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究

时间:2020-02-27 作者:王自文 来源:《中国农垦》2019年第6期 点击次数:16597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涉及农产品质量、生态质量、结构质量,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好“三农”工作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在此背景下,全面分析农垦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及存在问题,探索一条符合农垦实际、可复制推广的发展方式,落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针对性。
        一、做好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粮。这些重要论断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看待粮食问题,做好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垦系统要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就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向生产基地要产量,更要向生产基地要质量、要效益。农垦要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示范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二、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突出优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发布以来,农垦围绕农垦粮、棉、油、糖、茶、乳、肉等优势主导产业,集成并推广了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有效促进了农垦现代农业的发展,使新时代农垦农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实现了农垦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提高了农垦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农垦农业组织化优势明显
       从组织化程度来看,农垦始终以区域经济围绕农业发展进行布局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农垦粮食总产量达到3483.15万吨,可供商品粮3220.04万吨,粮食商品率为92.4%。
       2017年农垦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共同带动地方面积达到964万亩,而全国龙头企业、产业化组织共同带动农垦面积为152万亩。从万名农业从业者拥有农业龙头企业户数来看,2016年农垦为2.87个,全国平均为2.48个。“十二五”期间,农垦系统共实现跨区作业和代耕代种代收2.7亿亩,培训周边农民(职工)395万人次,对外供应农作物良种482万吨。农垦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梯级推进,通过示范展示、科技培训、场县共建、跨区作业、产业带动等形式,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垦区和周边农村现代农业建设。
       (二)农垦农业规模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规模化来看,农垦的劳均耕地占有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农垦耕地总面积9670万亩,农垦劳均耕地29.8亩,是全国9.42亩的3.16倍。其中,农垦种植业从业人员人均占有耕地39.5亩。2016年,农垦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达到76%和64%,分别比全国高24%、14%。与此同时,全国农垦农业生产经营基本实现了统一供种、整地、播种、管理、防病、收割等“六统一”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比重达到7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三)农垦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高
       农垦依托国有农场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重视标准化生产、注重农产品质量的传统优势,在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以黑龙江垦区为例,2016年黑龙江垦区累计全程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数量达到70家,种植业产品可追溯规模达到340多万亩、畜禽产品规模316万头(只)。追溯产品种类涵盖谷物、蔬菜、水果、畜禽肉、奶粉、种子、豆酱等9大类100余个品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农垦从源头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为制定产品标准、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和完善绿色标准化生产方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垦农业集约化发展迅速
       近年来,农垦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加快推进节水节肥节药技术创新及绿色新品种选育和更新换代。2016年,农垦高标准农田面积1799千公顷,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例达27.9%,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农垦有效灌溉面积4012千公顷,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达到62.2%,始终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农垦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43.7%,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农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9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达到1.2%,农垦的集约化生产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夯实了基础。
       (五)农垦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垦加快发展智能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运用计算机、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生产指挥、项目管理和产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科学、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发展智能化农业。目前,已经有11个垦区1600多万亩土地实现了土地信息化管理,土地管理已经具备了跨越大数据门槛的基础,农垦农业智能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六)农垦农业机械化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农垦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突出抓好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不断推进畜牧养殖机械化进程。农垦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10年的2126万千瓦增长到2016年的2986万千瓦,增长明显。目前,农垦小麦、大豆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达到9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农垦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秸杆还田等方面的机械化推广面积都在1000万亩以上,上海光明食品集团粮食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以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农垦农机的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农村平均水平。
       (七)较好的农业生态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垦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全国,生活垃圾的面源污染与主要农区相比排放强度低;农垦规模化经营和统一的技术指导,使得农垦能科学用肥、科学施药,与农村相比,集约化水平高,面源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当前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农垦农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农垦农业新品种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农垦创新的技术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具有较好适应性能以及推广价值的技术更少。2016年,农垦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个,研发投入2亿元左右,研发品种仅500个。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16年农垦品种研发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重庆、江苏等4个垦区,占研发总量的82.40%。
从农业研发情况看,2016年,农垦从事育种的专家和科技人员1000人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2人,仅占研发人员总人数的4.09%;硕士学位153人,占研发人员总人数的14.90%;本科学历486人,占研发人员总人数的47.32%;本科以下学历346人,占研发人员总人数的33.69%,农垦系统需重视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快优良品种培育进程。
       (二)农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完善
       农垦部分垦区的技术研发规模还比较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健全。2016年,农垦拥有农业部颁证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仅6家,占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总量的7.79%。储藏厂房56.26万平方米,加工场地30.65万平方米,作物推广面积12365.77万亩。从业人员6856人,其中研发人员仅1/6。
       (三)农业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的步伐需要加快
       农垦整体产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高,畜牧业比重偏低。据统计,目前农垦种植业在其大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52.1%,畜牧业仅占2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垦农产品加工业与大农业产值比值为4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垦农业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的步伐需要加快。
四、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质量提升及示范带动工作建议
       (一)加强绿色优质高效新技术新品种研发与推广
       农垦农业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行动应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加强绿色发展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针对垦区主要作物、奶牛、生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为支撑,加强研究,在推进粮棉油糖茶肉乳等标准化生产、推动节水节肥节药等新技术更新换代上下功夫,研发、推广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前瞻性引领性新技术新成果,进一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攻关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切实发挥农垦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技术观摩交流培训
       农垦要大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继续开展农业技术观摩交流培训活动,注重培养和建设职业化经营管理者队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继续推进垦区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三)健全农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带动地方发展
       农垦要提高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应用及推广水平,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实现农垦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力加强农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农业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合开展新品种研发、新农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丰产栽培、节本增效、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先进实用技术的先行先试,加快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四)加强农垦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生态上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大产业,因此在农业生产上,重视种养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按照土地承载能力,推行以地定畜、种养匹配,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农垦要依托庞大的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基地,以农业全产业链经营为核心,围绕粮、棉、油、、糖、茶、乳、肉等主导产业,构筑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构建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龙型经济产业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