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与改革 > 理论探讨

浅析南泥湾精神与新中国农垦精神的内在联系

时间:2021-11-02 作者:李升鹏、万佳佳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102459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挺进南泥湾,屯田垦荒、练兵备战,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产出的丰硕精神成果;“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垦人在党的领导下开辟新中国农垦事业的过程中,在特殊年代肩负起特殊的国家使命,熔铸出的具有鲜明红色印痕的新时期农垦精神。全面横向比较两个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联系与区别。

创立主体和精神源头

无论是南泥湾精神,还是新疆军垦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遍布各大垦区的农垦创业精神,其创建主体都是“农垦人”,都归属于以三五九旅为源头的农垦系统。南泥湾精神在文字上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连用,是将第一代军垦战士克服困难、征服自然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升华为对于革命事业的艰辛求索,为后续以其为蓝本的、遍布祖国各地的农垦创业精神奠定了基本内核和初始要素。因此,南泥湾精神是农垦的根和魂,大生产运动是两个精神奇迹的共同源头,新中国的农垦事业是在南泥湾精神基础上的衍生和发展。

精神内核与崇高风范

“艰苦奋斗”,是广大农垦人在长期开发建设中,用青春汗水和鲜血生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农垦干部职工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其中,“艰苦”体现着农垦人挑最重的担、干最累的活,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品格,凸显出农垦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国牺牲、无怨无悔的崇高风范和初心使命;“奋斗”意味着从农垦事业诞生之初至今,农垦一直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交办的任务,是一支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国家队,具有能够为人民和国家奉献一切、牺牲一切的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艰苦奋斗”的农垦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历史坐标和时代背景

南泥湾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是“自力更生”,这种提法脱胎于1939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和革命力量生死存亡的极端严峻形势而发出的“自己动手”号召。因此,从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大生产运动是为了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的基本需要而发动的,它着眼于改造自然、保障生存,运动的直接对象是荒地等不适宜进行基本农业生产的自然要素,是一种纯粹的“求生存”精神,在党领导的农垦事业里是从0到1的突破。而农垦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是“勇于开拓”,这种提法是当年王震将军着眼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对农垦系统寄予了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开拓的殷切希望。从其时代背景来看,它聚焦改造体制机制、提质增效,其直接对象是垦区农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合理因素,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一种多元的“求发展”精神,在整个农垦事业里意味着从1到N的继承和发展。

未来指向与现实价值

南泥湾精神是总结过去历史经验,寻找最初精神烙印的时光通道;农垦精神是展望未来发展蓝图,建设中国农业领域“航母”的指路明灯。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既是表述形式上的继承发展,也是时代需求和承担使命的转折变化。当前,农垦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农垦改革已步入“过坎”后的“爬坡”阶段,“艰苦奋斗”就是要克服农垦在融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分类管理机制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各项挑战,“勇于开拓”是要求农垦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在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不断增强农垦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做大做强做优农垦企业,打造一个产业发达、生活幸福、文明繁盛、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新农垦,引领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积极贡献,再次向党和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系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延安南泥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经济研究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