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一颗好荔枝的品种密码与种植匠心

时间:2025-07-18 作者:张文卉 黄洁萍 来源:南国早报 点击次数:1333

当多数水果已实现全年供应,荔枝却始终恪守“一年一味”的时令法则。每逢夏日,暑气渐盛,那清甜爆浆的口感便会唤醒人们的味蕾记忆。今年全国荔枝丰产,产自广西的妃子笑、桂味、仙进奉等优质品种,正跨越山海奔赴全球餐桌。

荔枝出口

从南国枝头到全球餐桌

6月29日,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白石水镇的荔枝果园里,颗颗饱满的桂味荔枝刚离枝头,便开启了一场精细的 “跨国旅程”:先经分拣、清洗去除杂质,带着晨露的果实便被搬上转运车;抵达集散地后,还要通过二次筛选,果形、色泽必须符合严苛标准。随后,这些裹着翠绿鳞片的鲜果将搭乘专属航班,跨越重洋飞往欧美,让异国食客也能尝到这份裹挟着南国阳光的夏日甘甜。

个大、饱满的无核荔枝。

“这已是咱们的荔枝连续6年跨洋出征了。”果园主人李俞伯的荔枝园分布在灵山、浦北等地,如今以桂味、仙进奉为当家品种。让他自豪的是,这片倾注心血的果园从未让人失望:每年结出的荔枝个个饱满硕大,还在枝头时就被争相预定。此外,凭着鲜亮品相、无农残、无蒂虫的过硬品质,这些荔枝远销日本、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在李俞伯眼中,每种荔枝都有出口潜力,即便是常见的禾荔、黑叶荔也不例外,而“好荔枝”始终是前提。

好荔枝的秘密

从“优生优育”到科学管护

什么样的荔枝才算好荔枝?李俞伯的答案是“优生优育”。在他的果园里,一棵无核荔枝树的每个枝头只留寥寥几颗果实,却颗颗饱满丰盈。他笑着解释:“每棵无核荔枝树的产量都控制在25公斤以内。本来是六个兄弟姐妹分的饭,全给两个人吃,营养自然充足,果子也就‘长胖’了。”

挂在树上的荔枝王。

回溯2015年,这片果园还满是三月红、香荔、妃子笑等大众化品种,果树老龄化、品种缺乏竞争力。在广西农业科学研究院和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的助力下,李俞伯对全园进行高接换种,将原有果树尽数嫁接成桂味、无核荔、仙进奉等更受市场青睐的品种。不仅如此,果园全程采用有机肥种植,配合科学疏花疏果,让每一颗荔枝都能充分释放生长潜能。

在李俞伯的果园里,荔枝们被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修剪、精准水肥调控与花期管护,产量起伏已稳定在20%左右。他以严苛的品质把控,让枝头挂满的不仅是沉甸甸的产量,更是经得住市场检验的优质荔枝,真正实现“丰产”与“丰收”双答卷。

7月6日,在灵山县平南镇鲁塘村,李俞伯的无核荔枝灯光种植园正式开启采摘,荔枝不仅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作为晚熟品种,这批荔枝的上市也为今年的荔枝季画上了圆满句号。

让更多果农种出好荔枝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如何让广西果农都能种出好荔枝?广西已探索十余年。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的专家们发现,广西荔枝虽生产规模大,但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产期集中,加上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失管面积大,市场竞争力受限。

为此,团队大力引进优新荔枝品种,试种、筛选后在桂平、灵山等地联合建立引种示范基地,累计引进区内外50多个品种;积极引导果农将劣质、低效品种进行高接换种,换成市场受欢迎的品种。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从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获悉,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广西全区荔枝种植面积预计达242.3万亩。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传统主栽品种的黑叶荔与禾荔,其种植面积占比已从10年前的80%降至如今的65%,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很多人吃果怕吃到虫。广西为了“宠”爱果之人,大力推广“灯光荔枝”技术,荔枝的蒂蛀虫在灯光下无所遁形,既实现蒂蛀虫绿色防控、提升果实品质,又方便夜间采摘避开烈日,减轻劳动强度,利于荔枝上市和贮运。

优质的荔枝品种,离不开匠心培育。7月8日,一场热闹非凡的“仙进奉”荔枝擂台赛在藤县拉开帷幕。来自天平镇、和平镇的26名种植能手携自家精心栽种的“仙进奉”荔枝同台比拼,用饱满的果实一较高下,共同角逐“好吃仙进奉”的桂冠。

玫红色的“仙进奉”荔枝。

从单园的精细管理到全产业的科技赋能,目前,广西荔枝正以“好品质”为钥,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之门。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