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农垦情况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现代农垦集团——甘肃垦区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0-08-06 作者:甘肃省农垦集团 来源:《新中国农垦改革开放40周年》 点击次数:16007

甘肃农垦创建于1953年,至今已走过66年发展历程。作为全国农垦的一员,自创建之日起,甘肃农垦就把解放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先进生产力作为发展方向。66年来,几代农垦人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不懈努力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农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壮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农垦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一手抓创业与发展,一手抓调整与改革,推动农垦管理体制经历农垦、军垦、省农垦局以及集团企业多次重大变革,完成了集团企业不同时期的改革任务,为开发甘肃、建设甘肃贡献了重要力量,现已发展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农业企业集团,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农垦土地总面积807万亩,其中耕地83万亩;总人口近9.57万人,其中从业人员2.65万人;集团有41家直属全资和控股企业,其中控股亚盛集团、莫高股份两家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总额189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

一、推进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甘肃农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完成了4项改革任务。

(一)1983年由甘肃省农垦局向甘肃省农垦总公司的改革。在经营管理上打破了“大锅饭”,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兴办家庭农场,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在当时情况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二)2002—2004年由省农垦总公司向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改革。集团公司的改制成立,使农垦发展定位更加清晰,农垦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市场化、企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三)2006—2008年农场整体公司制改革。完成了全集团18家农牧场的公司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农垦40所中小学校和2所法庭移交地方管理。

(四)2010年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农垦电大等6个事业单位的移交工作,农垦集团纳入省政府国资委监管,标志着甘肃农垦管理体制完成政企、事企分离,总体实现企业化转型。

二、落实国企改革任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一)牢牢把握本轮改革主攻方向。农垦集团前身是一家典型的企事业单位共存的经济社会组织,省农垦总公司属行政性供养公司,所属的各农牧场是较为封闭的小社会,分布在全省10市州30个县,上下之间长期属于行政管理关系。一段时期外界对农垦的评价是“四不像”(政府不像政府、农村不像农村、军队不像军队、企业不像企业),尽管在2010年完成了集团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之“形”,但是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方式上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实”,行政色彩浓厚,集团管控能力不强,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不大。

2017年7月新班子调整到任后,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国企改革实施意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农垦改革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确定了本轮改革主攻方向:一是以去行政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深化集团化企业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以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为目标,整合资源资产,优化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建设;三是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转变观念作风为保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字方针,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形成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经营管理团队。

(二)全面推进农垦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确定的改革方向和重点,扎实推进“2+N”(国企改革和农垦改革)改革体系建设,推进农垦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1.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动力。围绕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落实去行政化改革。

实施总部机构改革,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在颠覆式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出台集团公司《总部机构及职能调整设置方案》,重新界定了集团总部和直属企业的职能定位,通过创新绩效考核模式推动集团总部与所属企业打造命运共同体,机关部门由原来的17个精简为13个,人员减少12%。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修订完善了集团总部人员薪酬改革和考核管理办法、《所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内部分配行为,农垦企业领导人员年薪上限提高50%,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集团公司2018年度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26.03%;实现利润0.36亿元,减亏1.35亿元,整体实现扭亏为盈。集团公司直属企业盈利面增加了12.5个百分点,盈利企业实现利润2.08亿元;14户存续农场大幅度减亏,减亏额达到1510万元。

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修订完善集团公司及所属41户企业章程和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议事规则,制定、修订两个层面规范董事会建设方面的制度23项,使企业治理各职能机构和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矩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快速步入正常轨道。

2.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打造法治国有企业,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是农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坚持建章立制先行,全方位规范企业管理。对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国企和农垦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集中制定、修订了115项管理制度和改革方案,形成了农垦深化改革“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通过推动执行,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明显提高,以制度管人管事的氛围正在形成。

明晰产权关系,理顺管理体制。解决了多年摇摆不定、悬而未决的农垦集团与上市公司的定位问题,按照《公司法》等相关规定,理顺了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及直属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管理关系、党组织关系,建立了以管资本为主,运转协调的管理运营机制。

强化风险管控,严肃考核问责。针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建章立制,制定《财务总监管理办法》《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实施办法》等制度,提升各种风险防控能力。

