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混改让甘肃农垦“双牛”产业“牛”起来

时间:2020-10-13 作者: 来源:甘肃农垦 点击次数:8041

初春三月的河西走廊,疫情的乌云还未完全散去,复工复产的号角已经吹响。在离张掖市区13公里左右的西北郊区,一辆辆来自各地的运牛车陆续抵达甘肃农垦祁连牧业养殖场区。

半个月前,这个养殖场还不叫祁连牧业,它是民营企业张掖市祁连牧歌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场,养殖规模小、资金周转困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发展瓶颈凸显,企业处在了不进则退的两难境地。然而,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企业的发展实现了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等的蜕变,它经历了什么,还得从3个月前说起。

2019年12月底,祁连牧歌负责人来到甘肃农垦所属农牧投资公司,商谈供应链金融融资事项,计划再次融入“甘农投”模式,破解其肉牛养殖场发展困境。同时希望通过金融纽带,与甘肃农垦合作,利用祁连牧歌肉牛屠宰、分割、销售等优势,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企业。

当时,恰逢甘肃农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会议部署了未来五年农垦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措施,“双牛”产业(奶牛和肉牛)为主体的畜牧养殖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双方分析各自优势和短板,商谈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即由农垦集团和祁连牧歌共同出资,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实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融合发展。一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协奏曲在祁连山下奏响。

抢抓节奏,较短时间走完注册流程

按照“共同出资、国管民营、混合制经济”的基本思路,在完成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线上线下多渠道商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甘肃农垦祁连牧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跑出了农垦混改“加速度”。2月17日,准备公司注册前期资料,双方商定公司章程草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审议等事宜。2月22日,召开发起人会议,成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董、监、高成员。2月23日,组织成立祁连牧业公司管理和生产经营团队,讨论经营模式。2月25日,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就这样,一家叫甘肃农垦祁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诞生,拉开了国企民企合作共赢的发展序幕。企业注册资本8000万元,由甘肃农垦集团联合所属饮马牧业、天牧乳业共计出资4080万元,以51%的占股比例作为控股股东,祁连牧歌出资3920万元以49%的占股比例参股经营。

“这次混改对甘肃农垦集团来说,有效扩大了肉牛养殖规模,延伸了肉牛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扩繁育肥、屠宰加工及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同时也达到了轻资产建设、重资本运行的发展思路。”时任甘肃农垦集团企业管理部部长姚革显说道。

共同谱曲,建章立制推进规范运行

企业成立了,但接下来的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祁连牧业总经理季万喜说:“虽然前期制定了公司章程,依照公司章程和法定程序确定了法人治理结构和定编定员方案,但是具体到了执行环节还是出了问题。有些人员因为不了解情况,要求辞职,公司职能部门与具体生产经营业务也不能有效衔接,日常业务工作开展矛盾多,效率低。”

为了尽快理顺组织架构,公司班子成员一边搞生产经营,一边加班加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公司经营管理基本制度22项,技术规程20余项。明确了生产各环节KPI指标,推行生产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效率不断提高。

对比混改前的管理,祁连牧业生产部经理王涛深有感触:“变化最大的是管理模式方面比以前更严格了,条条框框有了流程,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决策更科学,更民主。待遇比以前也有了提高,尤其是现在五险一金都按规定进行缴纳,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也能安心工作了。”

“混改后养殖规模的急速扩张暴露了很多问题,带来了各种挑战,人员的挑战,管理的挑战,技术方面的挑战等。如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很多人不适应,这些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一项项解决掉。”祁连牧业副总经理秦春雷说道。混改后他从甘肃农垦天牧乳业调至祁连牧业任技术场长,很快就发现了各种问题,“当时我连行李都还没有带过来,只是想着先过来看一看情况再回去,结果一到公司就根本抽不开身,没日没夜在办公室干了3天,每天休息睡觉的时间只有2小时,加班加点制定了公司原材料采购标准、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程。”目前,祁连牧业制定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程等已经达到26项,正是这些标准和规程,使祁连牧业的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为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

