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剑麻发展概况与展望
时间:2007-01-2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913
陈叶海 蔡泽祺 广东省湛江农垦局 广东湛江
摘 要:介绍了中国剑麻的发展概况与展望。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剑麻面积0.38万hm2;至2003年,中国剑麻面积达1.43万hm2,年产纤维3.59万t,单产3513㎏/hm2。中国剑麻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剑麻单产持续上升;随着各级政府对剑麻产业发展政策的鼓励,剑麻发展势头猛;随着剑麻体制的改革,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剑麻产业呈发展趋势。但由于剑麻种植的前期投入大,加上剑麻病害制约和农民技术水平低,所以剑麻总规模不大,小麻园的产量较低。又因为许多管理不规范、一些改革措施不完善,新品种、新产品开发滞后,加上经营剑麻企业及政府的配套政策跟不止等,因而存在投入不足、技术不高、产量不稳等问题。预计,中国剑麻将在市场牵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和技术推动下呈健康稳步发展,并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面积的进一步扩大、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突现其更高的经营效益。
关键词:剑麻 中国 种植与加工 生产与效益 发展现状 展望 H.11648麻 中图法分类号:S563.8
剑麻是一项宝贵的热作资源,是中国极具特色的热带经济作物,也是中国具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出口潜力的优势产业。中国的剑麻种植业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由刚组建的粤西农垦局进行生产种植,到1959年种植面积达到0.38万hm2,产量1100多t。自六十年代初,从东非引进剑麻良种H.11648(东1号)在广东湛江地区国营农场种植成功后,代替原来的番麻品种而一直种植发展。当前,中国剑麻的面积和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二位,而单位面积产量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剑麻种植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剑麻在促进热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出口创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中国剑麻发展概况
1.1 面积与产量
1.1.1 植麻面积与麻园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剑麻的总面积为1.43 hm2,占世界剑麻面积的5%。剑麻栽培区域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湛江、广西的玉林和南宁、海南的昌江和东方、福建的漳州和厦门及云南的大理等地区(见表1),其中广东6533hm2,占全国的45.6%;广西5600hm2,占全国的39.1%;海南1400hm2,占全国的9.7%;云南600hm2,占全国的4.2%;福建200hm2,占全国的1.4%。目前,由于剑麻市场价格的拉动和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农民种麻积极性空前高涨,预计中国剑麻的面积将继续扩大。
1.1.2 纤维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
2003年,中国剑麻纤维总产量3.59万t,其中广东1.95万t,广西1.09万t,海南0.41万t,福建0.08万t,云南0.06万t(见表1)。其中,广东和广西农垦系统剑麻纤维总产量约占全国剑麻纤维总产量的70%。
由于引进种植H.11648良种和剑麻先进栽培技术的开发推广,使到中国剑麻亩产纤维量逐年递增,到2003年,公顷产纤维3513㎏,为世界单产最高水平,是世界平均单产的3倍以上。但不同地区间剑麻的单位面积产量差异较大,尤以广东和广西农垦种植的剑麻纤维产量最高,剑麻大面积公顷产量超4500㎏。一些民营剑麻园纤维产量较低,普遍每公顷产量不足1500㎏。
表1 2003年中国剑麻生产情况
地区 |
种植面积
(hm2) |
新植面积
(hm2) |
收获面积
(hm2) |
总产纤维
(万t) |
单产纤维
(㎏/hm2) |
广东 |
6533 |
550 |
5000 |
1.95 |
3900 |
广西 |
5600 |
800 |
3200 |
1.09 |
3406 |
海南 |
1400 |
267 |
1320 |
0.41 |
3106 |
云南 |
600 |
67 |
500 |
0.08 |
1600 |
福建 |
200 |
15 |
200 |
0.06 |
3000 |
全国 |
14333 |
1699 |
10220 |
3.59 |
3513 |
1.2 生产技术
根据剑麻的生理特性和自然条件,中国已摸索出实现剑麻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并制定了剑麻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剑麻种植业标准化实施及推行剑麻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技术、剑麻大壮嫩苗繁育技术、剑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剑麻机械化施肥技术及一系列栽培改革,使中国剑麻面积和产量稳步发展。目前,中国主产区广东植区大面积麻田从种植到收获已初步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5%,户均种植面积由过去1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1.3 加工与销售
1.3.1 产品加工
目前,全国拥有各类剑麻厂60多家。剑麻的纤维含量由于不足5%,必须经过初加工,提取出纤维才能投放市场。因此,中国的剑麻生产企业从一开始就注重剑麻的加工问题,并从初、中级加工开始不断向剑麻制品的深加工发展。到目前止,研制开发的剑麻产品已有20个系列近300多个品种,主要包括剑麻纤维、剑麻纱条、白棕绳、剑麻地毯、剑麻抛光轮、钢丝绳芯、剑麻絮垫、剑麻墙纸及其它剑麻制品等。到2003年,除部分剑麻纤维直销外,加工成剑麻纱条6400t,白棕绳8500t,剑麻抛光布5500t,剑麻地毯70万m2,尤其是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公司生产的“太阳牌”系列剑麻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荣获国家、部、省优质产品称号有20多项奖次。名牌奖2项次,是出口免检产品。
