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时间:2002-04-0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7089

  2000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黑龙江垦区视察,并为垦区亲笔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年来,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攻坚克难,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为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为率先   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培育锤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北大荒人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大力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用北大荒精神凝聚垦区人民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团结奋斗。一年来,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赋予北大荒精神新的内涵,唱响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谋划发展思路,确立率先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垦区158万人民统一思想,精心谋划,科学决策,认真实施。面向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部署,经过认真调研,精心构思和科学论证,编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确定了垦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扬北大荒精神,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大力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化经营、科教兴垦、开放开发、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食品工业、畜牧业、绿色食品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2010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10年,经济总量增加2倍,利税总额50亿元,人均收入超过8800元,粮食生产能力达到200亿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从2001年到2005年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结构优化阶段。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科技兴垦和战略性结构调整,把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品质调优、品种调特、市场调大;把二三产业以及非国有经济总量调强、比重调高,提高经济总体效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3亿元,年均增长10.8%,利税总额34.7亿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第二步从2006年到2010年为经济跨越发展阶段。主要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农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加工增值,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些规划和目标,已经成为垦区上下为之奋斗的行动纲领。  突出重点工作任务,加大推进落实力度,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确保各项推进措施落实到位。   勇于探索实践,抓好体制创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农业改革不断完善,“两费”自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费自理率达到97.7%,比上年增长了10.8个百分点;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土地长期固定面积有所增加。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制企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与完善;通过资产重组,培育壮大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新的进展。下一步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管理体制创新。继续深化农业改革,使家庭农场真正成为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主体。通过吸引外部资金和采取内部职工持股等办法,对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坚持面向市场,抓好结构创新,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垦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和绿色食品面积大幅度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米、面、油、乳、酒、药6大行业产值占垦区工业总产值的71.6%。下步战略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改变二三产业薄弱滞后的状况。坚持农牧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牛为主的畜牧水产业,尽快把畜牧业建成垦区经济的“半壁江山”。以发展质量效益农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积极开发名、优、特、新品种,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所有制结构上,加快个体私营经济、职工自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着眼构造优势,抓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进步。近年来,我们狠抓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科技管理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7%,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63%。坚持农机与农艺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及推广应用,全面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使垦区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粮食商品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今后要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经济和特色经济,切实抓好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大力引进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等当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在提高龙头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新产品开发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为核心,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垦区已经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优势产品为特色的产业化运营体系。构造起了较为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已组建18个产业化集团,形成181条大小产业链,联结103个农牧场,22万个家庭农场,2.3万个农户。我们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单体上市。坚持夯实基础、分级构建、多制并存、逐步升级,努力构建米、面、油、乳、药、酒等6大产业链,着力探索龙头与基地利益连结的有效方式,使产业化经营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现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按照以德治国的要求,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自觉地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垦区党的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创造和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2001.08.31

责任编辑:王玉林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