肉牛育肥中,饲草料的营养指标是关键,祁连牧业一成立便组建了化验室,购进了先进的监测设备,检验力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牛群育肥提供科学的数据指导。同时,突出育肥牛日增重和“料肉比”等关键指标,优化育肥牛进场流程与应激管理,建立牛只BRD(牛呼吸道综合症)揭发流程,有效减少大量集中采购带来的应激和被动淘汰率,适时调整日粮配方,育肥牛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优势互补,规模不断壮大

祁连牧歌原本是一家集肉牛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混改对于祁连牧歌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祁连牧歌股东代表、新任祁连牧业总经理季万喜解释到:“对祁连牧歌来说通过混改把肉牛养殖育肥环节交给农垦这样专业化的团队来干,可以集中精力专攻加工销售环节,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另外,最关键的是有效缓解了祁连牧歌流动资金短缺的现状;”他解释道,“企业要运行,资金是最重要的部分。有了农垦集团国有企业作后盾,我们与金融单位协调沟通起来也更有底气了,融资难度、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了。”在甘肃农垦集团及各股东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祁连牧业取得光大银行兰州分行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1亿元,从根本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短期流动资金紧张得到有效缓解。

资金的支持也为企业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祁连牧业是一家肉牛育肥企业,只有不断的储备架子牛,才能有连续不断的育肥牛出栏。“混改前有商机,往往因为缺钱抓不住机遇,现在资金有保障,每月有补栏,每月有出栏,保证随时有牛,我们能够更准更快地抓住市场机遇,企业发展也进入了良性循环。”祁连牧业生产部经理王涛介绍到。截止2020年8月31日,存栏育肥牛达到1.1万余头,是混改前的3.6倍。

作为一个养殖企业,饲草料的充足保障是生命线。“以前每到青贮玉米收购季节,我们都要犯愁,一方面,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资金消耗比较多;另一方面,饲草都是从周边农村收购,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育肥效果。”说起以前的青贮玉米收购,祁连牧业生产部副部长杨玉昆仍然觉得头疼。

混改以后,借着甘肃农垦规模化种植的优势,祁连牧业积极主动与张掖农场、临泽农场、张掖农垦公司等周边农垦兄弟企业联系,签订了7万吨青贮玉米收购订单,青贮玉米收购不再是一件令人发愁的事,青贮玉米质量更是有了保障。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祁连牧业也积极与周边农村签订饲草规模种植订单,在调整农民种植结构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强链补链,经营效益日益凸显

甘肃农垦集团拥有饮马牧业和天牧乳业两个畜牧养殖企业,其中饮马牧业是国内最大的黑安格斯牛纯繁基地、天牧乳业是河西走廊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两个企业的发展中都会有育肥牛、淘汰牛的出现,这一部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企业养殖成本上升。混改后,两家企业的育肥牛、淘汰牛都作为育肥牛源及时出售给了祁连牧业,不仅减轻了两家企业养殖成本,还给祁连牧业提供了稳定的育肥牛来源,可以让祁连牧业降低购买育肥牛的成本。

“就拿天牧乳业来说,每年有大约20%的公牛犊将作为育肥牛出售,加上淘汰奶牛,目前每年平均有2000头以上的牛将作为育肥牛出售给祁连牧业。如果天牧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平均每年将会有5000头以上牛出售给祁连牧业。这样的话天牧乳业的养殖成本会有明显的降低,而祁连牧业也会有稳定的育肥牛源。”天牧乳业总经理董长军介绍到。

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运营、当年盈利”是祁连牧业混改时的既定目标。截止2020年8月底,祁连牧业累计收购入栏育肥牛17343头,累计销售出栏育肥牛6549头,实现利润682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6.4%,提前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通过混改,甘肃农垦的“双牛”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股权为纽带、市场为导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带动、资金扶持、共同发展的模式。

祁连牧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甘肃农垦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个项目。近年来,甘肃农垦集团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努力探索适合农垦特色的混改方式,有序推进,落实到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个个混改项目的完成,为甘肃农垦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甘肃农垦集团混改企业户数达到31户,占企业总户数的53.4%。注入民营资本的甘肃农垦所属企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正一步步沿着甘肃农垦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奋斗目标奋勇向前。

(作者:刘琎 徐福红)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