1.3.2 销售
中国剑麻产品由于品牌信誉好、花色多、质量稳定、销售网络广,因而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中东、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出口的主要产品有地麻地毯、剑麻抛光轮、剑麻抛光布、白棕绳、剑麻纱条、皂素及剑麻工艺品等,其中剑麻地毯100%出口。近年中国剑麻产品出口量占销售总量的35%,年出口量3500~3800t,年出口创汇320~400万美元。
近年来,我国剑麻产品出口呈良好态势,已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和出口免检产品。如出口免检的广东东方剑麻集团“太阳牌”系列产品已经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广西剑麻集团的“剑王牌”系列产品也畅销国外。我国现年出口剑麻产品5000t,创汇达400万美元。
1.3.3 价格
中国剑麻产品价格受国内外市场冲击比较大,90年代以来经历三起三落,其中1997-1998年降幅较大,达30%左右。1999年底剑麻价格开始回升;目前保持较好价格水平,其中一级直纤维售价5600~6200元/t,剑麻纱条6000~6700元/t,剑麻布6400~6900元/t,白棕绳5300~6900元/t,剑麻地毯40~50元/m2(见表2)。
表2 1999~2003年广东剑麻主产品外贸出口价格
品种 |
单位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平均 |
剑麻纱条 |
元/t |
5930 |
5820 |
6096 |
6068 |
6676 |
6141 |
白棕绳 |
元/t |
5485 |
5281 |
6007 |
6244 |
6964 |
6035 |
剑麻地毯 |
元/㎡ |
39.0 |
49.4 |
|
|
|
47.2 |
元/t |
|
|
549635 |
482597 |
580528 |
542033 |
抛光轮 |
元/t |
13319 |
|
|
|
|
13319 |
抛光轮布 |
元/㎡ |
3.24 |
6.09 |
6.97 |
|
|
4.45 |
元/t |
|
|
|
63846 |
68785 |
67536 |
剑麻絮垫 |
元/㎡ |
5 |
|
|
|
|
5 |
剑麻制品 |
元/t |
|
5714 |
|
|
|
5714 |
剑麻皂素 |
元/t |
638000 |
|
|
|
|
638000 |
1.4 经营与体制
过去总产量占全国70%以上的剑麻属国有,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导致经营不活,形成了加工厂“小而散”,“多而重复”的现象。从1996年起,主要剑麻生产企业纷纷探索剑麻经营的新路子,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集中各单位的资源、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组建剑麻龙头企业,实现种植、原料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整体优势,大大增强了剑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如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省迪发剑麻制品有限公司等都是较为成功的剑麻产业改革典范。这些剑麻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原有的剑麻生产企业间相互压价、内耗竞争的情况消除,剑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强。二是剑麻的质量有明显提高。1997-2002年期间全国剑麻产品统检,产品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三是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得到提高。这些企业当中有的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有的被有关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现正准备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剑麻产业龙头。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形成了规模较大并专门从事剑麻产业的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两集团覆盖了全国剑麻的60%种植户和70%的产品,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
1.5 成本与效益
中国剑麻生产成本普遍偏高,以中国剑麻主产区广东省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的剑麻生产成本测算,每t纤维农业成本为2449.46元、加工成本1100元,合计每t纤维总生产成本3549.46元。以投产期每hm2剑麻年生产叶片90t、纤维出纤率4.5%、每t纤维(合格品)单价5000元计,利润率达20.48%。(见表3)
表3 剑麻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表
调查单位:广东省东方红农场 单位:元
项目 |
农业成本(hm2/15) |
加工成本
(每t纤维) |
周期利润
(hm2/15) |
利润率
(%) |
种植 |
非生产期
抚管 |
投产期
抚管 |
小计 |
折每t纤维
农业成本 |
合计 |
1000 |
650 |
3971.5 |
5621.5 |
2449.46 |
1100 |
2383.61 |
20.48 |
1、整地费 |
100 |
|
|
|
|
|
|
|
2、中耕费 |
|
|
29.75 |
|
|
|
|
|
3、种苗费 |
300 |
|
|
|
|
|
|
|
4、肥料费 |
270 |
330 |
1870 |
|
|
|
|
|
5、农药 |
7 |
10 |
34 |
|
|
|
|
|
6、工资福利 |
150 |
200 |
1700 |
|
|
440 |
|
|
7、工具费 |
3 |
7 |
40.25 |
|
|
|
|
|
8、水电费 |
|
|
|
|
|
450 |
|
|
9、折旧费 |
|
|
|
|
|
60 |
|
|
(接上表) |
|
|
|
|
|
|
|
|
10、直接费用 |
|
|
|
|
|
95 |
|
|
11、管理费 |
150 |
40 |
170 |
|
|
55 |
|
|
12、利息 |
120 |
70 |
|
|
|
|
|
|
13、税金 |
|
|
|
|
|
25 |
|
|
