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2-09-21 作者:李丽颖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点击次数:7915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总干事屈冬玉,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国际小麦大会国际组委会主席柯蒂斯·波兹尼亚克,CGIAR执行主任克劳迪娅·赛德芙,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等领导和专家在现场和线上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以未来小麦:韧性和可持续性为主题,围绕小麦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聚焦领域发展热点,分享领域最新研究现状,探讨新技术新策略,擘画小麦未来,推动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促进全球小麦科技创新合作,助力世界小麦高质量发展。

武维华表示,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采取有效行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夏粮已经喜获丰收。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屈冬玉在致辞中呼吁各国科学家齐心协力,转变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方式,推进转型,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和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

吴孔明提到,中国政府实施小麦完全自给政策,致力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始终坚持把小麦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作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途经,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国际粮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农科院正在联合国际合作伙伴,申请发起从表型到基因型:农作物基因资源阐析(G2P国际大科学计划倡议,旨在邀请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全球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开展包括小麦等作物种质资源多元环境精准表型鉴定,解析重要性状形成分子基础,实现基因资源阐析与应用的新绿色革命,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营养健康。

柯蒂斯·波兹尼亚克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中国承办国际第二届小麦大会非常合适。本届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全球合作,共同探索有效利用小麦遗传资源的策略,增强小麦生产力,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等挑战。希望同行们通过深入交流,进一步为全球小麦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智慧。

 本次大会的举办将有助于加强我国小麦科研和产业方面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小麦科研队伍的国际合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实力的提升。据悉,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将于2024年在澳大利亚召开。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