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料库 > 农垦文化

云台花语

时间:2024-04-0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436

光阴里流淌着岁月的旋律,光阴里灿烂着向往的梦,我站在光阴的岸边,俯身折一朵花儿放在耳畔,听她诉说家的故事。

荒滩上的那片芦苇,坚韧不拔,坚守着初心,将向上仰望的姿态站成永恒。

“我们干的是前人没干过的事业,一定要比前人吃更多的苦,当我们用顽强的斗志把荒滩变成良田,建起美丽家园的时候,后人会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1952年,云台农场第一任老场长王荣江的动员令沸腾了这片荒滩。

那时,云台是“兔子不拉屎”的盐碱荒滩,我的父亲是第一代垦荒人,他们“住茅屋、吃粗粮,披星戴月把活忙”。露天结冰的大土灶,芦柴棒在锅底熊熊燃烧,腾起股股热浪,那热烈的噼里啪啦声,伴着粗茶淡饭的香气驱散了疲劳,鞋湿了,扯一把苇花垫在脚下,干了鞋暖了心,手上更有劲了,于是父辈们继续手挖肩扛,日夜奋战在贫瘠的土地上。

风雨十年,云台万亩荒滩变粮仓,盐碱地里稻花香。翻开厚厚的场志,一串串数字令人感慨:父辈们人力开挖水利157万立方,改良耕地3万亩;建成变电站一座,架设34千伏线路6公里;建设电力排灌站2座,总计336千瓦,实现农田旱涝保收;建起1.7万平米生产生活用房,在场部开设医院、学校。父辈们如荒滩上站立的芦苇,以坚韧、顽强的精神,让荒滩有了家的模样。
在我心中,芦苇已是场花,虽无华丽的外观,却有至美的灵魂,坚守在云台大地,见证我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茂密旺盛的苜蓿花,在贫瘠的土地上热情盛放,那昂扬的生命力,让人从艰苦的环境中振作精神,坚定地追寻着幸福。

知青为这片荒滩带来知识的春风,云台人的思维活了,在这片土地上尽情释放如火的热情。冬闲时知青带队,组织脱盲农民,步行加乘车,饿了啃块冷馒头,困了将就眯一会儿,先后到新疆、甘肃学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父亲也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二年开春前赶回来的,晒黑了脸、瘦脱了形,但父辈们舍不得花时间休整,迫不及待地在盐碱地上试种甜菜、苜蓿等,寻找适应土壤特性的作物。同时,匀出劳动力,成立了加工厂、果园、良种队、机耕队、运输队、畜牧队、机修厂、纸盒厂。全场上下齐努力,产业呈上升态势。

知青头脑灵活,就想让荒地里长金子。春寒料峭中,大家在水田里一字排开,光脚把田菁踩在地里沤绿肥;炎炎夏日里,大家割柳条编筐、沤苘麻扒皮卖钱;庄稼收完了,晚上也不闲着,打草帘、搓麻绳。母亲说,那时生完孩子在家可坐不住,悄悄跟着大家天不亮就出工,干活一点也不输给男人。多年的劳累,她全身多处关节落下炎症,行动困难。但那时生活也有乐趣,她给我们讲:苘麻小黄花粘在耳垂上当耳坠,一天不变色也不会掉;鲜薄荷搓搓手,身上能清香一整天;甜菜嫩叶掐了炒着吃,甜菜根又白又甜水分足,干活累了拔一棵擦擦就吃,比苹果甜呐,你们可吃不着啰!年迈的母亲常怀念那段岁月,有时她独坐在门前,望向田野喃喃:有苦不喊苦,大家齐心往田里奔,一手一脚把家搭好,那才叫日子。

艰难的岁月里,总是有动人的故事向人们述说生活的美好。夕阳下,收工后小伙的热情和姑娘的笑脸把广阔的苜蓿地点燃了,苜蓿的花语是恋爱、恋爱,还是恋爱。今年已90高龄的母亲,回忆起那漫天的紫色,脸上仍洋溢着幸福。姑娘小伙在一望无际的紫色里,边聊天边掐嫩头,准备晚餐食材。浪漫的气氛冲淡了一天的疲惫,美好的爱情如约而至,幸福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远望三万亩棉田,白茫茫一片,近看似繁星点染,处处荡漾着收获的喜悦,承载了云台人敢闯敢拼的宝贵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夜春风吹来,云台走在改革前沿,迈上农工大发展、多层次经营之路。1980年,农场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承包了近百亩棉田,全家老小齐上阵,硬是把棉花变成了真金白银,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承包当年,父亲用分红买了辆手扶拖拉机,载、耕、晒一机多能,没过几年,我家又添置了五零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家院里停得满满当当。