注:按周期11a,每hm2/15年产叶片6t,纤维抽出率4.5%计,hm2 /15剑麻周期产纤维2.275 t。
2 中国剑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剑麻发展中存在着经营体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栽培品种单一、产品开发滞后、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
2.1 经营机制不活
中国剑麻生产以农垦企业为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经营不活,职工生产积极性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各省区先后成立了剑麻有限公司或剑麻集团有限公司,力求达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但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待于深化,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东西尚多,产业化经营运作中存在有许久困难和问题尚未解决,剑麻行业未能得到国家流动资金上的适当扶持,使其企业无力进行再生产投入和有效地进行科技开发。
2.2 资金投入不足
剑麻属长期作物,植后约有3年的非生产期,8~10年后需要更新重种。剑麻地的开垦、种植,植后抚管,产品加工、销售和新产品开发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剑麻生产企业社会负担重,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国家也少有有关剑麻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剑麻生产企业困难较大,组织产品出口创汇得不到资金保证。
2.3 栽培品种单一
由于剑麻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而且企业的科技投入主要是用在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对新品种的选育则因人才、技术、资金等原因而表现乏力,虽然经过几十年努力,已经引进和培育出一批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原因,一直没有成功实现将这些优良品质转移到一个品种上,造成1个品种(H.11648)已经当家了几十年还没有更新。种植品种的长期单一及其老化退化现象严重地阻碍着剑麻生产的发展和剑麻制品的创新。近年来,我国剑麻产品总量已能保持基本平衡,但某些特种纤维每年还是依赖进口。目前,H.11648正面临新一轮剑麻病害的威胁。
2.4 产品开发滞后
中国剑麻种植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较有前途的创汇农业。这样一个优势产业,却没有一个专门的行业科研机构,当前的剑麻方面科研工作仅是剑麻企业内部自发组织和开发,造成人力、资金严重不足,既不利于技术攻关,更不利于技术及产品创新。因而新产品数量少,开发速度慢。目前成批投放市场的白棕绳、钢丝绳芯等是数十年来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销的剑麻纱、剑麻布、剑麻地毯、剑麻抛光轮等,也是十多年前开发出来的产品。新产品开发滞后已远远适应不了国际市场对花色多样化和产品高档化的需要。
2.5 生产成本偏高
虽然中国种植技术先进,在剑麻单产上占绝对优势。但世界剑麻主产国都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且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税赋轻,因而国外剑麻纤维价格具明显优势。而中国剑麻种植业税赋较高,如广东省剑麻特产税及附加税税率就高达8.8%,加上企业营业税、增值税等,企业总税负达到总收入的15%左右;另外,中国从事剑麻种植的农垦企业,社会负担也较重。所以,高经营成本的中国剑麻业极不利于参予国际市场竞争。
3 中国剑麻发展展望
3.1 市场展望
随着世界性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新的剑麻纤维制品的开发,剑麻纤维制品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拓展,人们对剑麻产品如剑麻地毯、以麻代棉工业用布、剑麻抛光轮等的使用将日益广泛。特别是随着剑麻与塑料混合制作可降解塑料及用于汽车工程的复合材料等的开发成功,使总需求量会日益增大。
目前广泛进入家庭的产品有剑麻地毯、各种用具、工艺品、房屋装修材料及玩具等。在五金工业应用领域,剑麻纤维也广泛用于制造抛光轮、抛光布等。此外,光缆内的屏蔽材料,电子工业中的绝缘层、特种布、特种纸币等高新技术领域,剑麻纤维的地位也不可替代。剑麻除产品纤维外,综合利用的开发价值也比较大:如麻渣液汁可提取贵重药物生产原料海柯吉宁等,还可生产硬蜡;麻糠可生产合成纤维板;乱纤维可生产高级专用纸张、絮垫,以及用作建筑物防震材料等。可谓剑麻全身是宝,用途广阔。
目前,世界种植剑麻的国家有巴西、墨西哥、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中国等10多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年产仅为30多万t。但据统计,世界年需剑麻纤维50万t,每年需求量缺口10多万t,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剑麻仍将保持其供不应求的局面。据专家预测,21世纪全球剑麻消费将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消费总量的80%以上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到2010年,世界剑麻纤维需求量将达到70-80万t。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剑麻价格及其利润相当可观,在欧洲市场,剑麻产品价格从前几年的750美元/t,上升到目前的900美元/t,利润率达到30-50%。剑麻产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世界剑麻产量却由于各种原因而不断萎缩,更显出剑麻这种资源性的产品越来越成为稀缺产品。同时,剑麻种植业和初加工业由于身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初级加工状态,与其它产品相比,可开发性强,通过科技投入和综合开发,可大大提高剑麻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极具成长性,是一个绿色的产业,朝阳的产业,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加入WTO后,中国剑麻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剑麻制品进出口配额的削减和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剑麻制品的出口量将快速增长,并将成为中国热带农业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无疑,这种出口量的大量增加必定带动中国整个剑麻种植业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3.2 发展思路与目标
