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引领教育发展的精神动力

时间:2024-11-28 作者:宋健男 王欣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 点击次数:2302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创造的文化,它包含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目标,爱祖国、爱垦区、顾大局、勇于奉献的价值追求,艰苦奋斗、节俭朴实、廉洁奉公、严守法纪的行为准则,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坚持改革、锐意开拓的进取精神等。

北大荒精神与北大荒教育紧密相连、相互辉映。北大荒精神为北大荒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而北大荒教育则是传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北大荒精神的熏陶下,北大荒的教育工作者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为北大荒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智慧和力量。

一、北大荒精神的内涵

北大荒精神孕育于垦区最艰苦的创业年代,成长于垦区曲折的发展阶段,成熟于垦区奋进的改革时期,是北大荒厚重文化的核心成果。

1994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历史的丰碑,永恒的财富——关于弘扬北大荒精神几个问题的汇报》首次将北大荒精神表述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北大荒精神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2年,北大荒精神内涵表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忠诚、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灵魂,“坚守、忘我”是北大荒精神的表现。北大荒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垦荒事业,北大荒的教育工作者把学识与经验奉献给北大荒教育事业。

二、北大荒精神助力教育发展

(一)“马架子学校”为圆梦

1958年,10万转业官兵浩浩荡荡开进北大荒。随着官兵子女逐渐增多、长大,上学问题被提上了日程。可是茫茫荒原,方圆百里找不到学校,官兵们着急了:“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忙着打江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如今保江山需要文化技术,总不能让后代再耽误学业。”于是,拓荒者中一批原部队文化教员成了北大荒教育的“种子”,他们在临时搭建的马架子里,办起了“马架子学校”。那时候的老师,除了和其他拓荒者一样劳动,还要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当教员、炊事员、护理员。当时北大荒的办学条件很艰苦,但是英雄的拓荒者在北大荒精神的指引下“一腔热血办教育、亘古荒原起宏图”,圆了拓荒者子女的求学梦。

(二)育人兴垦谋发展

20世纪70年代,北大荒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砖瓦房逐步取代了“马架子学校”,50多万城市知青的到来,为垦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力量。北大荒初步形成了“小学不出连队,初中不出分场,高中不出总场”的教育格局。垦区教育蓬勃发展,在千余里的边境线上,建有小学2350所、初中572所、高中165所,在校学生达30万人。这一时期,城市知青、科技人员、老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对垦区子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随着老垦荒者的相继离休、退休,数以万计的知青一批批返城,北大荒面临新问题:机车缺少驾驶员、医院缺少医生、学校缺少老师,这片土地谁来耕种,农垦的事业谁来接班?老垦荒们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为了北大荒,我们已经无悔地献了青春、献终身,现在轮到献子孙了。”这是北大荒拓荒者们当年的真实写照,也是北大荒精神“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内涵的直接体现。老垦荒们也深深地意识到:教育不单单是职工子女的福利,而是集体的血脉,是培养接班人的摇篮。自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北大荒人一直奉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亏不能亏教师”的原则,北大荒的历届领导也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垦区教育不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集中办学谱新篇

为加快垦区“普九”进程,完成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决定将3087所中小学压缩到389所。这次压缩不是校际之间简单的合并,它意味着近2000多名校长将在激烈的竞争中从校长职位上退下来;意味着6000多名教师将告别他们心爱的课堂;意味着近10万的小学生将过上自理的集体生活。为实现集中办学这一目标,垦区的决策者、管理者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牺牲个人利益,支持集中办学,为垦区教育的发展助力。

三、北大荒精神促进教育发展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就红兴隆管理局中小学教学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共收回网络问卷1374份,抽取7所中小学(红兴隆第一高级中学、红兴隆局直中学、红兴隆局直二中、红兴隆局直一小、八五二农场学校、八五三农场学校、红旗岭农场学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和一手资料,调研组发现红兴隆管理局的教育工作者坚持“让北大荒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的目标,将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制度建设、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课外活动等。

(一)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学校制度建设

一是开展季节性活动。此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春种、夏锄、秋收、冬趣”。例如,局直一小在校园内开辟菜园子,让学生亲自体验种植实践、农作物认知、生长周记、绘画等活动;局直二中开设烹饪课、作物栽培课(含无土栽培),并配套专门的试验田;八五二小学打造具有农垦特色的冰雪文化节,不同年级的孩子有不同的主题活动。

二是开展传统性活动。此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恩老一辈北大荒人的贡献。例如,八五二农场学校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在王震将军雕像前祭拜;红旗岭农场学校的师生在重要节日祭扫红塔。

