辽宁、吉林、湖北等垦区还积极推动辖区“多场整合”、组建区域集团和专业公司300多家,农垦系统强大的资源富集和规模化经营优势,既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支撑,又为社会不断创造新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城市食品供应的优势农垦系统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大型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系统粮食产量700亿斤左右,商品率在90%以上。仅北大荒农垦集团每年提供粮食400亿斤以上,可为1.5亿城市人口提供一年的口粮。在非典、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农垦粮食能够调得出、应得急、顶得上,成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天津食品集团、光明食品集团、重庆农投集团,在保障大城市食品供应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北京市委市政府赋予首农食品集团“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主要载体,引领食品安全的行业表率、构筑首都现代食品产业核心主体”的定位。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在奶制品、蔬菜、粮油供应等方面成为服务城市的底板,得到了市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认可。天津食品集团整合商业企业,成为市民副食品供应的主渠道。重庆农投集团发展智慧种植养殖、智慧加工、智慧配送、智慧营销,成为居民欢迎的供应商。

(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的优势。农垦系统已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除大农业外,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服务业及进出口均有较快的发展。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以来,17个集团化垦区已形成了母子公司体系,非化集团垦区已组建区域集团和产业专业公司300多家,初步形成了光明、北大荒、首农食品3个资产和营业收入双超千亿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四)对外合作,参与国际大循环的优势。农垦企业有对外合作开发的传统和优势,共有15个垦区在4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84家企业,累计投资370多亿元。光明食品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国际业务发展,收购了新西兰本土乳业企业新莱特,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成功上市。广东农垦围绕“海外再造新农垦”战略目标推动优势产业对外延伸。已在东盟和非洲投资建设47个热作生产经营项目,海外总资产达60亿元。2016年,广垦橡胶集团完成对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胶企业——泰国泰华树胶公司的收购。北大荒集团与俄罗斯接壤,有地处“一带一路”面向东北亚走向欧洲的桥头堡优势,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已在俄租种土地200万亩,培育以中俄为核心的东北亚农业经济非对称优势,形成大豆、小麦农产品全球市场竞争优势。

(五)“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优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是农垦干部职工在战天斗地的垦荒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与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农垦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农垦人善于革新、敢立敢破、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也是农垦人公而忘私、不求索取、勇于奉献的最高价值追求。农垦精神随着农垦事业的发展,通过一代一代农垦人的传承发扬,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成为农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垦人继续发扬农垦精神,克服困难、敢为人先,不断在各个领域改革创新,铸就了农垦事业的新辉煌。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今天,农垦人更要以一往无前的担当,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作出农垦新贡献

努力提升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认识,把构建新格局作为重要任务认真抓好。一是要努力提升对新阶段的认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已由建设全面小康转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由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只有构建好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我国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这个新阶段,农垦企业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的新要求,加快培育中国农垦品牌,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明确指导思想,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企业必须认真抓好的重要任务。2021年,农垦企业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扩大内需作为构建新格局的核心,是促进农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增进发展活力迫切需要,是促进新消费、新动能、新增长点的需要,也是农垦企业走出去分享国际资源、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农垦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供需的重要支撑。

抓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做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项工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将给农垦带来重大的政策机遇。中央要求,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农垦企业一方面可在乡村振兴中作出榜样和示范,另一方面又能利用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机遇,包括补上农垦发展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更加注重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这些政策会给农垦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和实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将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农垦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央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的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农垦也将在城乡融合中得到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加快农垦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加快发展和完善农垦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农垦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要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全程标准化、全周期可追溯绿色循环生产体系和种养加销一体化、产品品牌国际化的全产业链,努力提升价值链,推动农垦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垦在扩内需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提升供应链水平,扛起安全优质食品供应重任。农垦企业要加快由生产型“大粮仓”向绿色智慧“大厨房”转变,“从田头到餐桌”成为城市的食品供应的集团军。要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经营向基地和市场两端延伸,建设农垦的产地库、销地库、物流节点库,加强产地物流冷链贮藏设施建设,采用农垦直供、网上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形式,努力提升农垦市场营销和供应水平。三是努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解决种子“卡脖子”和土地质量退化问题。企业种子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多数种子企业小、散、弱,缺少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农垦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种子库建设,解决科研、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垦要抓住国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机遇,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实行秸秆还田,坚持种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大循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一是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国外优质资源,做强农垦的跨国企业,努力提升农垦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围绕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农垦企业对外合作区域和发展重点,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布局一批粮食、天然橡胶、乳品等重要农产品境外基地,参与国际大循环。三是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农垦全产业链的对外投资合作。光明食品集团已在海外兼并收购方面取得了成效,形成了以欧洲、澳洲、东南亚三大区为重点的国际化发展格局。广东农垦已在东南亚建立了200万亩的橡胶基地,再造了一个广东农垦。这些都值得其它垦区借鉴。四是完善对外科技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良品种、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新理念的交流与合作。要加快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加强农垦企业产品国际营销,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和新产品推介活动,提升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五是打造和建设一批农垦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是在关键领域或行业中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是全球资源的整合者,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是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是产业升级的主力军。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资源配置上占主导地位,在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率和提供产品服务的品质上均处于领先地位。农垦企业要以争创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企业的姿态、以世界一流企业的高标准,从规模经营、生产效益、创新发展、国际化水平、品牌影响力等五个维度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在参与国际大循环中发挥农垦的作用和影响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满载希望之光,开启了新征程。农垦企业一定会乘风破浪开新局,农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系安徽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会顾问)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