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关于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06-07-0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546

 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薛子光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国荔枝千年文化已深入人心,借助荔枝千年历史文化打响广东荔枝品牌,以品牌剌激消费,以消费拉动生产,从而使广东500万亩荔枝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广东创造的“航母”。 
  
       一、广东荔枝产业现状和前景的分析 
  
      (一)产销比重不协调 
  
      全省栽种面积达500万亩,产量上百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0%,占世界45%。销售主要以鲜果为主,占90%以上,出口不到5%,市场主要在东南亚,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及贸易壁垒,仍在试销阶段,没有多少效益。省外市场仅限于大中城市的水果运销个体商户的批发零售,75%在省内销售。如不迅速改变现状,这一矛盾仍会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广东荔枝产业毁灭性打击。 
  
       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央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民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与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组合,产量急剧上升。 
  
      第二,由于没有广东荔枝的统一品牌与标准,各荔枝产地、各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产地的品质差异较大,宣传推介各自为政,劣质果充斥市场,鱼目混珠,影响大众对荔枝的消费信心。 
  
      第三,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大众需要健康饮食文化,认为荔枝虽然美味,但含糖量高,多吃容易导致上火、肥胖等影响健康,从而不愿意消费鲜果。 
  
      第四,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牌,消费市场狭小,没能借助现代物流品牌配送系统,无法在全世界超级市场销售。 
  
       (二)加工滞后 
  
      目前加工占鲜果不足10%,产品只有热烘干果干及糖水罐头等落后品种,现代食品行业中广泛采用的升华干燥、有效成分提取、果汁浓缩及干酒发酵等高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虽然各荔枝主产地已投入此项产品加工,但因势单力薄,加上技术、资金、市场等原因,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品牌推介欠佳 
  
      广东荔枝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大众也愿意品尝消费,但不知是什么品种,产于何地的品种最好,那一品种特点如何,什么品种最适合自己消费、何时上市等。除大产地之外,消费者一无所知。各荔枝主产地政府虽然也协助推介,但各自为政,展销推介时是好的,不展销时市场上同一品牌的品质就不行了。品牌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品质没保障,消费者无所适从,造成省外市场开拓难以开展。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富,人类会关注它,保护它,使它可以生生不息的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荔枝就是这样的财富。 
  
      (二)中央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有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扶持,广大果农生产积极性势必会进一步提高。 
  
      (三)资源、资本、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从小农经济向现代集约经济转变,从个体运销向现代物流配销转变,势必对广东荔枝产业注入生机,只要将加工量提高到60%以上或者省外、国外销量提高到70%以上,广东荔枝产业就能步入良性循环。 
  
       二、步入良性循环的经济效益 
  
      (一)果农效益 
  
      500万亩荔枝,按100万吨产量计算,平均每吨收购价为4000元,果农直接收入可达40亿元人民币。如果效益好,果农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平均亩产量可提高到500公斤以上,总产量更超过250万吨,产值可达100亿元,果农收入更为可观。 
  
      (二)加工地乡镇经济效益 
  
     如果鲜果加工率能提高到60%,将可振兴荔枝主产区县域经济。河北昌黎,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不足10万亩,却引进了数十家葡萄酒厂,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占该县经济总量的70%。广东荔枝主产县,种植面积均在20万亩以上,荔枝加工能拉动1比8的产业链,对振兴县域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荔枝的主产区的县,荔枝加工业和旅游业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自我循环的最佳经济增长点。 
  
     (三)体现广东创造 
  
      利用广东荔枝历史文化,打响广东荔枝品牌。以文化造品牌,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拉动生产——是做好广东荔枝产业的三步曲。而生产与消费离不开加工,目前能够规模吞吐鲜荔枝的加工是酿酒,只要将鲜荔枝酿制成干酒,就可以做到季节生产,常年消费,广东生产,全球消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果酒产销量为每年3000万吨,即使将广东每年生产的鲜荔枝全部用于酿酒,按目前最高产量100万吨计算,也只能生产出30万吨荔枝酒,仅占全球果酒市场的1%。按每瓶750ml装10美元FOB价全部出口,每吨可灌装1333瓶,则30万吨的出口创汇可达40亿美元。
  
      国内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果酒年产销量达100万吨,仅广东1年消费量就有30万吨。广东2005年各类酒销售额达154亿元人民币,均为国外、省外品牌。
  
