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料库 > 农垦文化

以“橡胶传奇”把握时代旋律,呼应时代主题——评电视连续剧《天涯热土》

时间:2020-05-07 作者:饶曙光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点击次数:21890

2020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亦是海南解放7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需有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电视连续剧作品来对其进行历史性的铭记、讴歌与颂扬。

由中央电视台、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等单位牵头联合摄制的大型农垦题材电视连续剧《天涯热土》聚焦海南建设发展70年沧桑历程,以橡胶产业的升级变革作为故事的主要脉络和线索,讲述了三代“海垦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赴后继奋斗着、痛苦着并快乐着的故事:在解放初期,肝胆相照,奋力用满腔热血书写橡胶传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急流勇进、行不畏难努力开拓特色化发展道路;在新时代背景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以推进自贸港建设谱写时代乐章的银幕史诗。凌潇肃、啜妮和毛林林等众多新锐青年演员参演。

作为一部“献礼剧”,《天涯热土》始终将“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百姓认知”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电视剧以一种时代化、现代化的视角,跨越多重时空语境,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向观众再解读、再阐释琼岛“橡胶精神”,表现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意义。

众所周知,海南地处热带,其橡胶种植培育发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已成规模。但鲜为人知的是,海南橡胶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是在数代海垦人持之以恒、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橡胶精神”支撑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正所谓“一粒胶种,一两黄金”,在解放初期,橡胶作为一种国防和工业建设的必要物资,其供给面临着双重难题。第一,由于技术物资的匮乏,橡胶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战略需要。第二,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对天然橡胶实施禁运。在这样的语境下,胶种就显得弥足珍贵,民间也就用“一粒胶种,一两黄金”来形象比喻胶种的稀有价值。为了破解橡胶稀缺的困局,由众多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科学家、农民、学生组成的“海垦”大军不仅费尽心血、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收集、培育胶种,还排除万难、历经千险远赴海外购买胶种,许多人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但这些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止当时积贫积弱的国人站起来后梦想走向繁荣富强的脚步。

1982年,经过数代海垦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橡胶大面积种植成功,破除了以往天然橡胶种植不能突破北纬17°线的“魔咒”,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奇迹。从此,我国开始逐渐在世界天然橡胶生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海南不仅建立起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还以现代化的商业生产管理体系,逐步构建起了全产业链格局,涉及金融、出口等多个领域,走出了一条天然橡胶产业的康庄大道。所以,可以说,海南的橡胶产业发展史实际上浓缩着新中国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其中也蕴含着海垦人不可磨灭的伟大橡胶精神。

在《天涯热土》中,橡胶精神是贯穿全剧的主旨,但在剧中三代海垦人身上却又有着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差异化呈现,力求凸显出独特的个性及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林汉杰和沈丹宁为代表的第一代海垦人,是海南橡胶事业的拓荒者,他们为打赢海南战役而来,但维护橡胶种植和生产的使命和责任又使他们必须留这里。女主人公沈丹宁为了给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橡胶战略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不仅全数捐出自己祖辈留下来的橡胶树林,还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婚姻为代价,换取海外侨胞对我国橡胶事业的大力支持,表现出了极强的以“奉献”为导向的橡胶精神。以陈继胜和林武平为代表的第二代海垦人,是海南橡胶事业的继承和变革者,“创新”成为了新时期橡胶精神的主调。作为红丰农场场长的陈继胜和书记的林武平,为了推动农场改革适应改革开放的浪潮,不计前嫌的放下彼此之间的矛盾与成见,共同努力为农场谋求新的发展空间,推进橡胶科研的大力创新。而以陈俊文和林思远为代表的第三代海垦人,是海南橡胶事业的发扬和维护者,“爱国”则成为了橡胶精神的集中体现。男女主人公为了保护国内橡胶现货市场和橡胶知识产权,与别有用心的外来资本斗智斗勇,确保了我国橡胶产业在全球化政治经济语境下的稳定与安全。