3.2.1 发展思路
以国际剑麻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剑麻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健全利益调节、风险补偿和法律保障3个机制;加大力度开发新产品和发展精深加工业,提高剑麻综合利用的整体效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剑麻产业。
3.2.2 发展目标
(1)建立剑麻生产基地
在现有1.43万hm2的基础上,到2010年要发展到2万hm2,实现剑麻纤维总产5.5万t的目标。
(2)提高剑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剑麻产业要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剑麻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剑麻种植业扶持的力度,扩大剑麻纤维来源。在剑麻制品加工方面,产品质量要从中低档次提高到中高档次,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能力,精深加工的产品产值与剑麻工业产值的比例要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以上。
3.3 发展对策
要实现中国剑麻产业发展的目标,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剑麻麻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种苗繁育和加快种植、扩建制品厂和研发新产品等。在种苗与种植问题上,首先考虑种苗繁育,否则欲速而不达;在种植与建(扩)厂问题上,首先考虑种植,否则,工厂成无米之炊;在传统产品生产与新产品研发问题上,首先考虑研发新产品,否则后劲不足;在建厂与扩建问题上,首先应考虑建设新工艺、新产品的工厂,否则无法与时俱进。
3.3.1 重视剑麻种苗繁育工作,确保加快种植业的种苗供应
鉴于剑麻育苗周期长(一般需3年),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必须重视种苗繁育工作,建立规范的现代化的种苗育苗基地,做到在计划种植之前,就有计划地育苗,才能使到种植计划得以实施。
在进行种苗繁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杜绝使用老态地下走茎苗(容易提早开花),提倡全部使用经选择的珠芽苗及其钻心快繁苗。二是重视剑麻组织培养试管苗的生产技术,加快剑麻组培苗在生产种植中的推广应用,使剑麻种苗工厂化生产成为可能,使到加快剑麻产业发展的计划得以实现。因组培苗的母株已经过选择和病毒检测,在无病无毒的环境中繁育,苗木均匀一致、是良好的种植材料。三是重视品种的引进筛选工作,设法到国外引种或通过杂交或转基因途径来选育出比H.11648麻更粗生、更高产、纤维含量高,抗性强的品种。
3.3.2 探索剑麻种植的组织形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发展剑麻种植业
剑麻产权转让后,社会上的大专业户种麻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为剑麻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资金筹集。剑麻产业是优势产业,各级政府应予以扶持,应列入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计划。尤其要争取国家农业部列入优势农产品行列,划出优势农产品区域,给予资金支持。
二是种植的组织形式。以往从种到收由国有单一经营的历史已过去,现应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作为一条产业链,三者应各为经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以经济合同作为联结纽带,订立生产经营合同;麻田属农户所有,从种到收自费投入,基地(公司)可适当垫(借)资给农户,尤其在种苗和技术上应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剑麻叶片的回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要以市场调节为主,随行就市,只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吻合,相联动,制品加工龙头对农户来说才有吸引力,才能确保麻片和纤维源源不断地涌向制品加工龙头。
四是加工利润对农业的返还。产品加工利润必需进行再次分配,并且返还农业的部分不能少于50%,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地(公司)与农户之间形成长期的利益共同体,才能保证农民的收益和促进对农业的投入,从而保证剑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3.3 重视研发新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剑麻产业的发展要以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心,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大趋势的要求,因为中国加入WTO后,直接结果是使剑麻产业从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我们必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如果还是眼睛向内,仅以国内市场为目标,不仅会犯观念陈旧,思路不清,定位不准等错误,而且会错失国际大市场的发展机遇。
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剑麻制品的出口,树立品牌,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当前要加大力度开发花色地毯、专用纤维、高支纱纤维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同时开展麻渣汁液的综合利用研究,使剑麻全身是宝变为现实,推动剑麻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