      酒能调节市场,产销均衡,产品可用于收藏陈酿,文化内涵丰富,营养健康价值高,更能体现广东创造。 
  
      三、应尽快出台扶持广东荔枝产业的政策 
  
      第一、全省荔枝种植面积达500万亩,是上百万果农开放改革20多年积聚的全部财富(每亩总投入约为20000元,500万亩就是1000亿),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果农为谋求出路势必砍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或者放弃管理,不但造成广东上千亿的资本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还有可能使许多果农血本无归。严重影响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第二、大自然把全世界独有的最适宜大面积种植荔枝的区域赐予广东,却不能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生产出琳琅满目的产品供全人类消费,广东将难辞其咎。 
  
     第三、广东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争当排头兵,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中医药强省,离开荔枝这个农业支拄产业,现代化便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广东创造。 
  
     加快发展广东荔枝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靠荔枝产业本身或政府的某一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必须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群策群力,各司其职,从而使广东荔枝产业的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市场价值得以实现。现就发展荔枝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订长期发展规划。 
  
     广东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对生产、科研、加工、储运、消费等环节制订长期发展规划,用20年时间,打造广东荔枝品牌,使广东荔枝“季节生产,常年消费;广东生产,全球消费”,体现广东创造。 
  
     (二)打造荔枝文化品牌。 
  
      广东要打造文化大省不能缺少广东荔枝文化,要将广东荔枝文化推向世界,就必须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打出“广东荔枝”世界品牌。如“中法文化年”使得法国酒文化大步进入中国,法国酒已深入人心,而法国人对中国的荔枝文化却知之甚少。相比之下,显示出很大的文化经济差距,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广东荔枝文化,让全世界人了解广东荔枝文化,从而消费广东的荔枝产品。 
  
      (三)注册“广东荔枝”商标。 
  
      通过广东荔枝文化,打响“广东荔枝”品牌,必须将“广东荔枝”注册商标和原产地保护,统一向世人展示品牌形象,这就需要工商部门努力,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世界著名商标——“广东荔枝”。 
  
      (四)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农业部门应将“广东荔枝”推介包装成世界独有名牌产品,并依据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制订质量标准,打造不同品种、不同上市期的特色品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基地。 
  
      (五)统筹科研投入,避免重复投资。 
    
      科技部门应对荔枝产业的生产、加工、储运、消费等环节所涉及科研种类进行综合统筹,制订中长期科研发展计划,避免企业、部门恶性竞争造成重复投资。 
  
       (六)因地制宜,开展果种基础研究。 
  
       农业生产主管部门应会同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部门,依据广东荔枝产业带,选择最适宜栽种的荔枝品种,如酿制荔枝酒原料——最高产、最优质、最适宜酿酒的荔枝品种的推广种植。即对荔枝进行产业基础研究,制订长远发展计划,使果农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七)财政金融,重点培育财源。 
  
       将广东荔枝季节生产,精加工成可“常年消费、全球消费”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财政金融部门应对主产区的加工大户制订重点扶持计划。没有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加工企业将难以发展。 
  
      (八)制订精加工系列产品标准。 
  
      对荔枝加工企业,经贸委、质量技术监督、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应对荔枝加工企业宏观指导,制订各加工产品标准,引导企业按照国际规范执行,帮助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九)搭建国际对等贸易平台。
  
      国家商务部(主要是外经贸厅)、对外贸易促进协会应积极推介广东荔枝品牌,引导进入国际水果对等贸易,废除目前国外市场对广东荔枝的贸易歧视政策(如美国0℃+1%℃,30天低温期限制等。当然我们应有对等的质量标准),使广东荔枝鲜果可以保证在24小时内从果园配送到世界各地任何超市(如澳大利亚荔枝进入欧美市场全部采用航空配送)。 
  
     (十)打造荔枝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部门应配合打造旅游大省,组织荔枝农业生态游项目,让世人慕名到广东荔枝果园、荔枝酒庄了解荔枝神秘文化、品尝到荔枝产品。各级政府和涉外接待部门,特别是涉外酒店应极力推介广东荔枝品牌,消费广东荔枝产品,拉动荔枝产业升级。 
  
      (十一)开发医药保健产品。 
  
      应发挥医药类科研院校的优势,配合当前打造中医药大省,提取出荔枝的医药保健有效成份,用于医药、美容、化妆等,并对“一颗荔枝三把火”进行科学的鉴定,找出降解的配方和食用方法。使广东荔枝系列产品营养、健康理念深入世人之心。 
  
      综上所述,广东荔枝要持续发展,要利用历史文化的为切入点,以打响广东荔枝世界品牌,展现广东创造,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才能确保广东荔枝走出中国,使广东荔枝产品象自来水一样,家喻户晓。    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