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广东农垦改革开放40年回顾

时间:2020-07-31 作者: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 来源:《新中国农垦改革开放40周年》 点击次数:1687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农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垦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天然橡胶战略资源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主要成就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78—2018年,垦区国内生产总值从2.02亿元上升到185.00亿元,增长了90.6倍。1999—2018年,省农垦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从31.36亿元上升到237.43亿元,增长了6.6倍;资产总额从100.24亿元增长到391.15亿元,增长了2.9倍;净资产从22.11亿元增长到169.35亿元,增长了6.7倍。自2002年以来,省农垦集团公司连续17年盈利,其中自2010年以来,每年盈利都在3亿元以上。垦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从1986年的64.3∶28.4∶7.3转变为2018年的33.0∶39.0∶28.0。

(二)农产品生产保障水平显著提升。1978—2018年,广东农垦天然橡胶产量(折干胶)从1.63万吨上升到67.2万吨,增长了40.2倍。2018年,广东农垦天然橡胶销量达到105万吨,其中从海外返运国内的天然橡胶资源超过7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国家战略安全和民生需求。甘蔗种植面积从3.32万亩上升到42.93万亩,增长了11.9倍;糖蔗产量从7.95万吨上升到226.5万吨,增长了27.5倍;机制糖产量从1.55万吨上升到37.80万吨,增长了23.4倍;水果种植面积从1.60万亩上升到47.60万亩,增长了28.8倍;生猪出栏量从6.15万头上升到118.0万头,增长了18.2倍;猪肉产量从0.32万吨上升到10.6万吨,增长了32.1倍;水产养殖面积从0.32万亩上升到5.39万亩,增长了15.9倍;水产总量从0.04万吨上升到4.19万吨,增长了103.8倍;乳制品产量从0.11万吨上升到14.62万吨,增长了131.9倍。

(三)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农垦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科技开发体系、科技推广体系,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00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8年的69.5%,累计有81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在1982年被授予国家发明一等奖,“橡胶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在1999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健全。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广东农垦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和天然橡胶、蔗糖、粮油、畜牧、乳业、剑麻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培育了1家上市公司、12家国家及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市场同步开拓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垦区逐步形成了国家战略资源和城市安全食品两大主业板块和一个支持板块,其中,国家战略资源板块包括天然橡胶和剑麻产业,城市安全食品板块包括糖业、畜牧、乳业、粮油、果蔬等产业,支持板块包括商贸流通、金融服务、酒店旅游、小城镇开发、健康养老等产业。主要产业均组建了产业集团,实行专业化运作,以全产业链经营为特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广垦橡胶集团拥有海内外橡胶加工厂37座,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企业。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效扩大,垦区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1个,获得省著名商标8个。

(五)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广东农垦在1995年成建制转制为经济实体,组建了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同时保留广东省农垦总局,实行一个机构、两个牌子。自组建以来,按照“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思路,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培育了5个二级集团公司和一批现代公司制产业集团,与下属企业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明晰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省农垦集团—产业集团和区域集团—子公司三级运行架构。将国有农场培育为产业集团的生产基地,成为全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制定系列管理办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下属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财务总监、国有产权代表工作程序及权责。对有条件的产业集团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和资本运营。燕塘乳业公司2014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第一家上市乳品企业。

(六)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垦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确立了“海外再造新农垦”的战略目标,加快全球优势资源合作步伐,推动优势产业对外延伸。截至2018年年底,在东盟和非洲投资建设了47个热作生产经营项目,海外总资产达60亿元。广东农垦农业对外合作,尤其是在东盟地区拓展橡胶等热作产业,为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中央和广东省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2013年10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马来西亚、出席“中国马来西亚经济峰会”时指出,要继续推进中马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领域的合作;10月中旬,李克强总理出访泰国签署《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两国将密切在橡胶产业的投资与合作。省委省政府发文强调要以广东农垦为龙头,加强广东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开发合作。

(七)民生福祉显著改善。1978—2018年,垦区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收入从484元上升到58468元,增长了119.8倍;农垦居民年均纯收入从1979年的284元上升到25887元,增长了90.2倍。积极推进农场场部小城镇建设和安居工程建设,农垦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5.73平方米上升到39.5平方米,累计修建了31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农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有序推进,农垦公安、基础教育、社会保险、电网等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企业负担大幅减轻。

二、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经济体制转型初期(1979—1991年)

1.调整经营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农垦从原来的计划经营思路转变为市场经营思路,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方式。1981年,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后,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广东农垦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三种经济形式。