3.整合资源资产,优化产业升级。贯彻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集团化运作的思路,制定了《甘肃农垦整合重组打造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实施方案》并推进实施。

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整合。农垦医药产业是相对稳定的支柱产业,但受资源资产经营分散、产品销售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使该产业的拳头优势没有很好发挥。通过进一步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拓展营销网络、收回特药经营资质等措施,形成了以“药物碱厂特药加工提取、普安股份宣肺生产销售、普安康饮片、御米油生产销售、普华公司甜菊糖提取”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加工许可和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的缩写,中文为“良好生产规范”)认证、优化生产工艺、整合供“产销”物流体系,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截至2018年年底,共实现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111%,整合重组效益显著。

推进房产开发产业整合。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将农垦集团所属两个房地产企业、一个工程施工企业、部分具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和房产开发项目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了从工程施工到房产开发、再到物业管理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土地资源集中开发、技术人员集中共享、物业管理配套补助的管理目标,避免了同业竞争,“收窄”了管理幅度,通过整合减少农垦集团所属二级企业3户。

加快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坚持“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为了营销干”的工作理念,在集团总部成立市场营销部,强化全集团营销资源整合和农垦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从集团层面加大品牌建设力度,设计“甘肃农垦”主品牌标识,推动了主品牌建设,组织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参展首届“农民节”等博览会,起到了积极的宣介作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以“甘肃农垦”为主品牌,统一农垦企业产品品牌,形成“好食邦”“黄羊河”“条山”“普安康”等核心商标,增强了农垦企业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企业层面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推进新产品开发,拓宽营销渠道,莫高股份新增电商平台31家,网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7%;相关企业加快出口业务,全年向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新加坡、以色列等出口产品,合计创汇351.7万美元。大宗农产品贸易顺利开局,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

探索土地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先后将所属14家农牧场的443万亩土地及农业类资产,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等方式重组到亚盛股份公司,使垦区一半以上的国有土地资产实现了证券化,先后8次从资本市场累计融资50亿元,有力推动了垦区经济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在集团层面设立科技管理部,统筹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引进推广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构建农垦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成农业科技示范田6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近100个,产品产地监测面积达20万亩,可追溯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

4.全力处僵治困,加快瘦身健体。截至2017年年底,全级次企业278户,其中,僵尸空壳企业120户,管理层级长达5级。针对以上问题,按照省政府国资委统一部署,开展了出清僵尸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工作。

全面清产核资,盘清企业家底。按照“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的原则,组织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掌握了企业各种要素家底,核实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处置“僵尸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在完成清产核资、盘清企业家底的基础上,加大处僵治困工作力度,推进兰维公司立足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物流园,与中铁建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中天公司积极争取纳入了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关闭退出序列,为下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奠定了基础。2018年内共出清“僵尸企业”12户,累计出清56户。

整合非农产业,压缩管理层级。通过整合医药产业、合并建筑企业等措施,直属企业由46户减少至41户,“收窄”了管理体系;通过“压扁”管理层级,将管理层级压缩到3级以内,提高了管理效率。

5.落实“两个三年”改革任务,维护农垦根本利益。从维护农垦根本利益、减轻企业负担和为农垦事业负责的战略高度,协调省政府出台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发证两个实施意见。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的局面,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高位推动,财政、国土、民政、国资等省直部门大力支持,市州县政府积极推进,截至2018年年底,完成确权发证面积557.16万亩、待发证面积90.63万亩,届时农垦总发证面积647.79万亩,确权发证率90.51%。企业办社会职能37户企业的学校、医院、市政设施和229个家属区的“三供一业”已全部签订分离移交协议,落实各类补助资金共计2.3亿元。

三、紧盯目标,全面推动农垦经济更上新台阶

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对甘肃农垦的定位是打“造全省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为此,甘肃农垦将传承和发扬农垦精神,牢牢把握历史机遇,顺势而为、担当进取,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步,2018—2020年,通过两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决胜全面小康垦区。第二步,2018—2023年,通过5年的奋斗,即到甘肃农垦创建70周年时,实现经济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打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农垦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第三步,在2023年基础上,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实现经济总量在百亿集团基础上再翻一番,将甘肃农垦打造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领域的航母。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