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时间:2003-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763

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
李秉龙,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国家科技部“十五”回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区域农业协调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子项目“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区域政策研究”主持人。本文为“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区域政策研究”部分内容。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某个省市区某个农产品在全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省内某个地区可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我们的研究结果仅是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参考,而非决策的全部依据。 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研究,我们主要依据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概率优势分析法,分别计算了生产效率优势指标(EAI)、生产规模优势指标(SAI)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标(AAI)以及一级概率优势指数(FSD)。 我们以主要农产品为样本,通过计算各省市区的综合优势指数和概率优势指数的相对水平,考察各省市区在该种农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差异。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综合优势指数采用单产和播种面积计算,因此系数越大优势地位越强,系数越小则越不具有竞争优势。而一级概率优势指数(FSD)采用较长时期的成本计算,因此,系数越小则该省市区在该种农产品的生产上越处于优势地位,系数越大则越处于劣势地位。
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产品优势差异
区域农作物的比较优势是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及区位条件、科学技术、种植制度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地区一种作物的单产水平是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各种物质投入水平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综合体现。而一种作物的生产规模,即种植面积,则是劳动与物质可投入能力、市场需求、种植制度、政策支持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单产水平与种植规模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作物生产的能力,可以用3个比较优势指标测定,亦即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 效率优势指数反映作物比较优势。效率优势指数(英语缩写为EAI)主要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亩产量)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地区在该农作物生产上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 效率优势指数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作物的比较优势。EAI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具有效率优势。EAIij<1,表明i区j作物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产效率处于劣势。EAIij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越明显。 在一般情况下,往往生产规模越小,其单产水平越高,效率优势指数也就越高。因此,效率优势指数并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地区一种作物的真正比较优势,也不能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传统种植制度概况。 规模优势指数反映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程度。规模优势指数(英语缩写为SAI)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该比例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种农作物在该地区农业生产上的相对重要性及规模优势。 规模优势指数反映一个地区某一农作物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它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种植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在一定长的时期内,只要有相当的规模,就意味着有市场需求,而有市场需求就意味着有经济效益,因此,规模优势指数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状况,SAI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具有规模优势。SAIij<1,表明i区j作物生产处于劣势。SAIij值越小,劣势越显著。 综合优势指数适合于比较优势的衡量。综合优势指数(英语缩写为AAI)从相对生产效率和由市场、技术、种植制度及气候、地理区位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规模优势两方面,综合衡量地区特定农产品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适合于在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某种产品或同一区域不同种产品之间比较优势的衡量和比较。AAIij>1,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具有比较优势;AAIij<1,表明i区j作物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无优势可言。AAIij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因此,综合比较优势指标更适合于一国范围内地区之间的比较或者同一地区内不同粮食作物之间比较优势的比较。但由于综合优势指数只能大致反映某一横断面上地区之间或同地区品种之间相对比较优势状况,采用概率优势分析方法则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各地区之间或同地区品种之间的相对比较状况变化情况。因此,我们在研究中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考虑到种植业生产的单产经常受到气候、投入等条件的影响,研究中我们使用各地区单产和播种面积的1999--2001年3年平均数据分别反映各省市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以测算综合比较优势指标。单产和播种面积数据取自《中国农业年鉴》(2000--2002年)。 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同样适合于饲养业。饲养业产品和种植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别是耕地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而饲养业无此特点。只要将上述指标中的单产和播种面积换成畜产品的每头重量和总头数或者是水产品的每亩产量和养殖面积即可以计算上述3个指标。由于畜产品的单产差异比较大,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为方便计算和比较分析,我们可将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综合起来,运用水、畜产品的生产总量直接计算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考虑到年度之间的波动,我们使用各地区饲养业产品总产量1999--2001年3年平均数据测算综合比较优势指标,数据取自《中国农业年鉴》(2000--2002年)。
概率优势分析反映经济效益大小
概率优势,即本文所采用的一级概率优势(英语缩写为FSD)是采用较长期的单位农产品成本来计算的,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本变动趋势以及在竞争对手之间的排序,而且同时也反映出经济效益的大小。因而所计算出来的值越小,该地区生产的优势越大。反之,越小。 我们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选取1990--2001年各种粮食和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及各种畜产品(奶牛、肉牛、肉羊等)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汇总资料,以主产区(以省为单位)每50公斤农产品生产成本为基础数据,计算各品种的生产成本概率优势值,并根据概率优势值综合排序。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 李秉龙 李毳 乔娟 摘自2003年11月18日《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