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我的故事”三十四:忆童年

时间:2022-06-01 作者:俞向东 来源:宁夏农垦灵农畜牧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8433

谁都有五光十色的童年,虽然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尽相同,但回味却是相同的。往事不经意间就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像云、似雾,飘飘然的带你回归故里的感觉。

我童年时的条件和现在真是没法比,那时是计划经济,各种商品和物资都是要用票证的,况且每家的条件都不是很好,能吃饱饭已经是很不错了。父母每天都在农田里忙,挣工分的多少影响着全家的生活质量,往往是三月不知肉味。我们那时小,根本就不懂得这些,感觉他们就不知道累似的,每天上班的广播一响,父母就去农田忙农活了,这时我就自由了,家圈不住我,两个姐姐管不住我,弟弟还小,我出去玩也不带他,怕他拖累我。

三月里,春天的风刮起来总是没完没了,柳树和白杨还在努力地顶着新芽,渠边的芦苇却是新芽出土。在这个季节,芦苇埋在土里的根茎却是白白脆脆的,甜是诱惑我的根本原因。下到渠里,拔出芦苇的根部,用小刀切成一小截一小截的,将它装进口袋,越粗的芦苇根越甜,美味通过我的“劳动”让我享受到了“幸福”。泛潮的渠土将我的花布鞋沾满了泥土,手自是不必说。回到家里,我的劳动成果是不轻易和姐姐弟弟分享的,谁对我好,我才会给他们一小根,显得我很富有似的。

五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树绿了,这时的美味便是柳树的新枝。剥去枝条的皮,嫩嫩的枝茎富含水份,自然也是妙不可言。田野里的黄黄苗,酸中带着青草的味道,拔上两口袋,算是零食,舌头都吃成绿色的了,伸出来一照镜子,自己也会吓一跳。其它的野菜,像苦苦菜、猪耳朵、艾草,我是不用去操心的,姐姐们会去挑回来,那是家里在春天的主菜,我当然吃得很香。沙枣花开的季节,爬到树上折几枝回来,用瓶子插在屋里,满屋飘香,是我的功劳。还有槐花,清新而香甜,爬到树上,我的嘴就没有停止过。回到家里,染上白面,垫上纱布用蒸笼蒸熟,拌上香油,香甜可口。还有艾草,母亲和姐姐们爱吃。比起她们吃的这些,我的办法要多了,掏麻雀蛋然后烤着吃,烤雀蛋要用泥巴将雀蛋包住,放到火堆里,慢慢的烤,待到泥巴烤干时取出,将泥巴磕碎,剥去蛋壳,烤的发黄的麻雀蛋,美味呀……

夏季农场菜地里的瓜果蔬菜丰收正当时,番茄有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又大又甜;黄瓜自是不必说,肚子吃的鼓鼓的;还有金黄色的香瓜、胳膊粗长的菜瓜,切成截放到水缸里,凉凉的、脆脆的、甜甜的,真好吃。

秋天的农场,满眼的金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忙碌的幸福,高粱地和玉米地里的秸秆是我们这些小孩的最爱,我们每人一小捆,脸上是喜悦,甜在心里,小伙伴们边走边比着,谁的多,谁的甜,谁的嘴角被割破了。稻田最后一遍水撤了,此时的稻田鱼正是肥美时。水里的鲤鱼、鲫鱼、鲶鱼比起大渠里的鱼好抓了不少,水浅鱼多。鲫鱼身上泛着黑色,鲤鱼尾巴则是红色的,只顾着高兴抓鱼了,衣服和脸上的泥巴比起收获,都不算什么了。

深秋时节,农田里光秃秃的,冬水已经淌过,田埂边结着冰,农忙完的人们闲适了许多,晒场上堆满了秋收的“成果”,小山似的。大堆大堆的稻草,堆在晒场上,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去处,约上小伙伴,我们在稻草堆上翻筋斗、藏蒙蒙,玩得自是欢快尽兴,欢声笑语使我们忘记了寒冷。那时田里种的黄豆,割了回来,是成堆码放在场上的,堆的比家里住的房子还高,从垛上拽上带秆的黄豆,跑到渠沟里,点着火,噼里啪啦响完后,我们争着抢着,用手在火堆里刨捡豆子吃,虽然有些已经烧焦了,我们的嘴巴也吃黑了,但烧黄豆真的很好吃,比家里用铁锅炒的好吃。

冬天总是显得那么漫长,那时的冬天好像比现在的冬天冷。场部放电影的三轮车是我们这些小孩最期盼的,每当看到放电影的三轮开到队上时,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早早吃完晚饭,提上小凳子就跑到小广场去抢地方,欢快的气氛难掩心中的喜悦。每家的大人提着火炉,带着孩子,看电影时嗑着瓜子,笑声、电影的对白融合在一起,响彻整个小广场。电影也不知什么时候演完的,而我是被爸爸抱回去的。

冬季的农场,雪后白茫茫一片,约上小伙伴,打个雪仗、堆个雪人,用玉米换点米花糖、赢子弹壳、赢烟盒、弹玻璃球、在冰面上打陀螺、跳马架、火柴枪、打弹弓、砍四角。这些游戏,在我们小的时候,谁都会玩,而且很有意思,现在的小孩,他们是没有玩过的。

有时我也会给我儿子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讲我小时候的调皮、讲我小时候的生活,他用迷茫的眼睛看着我,觉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传奇。现在的生活会发生如此日新月异的变化,放在当时,我也不会相信。农场在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大集体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农场职工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以前的“三月不知肉味”,天天白菜加土豆变成了现在一年四季新鲜水果、蔬菜不断,鸡鸭鱼肉随便吃。以前的铁牛拖拉机、蚂蚱腿手扶变成了现在到处跑的小轿车。土坯房换成了单元楼,宽敞亮丽的广场上,和着欢快的音乐,大妈们脸上洋溢的对明天生活更加美好的期盼,我是农垦的第三代,儿子是幸福成长的第四代,我始终相信,我们的生活,会一代比一代强,农场的明天会一天比一天好。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