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中国农村杂志社】苏垦大米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江苏农垦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建设观察

时间:2020-11-16 作者:许雪亚 来源:中国农村杂志社 点击次数:16835

前不久,在庆祝 2020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农垦“喜丰收 奔小康”暨“智慧农垦万里行”活动上,《农垦粳稻谷》《农垦粳米》以及配套的《农垦稻谷储运技术规范》和《农垦稻米加工技术规范》等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标准一经亮相,就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这是我国稻米产业标准化建设的一次新突破,是以高标准促进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创新,必将引领农垦稻米产业化、标准化建设迈上新高度。”苏垦农发副总裁、苏垦米业党委书记宗兆勤说。

事实上,江苏农垦一直是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2018 年以来,江苏农垦以推进百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稻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为基础,围绕米业、种业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率先在全国农垦启动农产品质控体系建设,并上线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擘画了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苏垦画卷。

截至目前,江苏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面积实现 100% 全覆盖,稻麦(种子)产品实现 100% 可追溯;公司获中国绿色发展中心审批绿色基地创建面积 92.7524 万亩 ;有机认证基地 4565.55 亩 ;持有水稻、大麦绿色食品证书 17 张,认证绿色产品产量 13.53 万吨。


苏垦大米的高质量发展的秘诀是什么?近日,记者来到江苏农垦寻找答案。

建成国内第一家成规模的稻麦质控体系

“今天的进度怎么样了?”苏垦农发淮海公司技术人员潘健扯了一嗓子,拿起手机打开江苏农垦农产品质量管控系统,找到了正在作业的条田。

眼下正是秋收的关键时期,江苏农垦淮海分公司的生产基地,满目金黄,饱满的稻谷像是娇羞的女孩儿低垂着脑袋。金色大田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准备迎接这个特殊年份的丰收。

“ 再有个把小时,差不多了。”农机手小陈估量了下今天的任务回应道。

“这是第6生产区,46大队南7条田,农机手是陈建军,一会儿等他作业完后,我们会有大队的管理人员进行检查,没问题的话,会在系统上录入作业人的信息。”潘健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在管控系统中,点开对应条田记录,什么品种,谁播种的,谁施肥的,施的什么肥等等一应俱全。

“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成规模、成建制的稻麦质控体系,该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 :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 询、 流 向 可 跟 踪、 质 量 可 追 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这个稻麦质控体系完整记录了每一粒粮食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让粮食生产变得有迹可循,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苏垦农发副总裁、苏垦米业党委书记宗兆勤说。

从 2017 年 起 步 建 设, 到 如 今系统管控涉及公司稻麦(种子)全产业链的条田环境、种植、投入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 7 大方面内容,130 多项业务功能,200 张重点表单,90 个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公司总部、分子公司(所属机构)183 个部门、129 个生产区、615 个生产大队、11 家农科所等 1051 个管理单元等信息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实时监管。

好大米是精细化管出来的。“管”的核心就是投入品管理。

在生产基地旁的库房里,各式各样的农资物品摆放的井然有序。“以前,农场采购生产资料较为分散,质量不好管控。如今,我们实行’五统一‘,在投入品采购监管方面,建立统一农资采购目录。组织专人筛选出符合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规定许可的肥料与农药新品种,每年制定(修改增补)下发统一采购农资目录,各家农场根据自己的品种选择需要的药剂。”苏垦农发质量管理部总经理路辉说。

在种植环节,2020 年起,对所有基地实行龙头企业(种子与订单商品粮)100% 预约生产,同时强化质控信息化平台,详细记录每个条田的种植用途,种子田、绿色、有机、专用订单管理细化到每一个条田。

仓储加工也是重要一环。苏垦农发执行统一的农产品物流(运输)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明确大米、种子成品物流过程中的温度、车辆、装运、覆盖等技术要求,建立了物流(运输)过程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确保物流环节 100% 无质量安全风险。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一粒米诞生的每个流程。在产品准出方面监管苏垦农发也下足了功夫。苏垦米业、大华种业等单位采用立体仓库、信息化管理等现代仓储管理技术,降低原料、产品周转率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坚持“一库一品种”原则 ;出入库时做好记录和产品抽检工作。

“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组织生产,最后提供给你的就是完全符合你的标准的产品。”宗兆勤说。

从农田到餐桌, 在苏垦农发,真正做到了自有基地、自行生产、自行加工,每一粒米都有 100%的全链条质量管控,确保每一粒米都让消费者放心。

好机制“育”出好大米

农机手刚刚收获的大米运往哪里了呢?记者跟随车辆一路来到了苏垦米业公司淮海分厂,在产品研发部,姜雪萍科长对这车大米进行了检测。“各项质量达标,可以进库”。接下来,工作人员对这批大米称重,几分钟后,在质控系统里,这批刚收获的稻谷显示被签收。

