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故事”三十八:收藏农垦梦正圆

时间:2022-06-29 作者:肖尚久 来源:湖南西洞庭管理区 点击次数:8458

文物收藏,一件高雅的事情。既要有灵心慧眼,须耐得住寂寞,更要具备扎实的鉴赏功底,因而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文物收藏种类繁多,包罗万象,精品纷呈、名家迭出。在这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西洞庭一中文艺平老师的农垦文化收藏自成一体,别具风采,有如一枝幽香袭人的兰花,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品味。

艺平同志在教学之余,曾涉猎过古瓷等文物收藏。1994年4月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到场部一家旧书摊淘宝。挑挑拣拣,不经意间翻到了西洞庭商店1967年度的粮油收购证,某分场农业生产队的工资花名册和食堂餐票。正要随手丢弃,突然灵机一动,这些东西都是见证西洞庭历史的实物,如果把它们收藏起来,既可让后人了解西洞庭的历史,又能表达对第一代农垦人的怀念,也是对人们进行农垦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更重要的是,目前省内还没有人搞农垦文物收藏。自己抢占先机,前途大有作为,真是一举数得,善莫大焉。回家后,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取了一个响亮而又大气的名字——收藏西洞庭。

就这样,从那时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几年来,西洞庭及周边乡镇30多家废品收购站成了他的“宝库”。每逢盛夏,废品堆里蚊虫叮咬,臭气熏人,他便戴上口罩、手套,不厌其烦地将废品袋翻个遍。可经常是不来不放心,来了又失望。废品站的老板换了一个又一个,留下的只有这个独行者的身影。

曾记得,多少回,他骑自行车,走家串户,足迹遍布西洞庭的各个角落。他的行动,得到了农垦人的认可与支持。1996年6月,原农场职中的郑校长在搬家前给他打电话,说有些资料要他去拿。等赶去一看,只有书和报纸了,其余的都卖了,他找到废品站,硬是从10多吨重的旧书堆里翻出了1974年农场印发给下乡知青的慰问信、常德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份子代表大会的出席证及奖状、知青返城信函及审批手续等资料。1968年至1972年,先后有长沙、湘潭、常德、津市等地区4000多名知青来西洞庭插队落户。他们在这里劳动、学习、生活,留下了永远难忘的青春岁月,而这些实物就是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

原二分场一队的曾老,将1955年来场的工作证无偿给了他,并说:“小文,你搞这个事很有教育意义。你要给钱,我就不给你了。”原农场商业站的王老将1955年冬修工程中的奖品无偿给了他。三分场的谢老,将1956年以来的证书、奖状转让了几张给他。一分场的喻老,转让了部分农具。人民医院的李姨,不但把珍藏的东西交给了他,还多次帮助电话联系寻找实物。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他知道,这是老职工们的一份信任和期待。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出成绩来。

在收藏过程中,有时为了一件藏品,人找人、人托人,多次电话商量,多次上门求购,费时一年,最后才用重金购得。

此外,为了扩大收藏范围,他又开辟了网上寻宝。10多年来,他先后从网上购得1955年农场第十生产队餐票,1964年农场开具的结婚证,1966年的农场就餐证等。这些纸纸片片的收购价,有的几十元,有的几百元,多的上千元,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全部收购。曾记得,2010年5月的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张1958年的西洞庭农场拖拉机手训练班的结业证书。在与店主联系的同时却被江苏徐州的一家证书博物馆拍走。他想,西洞庭的有限藏品决不能流落他乡。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他多次与那位馆长电话沟通,说自己是西洞庭人,只收本地藏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馆长最终同意艺平君用1张1951年的结婚证和1张1953年的毕业证进行交换,并在来信中写道:“我实在不想给您,但见您不放弃的精神甚佩,甚佩……”

就这样,日积月累,他的私人藏品越来越丰富,内容包括农具、证书、票证、图片、文书资料、家庭生活用品等,这些都是见证西洞庭建场以来几十年间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变化的实物,他也为此陆陆续续投入了几十万元。

搞收藏,得有展室和储藏间。他便将家里的三室二厅利用起来。妻子也毫无怨言,经常帮他对实物进行洗、刷、晒、作防霉、防腐处理。与丈夫一起分享着收藏的快乐。一中领导也为他腾出场地陈设大型文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艺平同志的事业引起了重视。农场老领导为他题词,上级领导来西洞庭视察之余,参观了他的家庭博物展,纷纷赞不绝口。2014年,他参加了“西洞庭故事百姓讲”。2015年8月,为庆祝西洞庭(农场)管理区成立60周年,区管委拨款筹建西洞庭管理区农垦博物馆。10月,博物馆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馆长。

2016年7月,湖南省文物局同意设立“西洞庭农垦博物馆”。他的家庭农垦文物收藏终于有了美好的归宿。这家省内首座农垦博物馆位于祝丰镇望城路与电力路交汇处,展室面积200多平方米。藏品丰富、布局合理、设施齐备、气氛肃静温馨。2015年11月,博物馆正式接待各方来客。各级领导来了,纷纷夸赞、题词、留影,以示肯定、支持、鼓励;建场时的老职工们来了,在马灯陈列柜前,他们感叹不已。当年每间寝室挂一盏马灯,每晚的小组汇报,以及学习、记录、写挑战、应战书和家信,都在马灯下完成。马灯还是晚上打“突击”的收工信号灯……。下放的知青们来了,在一台打稻机前,他们热泪盈眶: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踩打稻机时你追我赶的忙碌场景又呈现在眼前……

省内外、市内外、区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勾起了人们对昔日的回忆。人们在赞叹西洞庭巨变的同时,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纷纷盛赞农博馆的成立意义非凡。截至2020年底,博物馆已累计接待9780余人。

2015年11月,艺平同志被评为“感动西洞庭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12月,被评为“湖南收藏家”。西洞庭农垦博物馆也先后被确定为“常德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常德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西洞庭管理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基地”。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