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稳住“压舱石” 守好“粮袋子”——甘肃农垦集团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时间:2022-06-29 作者:李满福 洪文泉 刘婉君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点击次数:9411

芒种过,麦金黄。眼下正是田间地头挥汗耕耘,抢农时促丰收的好时节。在甘肃农垦的广袤田野上,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职工群众忙着施肥、浇水、除草,田野中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以来,甘肃农垦集团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全力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今年,该集团共播种各类作物113万亩,其中粮食类作物播种面积43万亩,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任务。

 

黄羊河农场甜糯玉米长势喜人

担责于肩,扛起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作为全省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甘肃农垦集团积极履行国企责任。在今年集团公司工作会明确提出,把甘肃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家队”、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器”、推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和带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先锋队”目标要求。该集团动员全体员工共扛粮食安全责任,打响粮食丰收保卫战,发挥好“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夏日骄阳似火,在金昌农场540亩春小麦核心示范点,长势旺盛的小麦已渐转黄色。微风吹过,麦浪滚滚。

 

饮马分公司优质小麦丰收在望

今年,甘肃农垦集团在金昌农场、永昌农场等单位各建立了一个300亩以上的小麦核心示范点,重点推广宁春、陇春、新春系列高产、稳产、抗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主推技术以机械精量条播、宽幅匀播、滴灌等技术为主。这几个示范点的成功建立,有效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亚盛饮马分公司积极与中储粮酒泉中心粮库合作,已发展成为该粮库的原种种植基地。今年双方又签订了2500亩的种植订单,预计可为中储粮酒泉中心粮库提供优质原种900吨,为保障国家和全省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藏粮于地,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守住今天的耕地就是守住明天的饭碗。甘肃农垦集团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力保数量、提质量,为粮食安全生产夯实了基础。

去年实施的永昌农场青山分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日前已接近尾声。该项目计划开发整理土地5854亩,新增耕地3060亩。同时,张掖农场实施的未利用地开发项目也将开标,该项目建设总规模601.5亩,新增耕地559.1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是集团服务粮食生产大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确保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的生动实践。

藏粮于地,前提是藏粮有地,重点是藏粮沃野。

“我们农场以前基本都是‘鸡窝田’‘补丁地’,这几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了3万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又争取到1.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步发展高效节水面积1.22万亩,新建一座8.5万立方米蓄水池。项目建成后将为农场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小宛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分管项目建设的副场长王文生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喜不自胜。

 

农场高标准农田配套的滴灌蓄水池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井灌渠灌双配套、机井通电设施全、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作业无障碍”的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今年,甘肃农垦集团计划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年内高效节水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目前西湖农场、小宛农场、黄花农场、山丹农场、黄羊河农场、条山农场等12家企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藏粮于技,科技赋能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近年来,甘肃农垦集团在种业、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等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进藏粮于技。

仲夏时节,地处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等地的玉米制种基地里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农业要增产,良种是关键。作为一家集科研育种、生产繁育、加工检验、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种子企业,亚盛种业集团持续壮大玉米制种产业,培育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推广的玉米新品种34个,自有品种辐射全国16个省份。今年,他们在甘肃制种黄金地带白银、武威、张掖、酒泉建立了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预计可生产良种1.6万吨,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种业根基。

同样,在甘肃亚盛薯业集团马铃薯技术研发中心组培室内,技术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进行茎尖剥离,从马铃薯茎尖切去分生组织,“种植”到瓶子底部的培养基中生长。与此同时,在另一侧6.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种苗长势喜人。马铃薯种苗在温室大棚经历约100天的生长后将结出种薯,最后被运往全国各地种植。

 

条山农场万亩马铃薯

据介绍,该研发中心是当前国内规模、技术较为先进的马铃薯组织培养和微型薯繁育中心,年产马铃薯组培苗4500万株,繁育微型薯6000万粒。今年以来,在确保垦区马铃薯种植企业种植需求的同时,已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等省区及甘肃河西地区发运原原种和原种1万多吨,为全国粮食生产提供了种子保障。

 

马铃薯组培室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

进入夏耘关键期后,甘肃农垦各农场、公司纷纷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指导种植户及时落实浇水、追肥、中耕、化除、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做到早管、精管、细管,确保作物苗齐、苗壮。积极推广应用“一喷三防”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因灾损失,遏制重大病虫害发生。同时,各单位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早制定防范预案,并通过微信群等平台及时提供精准气象、农事提醒、病害虫识别与预警,实现农技服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职工群众种地省心又放心。

 

亚盛农服公司在酒泉市肃州区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

农机与农技结合,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甘肃农垦集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农业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无人旋耕机等成熟智能农业装备。目前,该集团拥有大马力农机1537 台(套),总动力达到27万马力,建成14个农机合作社,大宗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玉米、马铃薯、苜蓿草、食葵、甜菜作物等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在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的小麦和玉米种植现场,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5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遥控下,携带着满桶农药沿着麦田低空飞行,均匀喷洒。据了解,每台无人机每小时可完成喷洒作业面积100亩左右,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积极助力地方夏粮丰产丰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万物生长、生命拔节的夏季,甘肃农垦集团将迎来又一个丰年。

(供图:甘肃农垦集团)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