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兵团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兵团篇章

时间:2024-12-26 作者:王玉柳 罗利华 来源:《中国农垦》杂志 点击次数:13418


摘要: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兵团篇章的精神支柱。新时代,兵团要大力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加快推进兵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更好发挥兵团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作用。

关键词:兵团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兵团改革;粮食安全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新时代,兵团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兵团篇章。

一、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强调要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新疆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新时代,兵团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切实履行好维稳戍边看家本领。

始终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放在首位,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发挥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优势,先行先试,持续深化去极端化工作,深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在各方面探索创新,并总结经验辐射带动周边地方。不断巩固完善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在职工“退一补一”的动态调整过程中,设置更加合理的职工招录条件,不断优化民兵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更加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职工履行民兵义务的积极性,出台更多向基干民兵倾斜的优惠政策,落实基干民兵的正规化建设措施。不断拓展民兵编组路径,除了加强在连队职工中充分编组各类民兵,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在城镇社区的居民中编组民兵、在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中编组民兵,不断突破兵团民兵过度倚重在连队职工中编组的传统,拓宽民兵来源渠道。

不断加强兵团屯垦戍边史、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教育,强化各类民兵对兵团性质地位、功能作用的认知,进而增强民兵“兵”的意识,精心打造一流民兵队伍。进一步完善“党政军警兵民”管边控边机制,积极探索新时代守边固防新机制,建立健全兵团和新疆地方、边防部队的联席会议机制,形成情报互通、信息共享、联合处突的高效戍边态势。推动兴边富民行动走深走实,运用好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资金,以师市为单位,每年集中力量改造一个边境连队,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建设、水电暖建设,不断改善边境连队的基础设施,提升边境连队职工生活工作环境,确保边境安全、边防稳固。

深入推进平安兵团建设,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要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增强法治思维,积极主动系统梳理兵团、师市、团镇、连队社区存在的矛盾风险点,力争在问题源头阶段发力,防止矛盾加深。要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加快推动兵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兵团深化改革,党中央明确要求兵团检视整改“五个不适应”问题,丰富和创新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内涵和实现形式,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彰显“军”的属性,确立“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把兵团体制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新时代,兵团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提升改革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内涵及实现形式。

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新疆兵团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干事创业能力,使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不断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将3000多项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授予兵团,兵团要系统梳理兵团、师市、团镇各级的职责任务和权责边界,根据各级实际情况,分类分级做好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的授予工作,各级组织要积极用好本级所应当承接的各项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

加强维稳戍边力量建设,不断彰显兵团“军”的属性。要通过一流民兵队伍建设,增强兵团战略维稳戍边力量。同时,不断加强兵团政法力量建设,各级公安、武警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兵团第八次党代会和兵团党委八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严密防范、稳妥处理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健全现代企业治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激励制度,深入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治理效能更加彰显、更可持续,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债务规范管理,更好发挥财政在兵团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巩固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对腹心团场、南疆团场和边境团场进行定位,因地制宜出台符合各类团场实际的改革措施,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三、传承弘扬兵团精神,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兵地融合是兵团作为新疆组成部分的重要体现,也是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在兵地融合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

兵团要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主动服务和融入新疆大局。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和强化边疆治理的战略布局和重要方略。自兵团组建以来,师、团、连等单位天女散花式地分布在天山南北和边境一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县、乡插花式互嵌在一起。这样的布局不仅是为了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为了国家西北边防的巩固以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兵团人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维护国家利益和新疆大局。兵团的各级单位要充分发挥好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积极主动与地方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级干部要树立兵团发展就是新疆发展,兵团壮大就是新疆壮大的理念,大力支持兵团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要加强对兵团的统一领导,自治区的各级干部要拓宽视野、打开格局,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兵地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和帮助兵团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

四、传承弘扬兵团精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粮食安全问题,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兵团是我国农垦系统的主要垦区之一,在粮食和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承担着保障国家棉花供给的重要使命。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兵团时明确指出,兵团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新时代,新疆兵团要继续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等重要农产品。

第一,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重视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是兵团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兵团成立后,建设了新疆农垦科学院,各师成立了农科所,团场和连队设立了农业科研机构,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兵团成立前后,从苏联和其他省区购买了一些农业机械,兵团人从农机修理学起,逐渐学会了农机修造和农机制造,形成了自己的农业机械制造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陈学庚院士团队研制的采棉机。该采棉机性价比超过美国和以色列进口采棉机。当前,兵团要进一步健全农机研发机构、注重农业机械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机械研发工作,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夯实兵团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重视种业发展,注重良种繁育。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提高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兵团就高度重视良种繁育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实验,培育出了数十种适合新疆南北疆各地种植的棉花、小麦良种。当前,兵团要多措并举推动良种繁育,积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增强农业生产核心竞争力,打造兵团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硬核“芯片”。

第三,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兵团的棉花、红枣等农产品在品质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兵团皮棉单产达160公斤,位列全国第一,棉花全部6项质量指标中,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5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当前,兵团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大力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激活兵团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 杨明方,李亚楠,阿尔达克等. 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 人民日报,2022-07-17(001).

[2] 郑莉.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乡村振兴[N]. 兵团日报(汉),2022-07-21(001).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