2.改革管理体制。1978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批发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决定成立国家农垦总局,对黑龙江、新疆、广东、云南4个垦区,实行农垦总局和省、自治区双重领导,以省、自治区为主的管理体制。1979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转发关于尽快把国营农场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座谈纪要》,广东农垦根据农“业方面经济作物较多,工业方面加工能力较强,产品有保证,市场有销路,经营有利润,发展有前途”6个条件,在14个农场(茶场)举办农工商联合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广东省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于1983—1984年经省批准后成立,同时挂广东省农垦总局牌子,海南、湛江、通什、汕头农垦局分别成立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同时挂农垦局牌子。1987年,撤销广东省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保留广东省农垦局。这段时期垦区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特别是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成为垦区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3.创新经营体制。1982年,广东省农垦总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精神,制定了“发展联营经济”“允许并支持私人搞个体经济”的政策。1983年冬,垦区根据国务院领导人提出的“国营农场内部实行职工家庭承包,办家庭农场”的指示精神,开始试办职工家庭农场;198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垦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全面铺开。职工家庭农场的兴办,开创了农垦企业经营的新道路,既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又使国营农场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总体上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职工的平均收入有所增加。

4.推进对外开放。广东农垦通过承担国家援外项目、开展产品委托出口及自营出口、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等,积极实施对外开放。1980年,广东省农垦总局在所属的供销公司设立对外经济工作办公室,开始组织农垦适销对路的产品。1981年,省农垦总局设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负责广东农垦涉外经济的指导协调工作。

5.分出海南农垦。1987年12月7日,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在广州召开广东、海南(筹备)两省农垦划分会议。会议决定,从1988年1月1日起,广东与海南(筹备)两省农垦的计划、财务、物资等项业务和干部分开管理。1988年1月1日,海南、通什农垦局从广东农垦划归海南省。

(二)推进集团化改革阶段(1992—2001年)。

1.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广东农垦也加快探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步伐。1995年,广东省农垦总局成建制改为经济实体,同时为保持与国务院有关部门渠道畅通,继续保留“广东省农垦总局”牌子。下属5个农垦局同步改为集团公司,与农垦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垦区内部管理体制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投资与被投资的母子公司关系,行政管理职能淡化,企业经营职能增强。

2.发展二三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垦区各级积极兴办二三产业,开展“学上海农垦”解放思想、以工兴垦,高投入、大发展等系列活动,掀起垦区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高峰。农业方面,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压缩橡胶、林业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甘蔗、水果、剑麻、茶叶、肉类、牛奶、水产等;工业方面,先后以新建或改扩建形式,建设了调丰糖厂、华丰糖厂、湛江模压木制品厂、东方剑麻制品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项目。至2000年年初,广东农垦工厂总数达到438个,形成了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建筑材料、剑麻纺织、木材加工、橡胶制品、医药、印刷、服装与制鞋、农机修造等行业。

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994—1998年垦区将糖厂与甘蔗农场合并,按照“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先后组建了广前、丰收和华海3家大型糖业公司,率先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1997年又成功收购兼并了地方的廉江糖厂,使垦区糖厂由改革开放前的1家扩展为4家。1992年,由东方红农场、金星农场和湛江农垦第二机械厂联合组建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公司(1997年改为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

4.大规模引进外资。通过利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推进垦区经济对外开放。其中,世界银行贷款对垦区橡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1979—2000年,广东农垦利用外资总额18146万美元,兴办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引进大量先进设备,对垦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20世纪60~90年代,广东农垦服从国家外交政策需要,多次接受国家交给的各种援外任务,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近2000人次,赴越南、马里、几内亚、柬埔寨、利比里亚、扎伊尔、多哥、塞拉利昂等国家参加了20多个项目的援建工作。

(三)打造跨国大集团阶段(2002年至今)

1.组建产业集团。进入21世纪,广东农垦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先后提出了“重组一块,稳定一块,发展一块”“以农为本,优化结构,安居乐业”“打造产业集团,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垦区”的工作方针,坚持走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国际化道路,着力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拓展大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农垦管理体制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企业集团经营为主。从2000年起,在产业布局上实行了3个集中:橡胶种植向优势农场集中,种苗培育向繁育中心集中,加工向专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对直属一批亏损大户实行“关、停、并、转”,对农场实行撤场并队、缩短管理链条,精减管理人员,节约经营成本。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了管理、技术、效益的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化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国有和民营界限,对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以集团控股和内部企业法人多元投资参股的形式,组建了橡胶、糖业、畜牧、粮油、乳业、旅游、置业、农产品物流营销等专业化产业集团公司,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2.海外再造新农垦。根据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垦区立足自身优势,推动优势产业向外延伸,提出“海外再造新农垦”的目标,积极推动“走出去”发展。2001年,在非洲贝宁投资设立了一个利用木薯加工食用酒精的项目。2003年,在越南开展乳业技术合作,帮助建设牛奶加工厂。2004年,大力推动主导产业之一的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发展。2005年,在泰国沙墩府成立了第一家天然橡胶海外加工厂。2016年9月,广东农垦旗下广垦橡胶集团成功并购世界天然橡胶行业排名第三的泰国泰华树胶公司,标志着广东农垦“走出去”迈上新台阶。