姜科长的工作决定了大米下一步的去向。水分不合格的进行烘干,有杂质的进行处理,合格的稻谷则直接入库,等待下一步的加工。

姜雪萍从事质检工作已经 13 年了,她切身的感受就是,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全员参与,才能把这件好事做好。

目前,江苏农垦有超过 4000 人从事质量监管工作,一支专业高效的质检队伍已初具雏形,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基本建立。三年来,累计录入 1260 万条有效基础信息(其中业务记录 458 万条),消费者查询记 录 17198 条, 分 布 于 463 市 县,真正实现了“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 踪、 信 息 可 查 询、 质 量 可 追 溯、全程可管控”的目标。

然而,就在三年前,刚开始推行农产品质控管理系统时公司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调动基层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成了当时首先要啃的硬骨头。

“质控体系运行最大的障碍是基层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厂上大队里有很多人五十多岁,他们的文化水平高中、初中都有,再加上质控系统很细,刚开始应用管理系统时阻力很大,很多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还在用老年机。”谈起起步时的困难,王灿明历历在目。

为提高基层生产管理人员质控系统操作水平,公司采用集中培训,分单位、分组培训,以及田间地头实地培训等方式,确保所有参与质量安全管理的人员熟练掌握质控系统的使用。三年来,累计培训 1.5万人次。

系统网页端和手机端操作界面

质量控制系统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一个环节出错便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十分仔细,要反复检查输入内容。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下沉到最基层?公司坚持“谁操作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让质量安全与每一个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工作紧密结合,成为生产管理的“安全阀”。

此外,通过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激发了员工的活力。以《全面质量管理办法》为依据,建立“总部 + 分子公司 + 生产区(车间)+大队(班组)四级核查机制,采用“月度 + 重要农事 + 年度”综合考核。“通过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每一个生产单元、每一名生产管理人员收入、考核奖惩等直接挂钩,逐渐形成‘人人讲质量,步步保安全’的质量安全管理氛围。慢慢地,基层工人熟练掌握指控管理系统,并真正从内心认同公司质量第一,严格监管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有技术、有态度、有机制,江苏农垦质量安全的答卷喜人 :运行两年多来,基本实现了质控系统追溯数据信息录入“零错误”、标准化技术执行“无违规”、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的“三无”目标,为苏垦农发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之基。

“保质”变“保鲜” “树”起金招牌

“轰隆隆……”在苏垦米业的加工车间,一台台机器高效运转,在这里稻谷被脱去外衣,经过多机轻碾适度加工,便进入空调室中降温,最终变成我们一日三餐的大米。

“以前我们追求的是‘保质’,是为了让人们吃得放心,我们像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一样,只追求生产的大米不变质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保质期。现在我们要的是‘保鲜’,就是我们千方百计地保证稻谷和成米的新鲜度,让收购的稻谷进入钢板仓或是空调间内冷藏,加工好的大米进入空调室中降温,让市民随时随地能吃上口感新鲜的大米,保持大米原有的风味。”

‘保质’变‘保鲜’战略,虽然只是动了一个字,但品质上却是飞跃。

一方面是苏垦大米品质的日益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定制配方米,满足了“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消费追求。

“以前统计某种农药今年用量多少,需要监管大队报告,现在只需通过质控系统调出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析,把数据和上一季,上一年进行对比,为生产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质控保质量、质控促生产。”王灿明说。目前,公司自主开发的“富硒米”“有机米”“蟹田稻米”等高附加值产品走俏市场,显著提升了苏垦农发农产品的附加值。淮海公司大米加工、销售等指标及稻米加工利润持续高速增长,成为苏垦米业集团旗帜工厂。

花香自有蝶飞来。苏垦农发对大米质量的严格把控,让苏垦大米成为业界的“金招牌”,越来越多的商家慕名而至。“苏垦好粮油”品牌唱响南北,专用订单产品纷至沓来 :“贝因美”“亨氏米粉”“青岛啤酒”“五粮液”等一些列对农产品质量要求高、稳定性高的下游企业,纷纷和苏垦农发下属生产基地合作生产专用订单产品,显著提高了苏垦农发农产品竞争力。

如今,江苏农垦已成为全省绿色基地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优质水稻、小 麦 面 积 占 比 由 2018 年30%提高到 2020 年的 75%。2020 年,苏垦米业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最美绿色食品企业”。

站在新起点,江苏农垦正乘势而上,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动能,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朝着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的目标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杨文强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