三是开展阵地性活动,包括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志愿者献爱心等。例如,局直中学书法课堂以“大荒颂”为主要内容,为传承北大荒精神提供载体;在八五二农场小学第二课堂活动中,师生动笔写出北大荒风采,讴歌垦区开发建设成就、农场发展新貌。学生在阵地性活动中接受北大荒历史、文化的熏陶,强化“根”的意识。

四是开展集中性活动,包括每年组织的教育日、教育月、全局性大型活动等。此类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访老铁道兵家庭,祭扫老红军墓,参观王震将军纪念碑、北大荒博物馆、场史馆;通过座谈会和对话会讲垦荒故事、讲垦区变化,帮助学生感悟北大荒精神,教育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例如,红旗岭农场学校利用千岛湖景区湿地资源,每年举办“爱鸟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环境、爱生命的优秀品质。

以上四类活动在红兴隆管理局的基础教育领域都已经列入计划、形成制度,北大荒精神教育成为常态化教育。这些活动让垦区后代在北大荒精神的熏陶下养成了优秀品质,增强了对北大荒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依托北大荒的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垦区学校充分挖掘北大荒精神的内涵,结合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黑土文化,打造具有北大荒特色的校园文化。北大荒精神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红兴隆管理局的教育工作者巧妙运用北大荒精神食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传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八五二农场小学在综合楼二楼创设八五二农场发展史展览,展示了农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为现代化大农场的光辉历程,让学生体会老一辈北大荒人的精神风貌。八五三农场清河小学“日月同辉浮雕壁画”是学校教职工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利用稻壳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完成的,体现了“无私奉献讲团结,默默耕耘为学生,踏实进取比贡献,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校园文化精神。

(三)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教育教学

北大荒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北大荒精神是一笔永恒的财富,是垦区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的资源优势。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历程,就是一部生动感人的艰苦奋斗创业史,是培养创业精神、激发学生责任感和自豪感的活教材。因此,北大荒的教育工作者充分挖掘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将北大荒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丰富垦区学校德育教育。

为传承和再现北大荒黑土文化的精髓,让北大荒版画这一艺术瑰宝薪火相传,红兴隆管理局各个学校均开设少儿版画、纸浆画、儿童画等艺术课堂。师生们用创造思维和对美好生活的畅想,将家乡貌、大荒情、生活美、黑土韵、儿童乐等画卷,通过版画、纸浆画、水墨画、干枝画、麻袋贴画、泥塑、松果和石头作品等不同的美术形式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农场的发展历史,传承了北大荒精神,提升了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劳技课上,八五二农场小学的孩子们用稻草和稻穗做成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谷物拼贴画。学校将历届优秀的谷物拼贴画陈列在劳技教室内,让学生感受黑土地的魅力。经过老师们的精心打造,课堂教学成为融知识性、趣味性、乡土性、育人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讲堂。

(四)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课外活动

垦区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从小学入学开始就住在学生公寓,在校时间多。因此,垦区的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每个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项目。例如,八五二农场小学充分挖掘北大荒精神,营造“大美龙江、白桦飘香”的育人氛围,常年开展小白桦社团活动。小白桦社团包含版画苑、剪纸活动、国学活动、书法活动等10个社团,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例如,在小白桦版画苑,师生以人、景、物为原型进行版画创作,感受白桦不怕困难、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拓荒者开发北大荒的艰苦奋斗精神。

四、北大荒精神书写北大荒人的教育情怀

问卷数据显示,红兴隆管理局教师的第一学历大多数为专科(占比42.24%),本科占比32.70%,高中占比23.96%;最终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占84.85%,硕士学历占2.62%。调研组了解到,72.76%的教师是农垦后代,27.24%是通过公开招聘加入北大荒教育事业的人才。

北大荒精神对垦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为了让垦区职工安心工作,为了孩子们能有舒适、安全、充实的学习生活,垦区教师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领下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践行着北大荒精神,书写着北大荒人的教育情怀。

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追求。在北大荒精神的指引下,北大荒人厚植教育情怀,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最好的资源投入教育领域。正是北大荒的前辈们用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打下的基础,才使得如今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人民拥有幸福的生活。当代北大荒人感恩前辈的贡献,定会全力支持、全心奉献,为推动北大荒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宏,高跃辉.《北大荒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9.

[2]本报评论员.以北大荒精神鼓舞信心、鼓舞斗志[N].人民日报,2021-11-15(001).

[3]双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升华——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4-10.

[4]郑加真.北大荒移民录——1958年十万官兵拓荒纪实[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