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朱湖农场志》

时间:2021-01-04 作者:雷理国 来源:梦里水乡大美朱湖 点击次数:7207

一本带着墨香的《朱湖农场志》,飞到我的案头,欣喜所致,闲暇细读,情趣陡生。眼球越来越被《场志》中蕴涵的地域文化所吸引。通篇读罢,感慨良多,着实为这部刻画出独特丰厚文化积淀和鲜明地域特点的地方志书击掌叫好。

 

朱湖农场本不是独立的乡镇建制,成立仅60年,跟周边动辄具有千百年历史的乡镇相比,历史文化积淀确实单薄了些。但是,朱湖农场建制虽晚,而生活在这片湖乡泽国的人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战天斗地的历史却不短。场志虽然只是记载建场之后的历史,但对辛勤耕耘这片热土的先祖事迹却也有一定程度的追溯,让后人不忘历史,增加乡土自豪感。

 

朱湖之有场志,最早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距建场约30年,差不多也是一个地方编撰史志的年度上限。如今,距上次编史又相去30多年,朱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从史志的编纂年代,还是从抢救历史资料的紧迫性而言,编一部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朱湖农场志,确实是对历史有交代,对后人有裨益的功德无量的好事。

而今,这本2019年版《朱湖农场志》,不仅延续了上次志书的文脉,更增添了新时代的印记,必将为后人研究朱湖农场发展历程,增添翔实可信的史料,也为农垦系统留下珍贵的发展记录。

这次场志的编纂,涉及面广,参与者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加上乡贤们鼎力支持,编纂者殚精竭力,质量在同类型志书中可谓上乘。

与部分编纂者交流时获悉,他们除了翻阅历史档案,对比选择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各社区、生产队跑,到老年人中间去挖掘口述资料,与过去的记载相比对、印证,寒来暑往,采写的笔记都是厚厚一大摞,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翻看这部场志,篇目设计有独到之处,适应了乡镇级志书编撰的要求。

近年来,专家、领导对镇志、村志之类的编撰提出要求,要接地气、带泥土味,表现出一个地方的特殊性。

因为,作为一部有存史、资政、育人价值的官书,如果没有关于百姓生存状况和生活状况的详细记载,就会显得内容不完整。

而乡镇村处在社会最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活状况是这一个时代的统治者政策正确与否的最终体现,也是后人研究这段历史、评价这段历史的依据。

县以上的志书的篇目,是根据当局的工作内容设计的,但工作效果怎样,其内容只有在乡镇志中体现出来,从而起到上下相呼应、因果对应的作用,形成完整的资料系统。

但是,乡镇志在篇目设计上,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呢?却很少有人给出具体答案。许多乡镇村志都是直接模仿县志的篇目,而实际上不一定适用。

2019年《朱湖农场志》在篇目设计独具匠心,除了跟县志对应的政治等板块外,更突出地方特色,根据场民的生存、生活要素设计篇目,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文化、教育、科技等,凡是村民生活、生存涉及到的领域,在篇目中大多都有体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坚持用事实说话,没有泛泛而谈的官场语言,这是新版场志的又一亮点。

志书编撰,对于写作用语、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是有严格规定的,如要求述而不论等。这一点,多数乡镇志都能做到,但泛泛而谈的官场语言还是不少。

而新场志则尽量避免这种现象,而是非常具体和可寻。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就不是泛泛而谈的什么“安居乐业”“快速发展”之类的空话,而是有实际的数据、案例,通过对这些资料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这就提高了场志的存史价值。

从志书中看到,书中绝大部分资料都是编撰者通过深入调查访问才得以完成的。

场志所表现出来的严谨文风,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挖掘资料的做法、作风及精神,也将传承给后继者,为今后续写志书树立了榜样。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