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40年回眸”:第二十二次年会/第八届理事会(广州·2013)

时间:2023-02-1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1700

2013年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7月30-31日在广州召开。农业部原总经济师、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朱秀岩,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魏克佳,副理事长王宗南、王义昭、陈少平、任建新、迟中华、罗永魁、周国胜、彭隆荣,秘书长贾大明,以及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副局长彭剑良,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冯广军及部分垦区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各垦区及有关部门、大专院校代表14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一是召开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及理事会领导成员;二是召开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研究部署研究会重点工作;三是进行学术交流。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按照研究会《章程》,换届选举第八届理事会

7月30日上午,召开了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一是听取秘书长贾大明所作的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二是副理事长陈少平就换届选举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推荐条件、程序等进行说明;三是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彭剑良宣读农业部人事司社会团体负责人选前审批表;四是提名通过选举的唱票人、监票人和计票人;五是投票选举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会上发出选票148张,收回148张,全部同意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推荐人选。有效同意票数符合法定人数,选举产生了由187人组成的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名单附后);六是审议并通过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会费修改的决议。经代表们认真审议,一致同意将1994年制定的研究会会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随后召开了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投票选举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理事会领导成员。分别发出选票148张,收回148张,有效票数符合法定人数。选举产生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52人,其中正副理事长18人、秘书长1人。会议选举李伟国为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冯广军等17名同志为副理事长,贾大明为秘书长。经理事长李伟国提名,会议一致同意刘成果、高鸿宾、朱秀岩、魏克佳同志为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经秘书长贾大明提名,会议一致同意成德波、武新宇、李红梅同志担任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全体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第七届理事会的工作。会上宣读了对离任研究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的感谢信。

二、关于研究会当前和今后的工作

在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代表大会上,李伟国就研究会当前和今后工作进行了部署。他首先高度评价了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工作。四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是推进农垦改革创新的理论探索者,是指导农垦改革发展的参谋助手,是总结各垦区改革发展经验、促进借鉴交流的有效平台,也是增进垦区间相互联系、沟通会员感情的桥梁纽带。

李伟国指出,当前农垦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适应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实现农垦“两个率先”的目标,亟需从理论和政策角度加强研究与探索,更好地指导实践。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要继续发扬以往的光荣传统,紧紧围绕农垦中心工作,加强重点问题的研究,实现创新突破。特别是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何进一步加强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更好地通过市场化手段发挥国有农场对周边农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何有效破解农垦企业性、社会性、区域性交叉的难题,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农垦管理体制;如何在农垦企业化改革后,建立起更有效的农场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如何推进农垦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农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李伟国强调,农垦作为特殊的经济社会系统,既有与国有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相似的一方面,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不可能完全照搬国有企业或者农业农村改革的经验,而是要通过理论探讨,不断创新实践,切实形成符合农垦实际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既需要加强对共性问题的研究,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垦区加强对各自问题的研究,要不断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地加以完善,推动形成新的政策。

李伟国希望,研究会要进一步发挥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方面的作用,致力于营造一种创新研究的良好氛围,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垦政研队伍。新一届农垦经济研究会理事会和各位会员,要继续秉承研究会理论研究、政策调研贴近农垦改革创新发展实际的作风,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积累,深入基层调研,扎实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开展农垦经济研究,拓宽研究视野,加强与系统外的合作,集聚社会力量,共同为农垦改革发展服务。

三、学术交流的主要观点

7月30日下午和31日上午,与会代表重点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农垦经济发展活力与示范带动能力;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垦区实现“两个率先”的路径与措施等3个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19位代表做了大会交流发言。

(一)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农垦经济发展活力与示范带动能力

与会代表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垦经济也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切实发挥战略和规划的引领作用。二是发挥集团化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以专业化为方向,推进产业和企业重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三是在巩固农业基础的同时,注重以农为主加工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效益。四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经营管理方式转变,坚持“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五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六是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海外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七是促进垦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垦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些代表重点介绍了垦区推进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做法。如上海垦区注重中长期战略规划,通过分析、研判和不断调整,集团公司最终确定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聚焦食品主业的发展战略。2006-2012年,经过两轮规划周期,坚持对标国内外优秀企业,坚持业务聚焦、资源聚焦和投资聚焦,集团打造培育了可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百亿元产业组合群。江苏垦区2011年推进垦区农业资源整合,成立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种子研发、粮食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迈出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甘肃垦区在巩固发展亚盛、莫高、特药三大集团的基础上,通过做强主导产业、理顺体制机制、资产重组控股等举措,正在向百亿元企业迈步。

(二)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发展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农垦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既要注重共性研究,也要有针对性研究。不同垦区间,各方面情况差异很大,不可能采用一种改革模式和方法,应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发展道路。不同层级之间,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中央层面要侧重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省级层面要注重集团化、非集团化垦区差异,及时总结经验,比较跟踪研究,探索适宜路径;场级层面要突出解决农场发展定位,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关注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如产业公司与农场之间、农场与地方之间、产业链发展与农工自主经营权之间的关系等。

部分代表介绍了本垦区改革进展情况和经验。如宁夏垦区,自2009年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来,改革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场企分开、政企分开”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黑龙江垦区,2010年黑龙江省人大通过了《黑龙江省垦区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界定了垦区的范围和性质,对垦区政企分开实现形式和行政管理体制作出了制度安排;2012年设立农垦建三江管委会、农垦九三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赋予两个管委会特殊建制县的财税职能。从代表们的研讨中可以看出,垦地利益关系协调是垦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改革很难顺利推进,甚至还会影响到垦区的发展。如广西垦区,自2006年出台《关于深化广西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来,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宁夏农垦改革,也遇到税收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的难题;云南垦区在实行农场属地化改革之后,遇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应重点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转变农场职能,将公共管理职能与生产经营职能分开、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由管理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二是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注意发扬基层民主,保障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四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要在坚持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从农场实际出发,探索和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既要充分发挥统一经营的优势,又要充分尊重农工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五是重大体制改革,一定要充分论证改革方案,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谋划农垦“两个率先”的路径选择

与会代表认为,经过长期的开发建设、改革发展,很多垦区都具备了“两个率先”的基础,集中表现在:经济总量的提升,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先优势,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及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等方面。但是,垦区发展也存在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等问题。

代表们提出,实现“两个率先”,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一是利用垦区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加快发展壮大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是完善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五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序引导国有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到海外开发农业项目。六是统筹推进农垦社会事业建设,提高职工收入,提升城镇化水平,创新和提升场区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