3.培养新产业新业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充分抓住“互联网+”“生态+”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垦区新产业新业态培养,提高二三产业对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在茂名建成的广垦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是首个广东农业公园,2018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湛江市政府共建的“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被评为A级广东农业公园。整合垦区医院养疗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4.分离办社会职能。2000年3月,广东农垦从实际出发,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政策扶持,推动垦区办社会职能改革,减轻农垦社会包袱和历史包袱。2002年,将广东垦区各公安局(分局)、派出所成建制全部移交地方政府;2003年7月起,将农垦系统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全省统筹,养老基金缺口由省财政、省农垦(含中央财政补助)、省养老保险调剂金共同分担;2002年,将总长度达6325千米的农场自建供电网一次性移交地方统一管理;2003年7月起,为减轻农场办学负担,将义务教育由农场剥离,实行以农垦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8年年底,将垦区农场基础教育学校全面移交属地政府统一管理;通过整合资源、托管等方式,将农场医院从国有农场中分离,整合垦区医疗、养老资源,积极发展医疗健康养老产业。此外,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历史上安置在广东垦区的9万多名水库移民,从2003年开始纳入全省统一扶持。这些改革措施,大大减轻了农场历史负担,确保了农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三、主要体会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农垦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离不开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切扶持,离不开垦区各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对党对国忠贞不渝的深切情怀。总结垦区4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改革方向。一是坚持走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道路。广东农垦从实施垦区集团化改革以来,从省级农垦集团公司、区域二级集团到农场,一直都明确定位为企业。省农垦集团公司、区域二级集团公司虽然加挂“农垦总局”和“农垦局”的牌子,但主要是为了与上级的沟通渠道畅通,不承担任何行政职能。农场作为企业就要以经营为主,产生经济效益。近年来,省农垦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农场的指导,强化农场的经营管理职能,加大经营指标在考核中的比重,坚决遏制当“二地主”、靠对外发包土地过日子的思想。二是坚持走产业化、一体化经营道路,培育壮大产业集团,带动农场共同发展。通过整合资源,组建产业集团,围绕全产业链经营,构建涵盖种苗、生产物资供应、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农垦内部,实现有效分工合作,打造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提高垦区农业竞争力。加强产业集团对农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把农场主要培育为产业集团的生产基地,以资本、土地、技术、人力资源、物资、产品、品牌、渠道等为纽带,健全产业集团、农场和职工(农户)之间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国有农场作为农业经营体系的后端和全产业链的基础环节,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管理。产业集团作为农业经营体系的前端,主要负责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产品终端销售,致力于提供优质终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实现经营利润。例如,广东农垦下属广垦畜牧集团经过多年的拓展,业务范围扩展到涵盖饲料加工、种猪繁育、肉猪饲养、生猪贸易、肉品分割、终端销售,拥有26个规模化养猪场、1家饲料厂、2家生猪贸易企业、1家生猪屠宰企业、1家肉品分割零售企业。

(二)坚定不移地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东盟等一系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已没有国界,因此需要有世界眼光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行业话语权。从21世纪初开始,广东农垦以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为使命,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需要,深入实施“走出垦区、走出广东、走出国门”三个“走出去”战略,加快全球优势资源整合步伐,有效满足了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天然橡胶战略资源供给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产业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发挥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农垦是我国主要的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经营主体,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是农垦的最大优势,也是农垦区别于农村的最大特点,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做农村干不了、不想干、干了不划算的事,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根”“魂”所在。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无论领导班子如何调整、管理体制如何变化、监管模式如何创新,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决不能动摇。必须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者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坚持党对重大改革发展事项的领导,坚持企业“三重一大”事项“先党内,后提交”程序。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企业章程,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只有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队伍不乱、民心不散,一心一意搞改革,全心全意谋发展。这也是垦区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根本原因。

四、未来展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农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和农垦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充分发挥农垦在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努力把广东农垦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在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出农垦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