我们生在云台长在云台,长大后自然也将青春安放在这片热土,像父辈一样建设自己的家园,可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农民。
那时云台场办工业红红火火,加工厂、元器件厂、塑料厂、弹力丝厂、标准件厂、砖瓦厂茁壮成长,其中皮棉和元器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我和大哥、大姐都在厂里上班,工资“见风长”,每天穿着漂亮衣裳,骑着自行车,鲜衣怒马、意气风发。

那年月,大家像铆足劲的发条,在各自岗位上努力着。我家原先的土坯房翻建成砖石到顶大瓦房,今天买台电视,明天置办冰箱,人手一辆自行车。那年农场光荣榜上,母亲捧着一束绽放的棉花,脸上溢满自豪,原来幸福真的像花儿一样。

洁白的棉花、丰富的工业产品,铺就了云台增收致富“幸福路”,还增添了云台人的自豪,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荷塘之上,莲藕裹着泥土的芬芳一朝成熟,果实里蕴藏着现代农人砥砺奋进的精神结晶;汗水中凝结着云台人打造都市农业的责任担当。

第二代云台人敢拼敢闯,发挥居山南、河流横贯优势,孕育一方绝美荷田,打造生态旅游业。

晨曦中,万亩荷田如坠落人间的一片翠玉,让人在其曼妙中沉醉。三哥家的荷田有300亩,嫂子草帽下的脸庞黝黑秀美,勤劳的她把荷田打扮得如同仙境。“荷不仅美,还让人富呐!咱家的荷田被纳入国家级出口蔬菜基地和休闲观光旅游基地统一管理,既是美景,又是聚宝盆。”嫂子喜滋滋地向游人介绍。荷田环绕的村庄里有她勤劳双手建起的二层小楼,院里停放着新型农机。阳光打在她身上,笑意盈盈的脸庞开朗而温暖。

每年举办的荷花节,吸引游客前来赏荷品美食,带来了诸多商机。游客被清雅的荷香环绕,品着荷叶香茗,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打造“生态云台”品牌,让城里人体验田园生活。我们把荷养成了摇钱树,还赋予她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寓意。云台70年的发展史,孕育出独特的荷文化。取“荷”寓“合”,“莲”寓“廉”,领头人睿智创新、清廉务实;职工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居民诚实守信、民风和谐,全场同心同行,发展动力无限。

新时代,逐梦号角激起云台人勇立潮头的干劲和热情。抢抓连云港市东进南扩战略机遇,房地产业、生态旅游业、服务业三轮驱动;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市残联托养中心、康复医院、特殊教育中心相继入驻;地方重点项目上合物流园、省12届园博园花落云台。垦二代线下忙,垦三代线上干,“园博效应”强力带动“园博后”经济,新增长点大放异彩:四季草花闪亮登场,物业进军市区市场,葡萄桑葚采摘节、油菜花节、有机稻田观赏节、拓训项目如火如荼,云台农庄品牌整合力日渐增强;社区治理日益精细,居民入住时尚的乡间排屋,安居乐业;职工子弟学成归来,纷纷投身家乡建设。全域旅游产业“云台模式”日趋成熟,能拼会干“云台速度”更是惊人,新时代云台跻身集团发展前列,连续多年获苏垦集团先进单位、先进社区称号,年利润达1.3亿元……云台的日子越过越带劲!

花开花落,岁月流逝,从一片盐碱荒滩到“城在绿水中,家在花园里”,回眸70年风雨建家路,云台,我想对您说:我们仅向您奉献了平凡的青春,而您却以博大的胸怀回报我们充满希望的初春和硕果累累的深秋,从呱呱坠地到鬓染霜花,只愿在您温暖的怀抱,继续谱写新时代的云台故事。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