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

时间:2023-03-08 作者:闭初健 通讯员 朱海彬 张冬梅 来源:广西日报 点击次数:28311

果蔗在广西属于小众农产品,但产量却在全国排前列,至少有90%销往北方。全国的果蔗产区集中在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其中,广西产量占比30%左右,各县(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玉林博白县、兴业县、福绵区以及南宁横州市等地。

由于气候、光照、水源适宜,博白县有种植果蔗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是广西的主产区。该县种植的黑皮果蔗匀称、皮软、清甜、爽脆,深受市场青睐。每到采收季节,许多收购商直接开着大卡车到该县各乡镇地头采购果蔗。

俗话说,一根甘蔗不能“两头甜”,但在博白县政府政策、技术扶持下,农民通过果蔗套种其他作物,每亩收入超过一万元,实现了“两头甜”。甘蔗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眼下正是种植果蔗的季节,在博白县不少乡镇,许多农户开始种植果蔗。记者深入该县实地采访,探究当地蔗农如何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撂荒田种果蔗 农民过上“甜日子”

“老板,果蔗怎么卖”“给我来一杯甘蔗汁”……2月28日下午,南宁市建政菜市一处水果摊围着不少市民,有的正在购买果蔗,有的购买现榨甘蔗汁。水果摊的梁老板告诉记者,他是博白县三滩镇人,来南宁经营水果生意已有10年。“博白果蔗很好卖,我的果蔗都是直接从家乡运来,每公斤售价3.6—5元,春节前后是销售旺季。现在虽然过了销售旺季,但每天都能卖出一捆。”

2月26日,记者走进博白县三滩镇良茂村甘蔗种植地,放眼望去,20多天前种下的甘蔗苗已长出嫩绿的幼芽,种植户正组织村民进行护理,处处是忙碌的景象。

“20多年前,我就开始在自家地里种了两三亩果蔗,没想到深受客商青睐。之后,我便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已发展到180多亩,还发动村民一起种植。”博白县印象三滩专业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黎越说,良茂村历来有种果蔗的传统,但种植数量很少,以前基本上只供村民自家人吃。黎越种的果蔗俏销后,村民们跃跃欲试,纷纷腾地种植果蔗。

“一亩地能收获果蔗七八吨,我家有5亩多果蔗,去年收入8万多元。”良茂村种植户谢春华说,去掉6000多元的成本,每亩纯收入一万多元。

种植果蔗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曾经的撂荒田、坡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我们村共种植果蔗2000多亩,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大亮点。”良茂村村支书谢传灯说。

博白黑皮果蔗每根长2—3米,重达2—4公斤,果皮黑亮,果茎粗壮,节间长,口感脆甜,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随着果蔗产业的发展壮大,蔗农钱袋子逐渐鼓起来,让不少常年在外的打工人员心动不已,形成了一股返乡种蔗的热潮。近年来,该县就有6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种植果蔗,刘治伟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0年,我从广东返乡种植120亩果蔗,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刘治伟告诉记者,他原在广东打工,每年收入10多万元,收入虽不低,但对家庭疏于照顾。看到村民种植果蔗经济效益好,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如今赚钱顾家两不误,生活越过越滋润。今年,他将果蔗面积扩大到130多亩。

据了解,该县种植果蔗最多的三滩镇,果蔗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去年产量约8万吨,当地群众靠种植果蔗,增加了收入,过上了“甜日子”。目前,博白县果蔗种植面积7.5万亩,每年产量约67.5万吨、产值达8亿元。

完善服务体系 推动良性发展

“我们村的果蔗不愁卖,每年10—12月,几乎每天都有客商慕名前来订购。”博白镇大良村果蔗种植大户刘勇说,该村种出来的果蔗茎粗、节疏、汁多、皮脆渣软、清甜可口,在市场上很抢手,果蔗畅销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从小与父亲种甘蔗的三滩镇学田村村民杨传超,经历了果蔗种植的兴旺与萧索,与甘蔗打了近20年交道的他,对黑皮果蔗有着别样的情愫。去年起,在有关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他将100多亩果蔗地全部改种桂果蔗1号,获得了大丰收,卖了个好价钱。

“只要把果蔗种好了,优质的东西还是不愁卖的。”博白县经济作物站站长庞雅广说,去年,果蔗在购销过程中,虽然行情不太稳定,但优质果蔗仍然卖出了好价钱。“这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引导农民成立果蔗专业合作社,促使种植户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果蔗质量,及时关注市场行情上,规避了种植风险。”

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近年来,博白县通过成立果蔗专业合作社,整合农业种植、服务、销售产业链资源,打造种、产、销一体化农服模式,促进农户增收,做大做强果蔗经济。博白县亚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伟告诉记者,该县在果蔗社会化服务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正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果蔗产业化服务体系:健全果蔗科研推广机构,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种苗服务机构、农机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果蔗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果蔗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实现果蔗科技的全程管理服务。

刘伟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蔗农三大主体的作用,即政府在提供政策保障,协调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作用;果蔗企业在开拓市场,创立品牌,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作用;蔗农搞好基地源料生产,保证向企业交售合格农产品的作用。

做大做强产业 一根甘蔗“两头甜”

果蔗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好,促进了蔗农增收,但近年来,该县发展果蔗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栽种管理技术落后、果蔗优良品种少,没有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导致果蔗的单产提高缓慢。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瓶颈”问题,确保“甜蜜事业”更甜蜜?

“我们经常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帮助甘蔗种植户分析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习到土壤改良、施肥要点、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经过不断的尝试,现在,蔗农种植技术越来越熟练了。”三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廖杏芳说。

该县果蔗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果蔗产业的发展。对于去年果蔗价格上涨,博白县果蔗育种大户徐兵觉得这是一次“捡来的幸运”。

“果蔗的收购价格每年并不稳定,有时候也出现贱卖的现象,这主要受天气和果蔗品种的影响。”徐兵说,玉林一些地方果蔗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品种问题。目前广东的果蔗种植基本上以桂果蔗1号为主,这个品种的优点是生长发育良好,可以长到3米多高,而且节长匀称、笔直、挺拔、粗壮,品质好颜值高,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但是,博白不少果蔗仍是以前的老品种。本地蔗农选择优良品种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如果不改变观念,不发展优良品种种植,博白的果蔗今后将缺少市场竞争力。

为带动农民增收,博白县逐渐引进优良品种和新的果蔗种植技术,让果蔗更加优质丰产,提高果蔗的市场竞争力。三滩镇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积极引进优质甘蔗新品种,邀请农业专家加强种植技术指导,不断提升甘蔗品质和产量。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种植户种得出来,销得出去,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该县积极引导甘蔗种植户在基地套种农作物,不断发展大果蔗产业,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现在甘蔗基地大都采用果蔗套种辣椒、花生、黄瓜、毛豆等种植方式,套种农作物,每年每亩增加收入3000—4000元。

“现在我有180亩甘蔗地,全部套种辣椒、毛豆、黄瓜,一年增收60多万元。”黎越说。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