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清洁田园 变废为宝 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时间:2023-05-05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点击次数:21556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健全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循环低碳生产,开展“清新闽江源雷霆行动”和美丽建宁“三清双提”行动,推进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环境清洁化、监管常态化的“四化”措施,推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实效。


一、推广高效施肥施药技术,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以实施地力提升工程为抓手,集成推广科学施肥用药等技术,持续提升农药化肥利用率,2022年全县农药、化肥使用量均同比减少2%以上。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围绕杂交水稻制种、水果、茶叶、蔬菜等农作物,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2022年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0.6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30.9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加强科学安全用药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培训,降低除草剂等农药施用强度。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建立绿肥百亩示范田10片,大力推广有机肥施用技术,示范推广冬种紫云英3.3万亩,有效减少化肥用量。组织农户施肥调查,开展监测点耕地养分评价分析,实施化肥投入定额制面积达3.5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40万亩次。推广应用稻草秸杆还田技术,集成稻草高留桩回田、收割机切碎回田、稻草覆盖回田等技术模式,累计完成稻草还田面积达12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7%。


二、集成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建立健全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面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持续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规模养殖企业升级改造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推广干清粪、固液分离等新工艺,采用“人工智能+沼液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形成“猪—沼—果”生态养殖、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县域养殖废弃物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达到全消纳、零排放目标。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6%。推进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采取“梨枝条+食用菌+有机肥+果树”技术模式,将粉碎加工梨枝条、莲子壳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食用菌原料,开发出以农业废弃物为代用料的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平菇、草菇等10多个新菌种。目前,全县梨枝条、莲子壳等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80%,每年增加食用菌1500万袋,为企业节约成本150万元。


三、开展美丽田园建设,实现农田环境清洁化。扎实开展美丽建宁“三清双提”行动,加强田园白色污染治理,建设美丽清洁田园,提升农业生态服务功能。严格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通过强化宣传、探索路径、完善措施、总结经验,扎实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2022年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理量达80吨、回收率超过95%,全县田间园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基本清除,提前三年完成“到2025年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目标。促进地膜科学回收再利用。引导农民使用加厚农膜,延长使用期,提高利用率。有序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保证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农膜的田间覆盖度,达到少用农膜、少污染的效果。2022年全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


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农业生态监管常态化。健全绿色发展、污染防治长效监管制度,建立联合联动检查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巡查力度。强化养殖尾水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畜禽污染资源化利用全链条监管制度,督查鳗鱼养殖企业安装尾水排放测控联网设备,强化信息化监管。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鳗鱼养殖企业尾水排放设施设备运行日常检查管理,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强化渔业资源监管。加强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水体清澈”行动,2022年疏浚清理河道16.7千米。实施增殖放流行动,开展增殖放流活动5次,共放流鱼苗180余万尾。严厉打击电炸毒等非法捕鱼行为,开展渔业联合巡查92次,有力遏制渔业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