《天涯热土》通过对三代海垦人的多角度塑造、差异化呈现,向观众精准阐释出了不同历史阶段橡胶精神所不断构建出来的内在意义,描绘出了“橡胶传奇”的艰难过程。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橡胶精神在剧中三代人身上的体现有所侧重,但并非彼此割裂,而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使精神实质、文化内涵处于不断建构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全剧以橡胶事业为中心,以家族为纽带,以“初心.传承”作为橡胶精神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途径,构建起了一种富有张力的人物关系、合理顺畅的叙事逻辑,从而使主旨得以贯穿全剧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主旨的有效表达需要观众与剧情和剧中人物产生共情、共鸣和共振。不同于以往史诗类电视剧对革命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依赖,《天涯热土》采用了一种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创作方式,与观众建立起了一种有效的沟通路径。所谓“由小及大”,是指剧中所塑造的人物都采用了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即以一种平民史观的视角向观众展现70年来海南橡胶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剧中所聚焦的三组人物——林汉杰和沈丹宁、陈继胜和林武平、陈俊文和林思远都是不同时代橡胶事业的默默耕耘者,透过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爱恨纠葛,冰冷的产业发展史得以转化为真实可信的情感流淌,使观众得以深切体悟橡胶产业发展背后的各种艰难困苦,以及橡胶精神的核心价值。

所谓“由点及面”,是指在以往的史诗类电视剧创作中,通常焦点放置于宏大的国家层面,将微观的个人层面推至后景处理。而在《天涯热土》中,则是从微观的个人层面转入宏观的集体层面,进而融入到整个国家层面。这种新颖且清晰的层递式关系拓宽以往史诗类电视剧的表述方式,顺应了观众观影的真实需求,使观众得以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感悟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休憩与共。

而“由表及里”则是指,《天涯热土》在视觉细节和奇观的处理上,既不失艺术表现张力,又充分尊重历史时代语境。为了真实还原不同时期海南的时代质感,剧组特意搭建起了各类富有时代表现力的拍摄场景。例如,解放初期悬挂着红色五角星的中央小舞台、改革开放时期的集体化职工宿舍等。此外,剧中在对战争场面等视觉奇观的塑造上,也并未落入以往许多电视剧“五毛特效”的窠臼,而是注重对真实战争场面的还原,打造了一出出充满戏剧张力,令观众血脉偾张的战争奇观。剧中海南岛靓丽的人文自然风光,亦是全剧的一大亮点。据悉,该剧剧组为了展现新时代海南建设的新风貌、新景观,跨越海口、三亚、万宁、澄迈、文昌等10于个县市取景拍摄,将新时代背景下的海南岛经济建设与自然人文风光有效勾连,既向观众展现出了海南岛作为国际性旅游大省的发展的欣欣向荣之势,又满足了观众对视觉表现和吸引力奇观的内在需求。

《天涯热土》在叙事张力和戏剧冲突上也呈现出了极具艺术智慧、艺术规律的表意方式。不同于以往许多史诗类电视剧对于某种单一类型范式的恪守,《天涯热土》创新性地将谍战、爱情、商战等多种类型元素巧妙地容纳剧中,与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达成了“最大公约数”。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剧中类型元素繁多,但创作者并未陷入类型滥用的境地,而使其完美贴合于叙事逻辑和时代质感。以爱情这一类型元素为例,创作者根据不同时代语境设置了三段爱情戏份,分别体现出了不同时代女性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下对于爱情的不同态度,从侧面映射出了70年来中国女性不断提升的自主意识。这种独到的创作手法,对于今后的电视剧创作而言,无疑具有启发性乃至范本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创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要从当代中国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到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天涯热土》作为一部献礼剧,以“橡胶传奇”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时代旋律的精准把握、审美表现,向观众呈现出了70年来海垦人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地干好橡胶事业的壮美画卷,呼应当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主题。在新时代语境下,我们的创作者或许需要继续推出像《天涯热土》这样的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与人民喜好相共振的史诗类电视剧作品,推动我国电视剧创作不断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作者简介: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